刻板印刷術起源于成都
2007-08-27 00:00 來源:成都日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對文化的傳播功莫大焉。刻板印刷工藝為國務院頒布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備受人們關注;就現存文獻資料看,國內外所收藏年代最久遠的刻板印刷品,出自成都。這些珍貴的刻本,說明成都是發明和最早使用刻板印刷術的地區。
成都:印刷術的始源地
刻板印刷工藝作為國務院頒布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受到重視和保護。印刷術的發明始于刻板,由此奠定了文化科學傳播的基礎。恩格斯曾在1840年激情洋溢地寫下題為《詠印刷術的發明》詩:
“你是啟蒙者/你是崇高的天神/現在應該得到贊揚和榮譽/不朽的神/你為贊揚和光榮而高興吧/而大自然仿佛是通過你表明/它還蘊藏著多么神奇的力量。”
被恩格斯譽為“崇高的天神”、傳播人類文明的印刷術,法國人拉古伯里認為起源于成都。1894年,拉古伯里在《中國古代文明西源論》中寫道:東晉成帝(326年-334年在位)時,蜀中成都即有刻板印書之舉。由于法國人沒有詳細說明支持其觀點的資料來源,因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學術界仍然有著無盡的猜想。
其實,早在宋代就有刻板印刷術起源于成都的說法。清人《白香詞譜箋》引《邊州聞見錄》的記載:后蜀主孟昶將經文刻在石碑上,矗立于成都市內。后來,孟昶又覺得這樣不能廣為流傳,便發明了用木板刻印,所以“宋世書稱刻本始于蜀”。這與法國人的說法,在時間上相距甚遠。有關刻板印刷術始源時限,還有東漢說、南北朝說、隋代說、唐朝說、北宋說。1966年,韓國東部佛國寺發現《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有專家推斷為唐代武周時(武則天690-705年在位)的印本,是迄今最早的刻本實物。日本光仁天皇年間,于770年刊印過《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這說明早在唐朝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時,中國的刻板印刷術就傳入了日本。所以,刻板印刷術應早于孟昶所處的五代和后來的北宋。無庸置疑的是,初唐已有刻板印刷了。至于法國人所說刻板印刷術始于東晉,至今還沒有實物予以確證。
就現存的文獻資料看,國內外所收藏年代最久遠的刻板印刷讀物,就出自成都。國內博物館珍藏的《陀羅尼經咒》,1944年成都望江樓出土,上面清楚標明由成都卞家刻印。專家鑒定,其年代不會晚于唐至德二年(757年)。大英博物館珍藏的《金剛經》殘卷,是“西川(四川成都)過家”咸通九年(868年)刻印。大英圖書館所珍藏的刻板印刷品殘片,也注明了刻印者的姓名和年代歷日:中和二年(882年)“劍南西川成都府樊賞家”。日本僧人宗睿訪唐之后,于865年回國,所帶的《唐韻》《玉篇》等刻本均有“印于西川”字樣!队衿肥俏覈谝徊恳钥瑫鵀檎w的字書!队衿穫魅肴毡竞,從此日本人以“玉篇”為中日字典的代名詞。國內外館藏的這些年代最為久遠的刻本,從另一角度也說明成都是發明和最早使用刻板印刷術的地區。
從抄本、拓本到刻本
印刷術發明之前,我國古代的文化典籍以人工手抄本傳世。秦漢以前,抄于布帛(白色絲織品)稱“帛書”;抄于竹片(即竹簡)和木片(即木牘)稱“簡牘”。1980年四川就出土了珍貴而罕見的秦木牘,內容是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命丞相甘茂等修訂的一條《為田律》,即關于農田規劃的法律。從東漢蔡倫改進造紙工藝,提高了植物纖維紙張的質量,用于書寫繪畫之后,直到南北朝時,簡牘、帛書才被紙張替代。抄于紙上則稱作“抄本”,又稱“寫本”。通常用“刻本”或“版本”來指刻板所印刷的圖書,以區別手抄的“寫本”。刻石也是古代文化的傳世形式。蘇軾《花蕊夫人宮詞跋》說:花蕊夫人“其詞甚奇”,“沒其傳不可也,因錄其尤者刻諸石”。挑其佳作,刻在石碑上使之永久流傳。從刻于石碑和巖壁(即“摩巖”)上復印下來的圖文,稱作“拓本”。
無論是簡牘、帛書、刻石,還是“寫本”,數量少,傳播范圍有限!逗鬂h書》記載:熹平四年(175年),漢靈帝命蔡文姬的父親蔡邕(yong 一聲)在石碑上書寫“七經”——《詩經》《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共寫了四十六塊石碑,然后命人雕刻,立于太學(古代最高學府)門外,一時傳為佳話。人們蜂擁而至,絡繹不絕地到石碑前抄寫或觀看,數以千計的車子存放在旁邊,以致“填塞街陌”。當時,文化典籍畢竟屬于稀缺資源,甚至成為統治者和貴族階層壟斷的特權。唐玄宗為了得到王羲之的寫本《蘭亭序》,費盡心機,最后靠使詐行騙才到手。其收藏者辯才和尚卻因此含恨而死。而唐玄宗奪得《蘭亭序》后,將其刻在玉板上,以拓本形式賞賜群臣,以示皇恩浩蕩。
中國印刷術技驚歐洲
隨著刻板印刷術的發明,文化典籍得以大量印刷出版。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畢升發明泥活字印刷,此后又有了陶活字、木活字、金屬活字印刷,然而,刻板印刷以其簡便的優勢,一直到明清仍然是圖書出版的主要形式。十六世紀八十年代來到中國的耶酥會士利瑪竇,在其《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談到刻板印刷時說:“熟練的印刷工人可以以驚人的速度印出復本,一天可以印出1500份之多”。“而且用這種方法……能夠視當時的需要決定印量的多少……正是中文印刷的簡便,就說明了為什么這里(中國)發行那么大量的書籍,而售價又那么出奇的低廉”。“我們從這種中文印刷方法中得益匪淺”。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門多薩在《大中華帝國史·中華帝國遠在我們歐洲之前就利用了印刷術、古裝書及方法》中寫道:印刷術是一項“令人敬嘆的發明”,“歐洲印刷術的發明開始于1458年,發明者是德國人谷騰堡……很明顯,在他們(中國人)使用這一技術的許多年之后,這一技術才經過俄國莫斯科傳入德國……由此,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權威的約翰·谷騰堡才有了他的第一基礎。”歐洲的印刷術是建立在中國發明的基礎上。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西方世界現代文明進程中的幾乎每一項成就都以不同方式與印刷術的引進和發展有聯系”。印刷術的發明,對文化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居功甚偉。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