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紙業的跨國臉譜
2008-09-08 08:53 來源:中國企業報 責編:張奕波
造紙,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曾為世界文明史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現代化的造紙技術卻并沒有在中國產生,直到改革開放后,隨著國門的進一步打開,中國巨大的紙張消費市場引起了國際紙業巨頭紛紛搶灘登陸,國際造紙工業的新格局由此產生
在國際上,造紙是僅次于電信和鋼鐵的第三大產業,也是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基礎性原材料行業。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造紙行業雖曾出現過停滯、滑坡、效益下降等局面,但總體上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保持了同步,并呈現出持續、穩步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十五”以來,我國造紙行業持續穩定增長,工業總產值年增長率保持在14%—20%。可以說,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的造紙產業發展越來越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紙和紙板的消費量達660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紙及紙板產量達6500萬噸,也居世界第二位;規模以上紙及紙板企業工業總產值3119億元,較2000年增長146%。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造紙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同時也是世界造紙產品主要進口國。究其原因,外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話題。
上個世紀末期,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給造紙工業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及成長空間,但國內造紙工業一直未能挑起大梁,難以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以至于我國造紙業每年都保持著高于GDP的增長速度。
這一現象讓遭受成本激增和需求平淡的國際造紙巨頭艷羨不已,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APP、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國際紙業、金鷹集團等跨國公司不惜投入巨資,以合資或獨資的形式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2002年4月1日起實施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把化學木漿、原料林基地建設和部分高檔紙及紙板生產列入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后,更是直接誘發了外商大規模投資造紙業的熱潮。
金光集團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商造紙企業。1992年,金光集團開始中國之旅,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先后建立了金東、寧波中華、金華盛、金紅葉、海南金海等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型漿紙業企業。其中,金東紙業是中國最大的造紙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銅版紙生產廠;寧波中華是中國最大的工業用紙企業;金華盛是中國最大的無碳復寫紙企業;金紅葉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生活用紙企業;海南金海是中國最大的制漿企業;亞龍是中國最大的紙制品加工企業。目前,金東紙業正在積極準備登陸A股市場。
1995年,王子制紙集團將上海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首站,在上海設立上海東王子包裝有限公司。2002年11月30日,王子制紙妮飄(蘇州)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冊資本3860萬美元,總投資8579萬美元,公司現有員工357人,進口造紙機1臺,年產能為18000噸,另有12條紙品加工線。
1999年11月2日,芬歐匯川集團北京代表處正式成立。這一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跨國森林工業集團開始將中國作為全球版圖上的重要一站。隨后,紙業部、木業部、標簽部紛紛成立,其中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是芬歐匯川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也是芬蘭在華最大的單項投資項目,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現在,芬歐匯川集團在華發展架構已基本成熟。
由芬蘭Stora公司和瑞典Enso公司于1998年合并而成立的斯道拉恩索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包括林業咨詢和涂布銅版紙的生產。其中,斯道拉恩索蘇州紫興紙業有限公司年生產力高達15萬噸,是中國目前第二大的銅版紙供應廠家,質量在中國市場首屈一指。該公司在北京、上海、鄭州、成都、深圳和廣州均設立了區域銷售處,在全國建立了廣大的銷售網絡。2000年5月蘇州紫興紙業通過了ISO9001的認證,2001年11月又通過了ISO14001環保認證。
泰國億王亞哥集團、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泰國順和成集團……享譽國際的跨國紙業集團以各種形式先后投資中國。
目前為止,外商投資中國造紙工業的形式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和補償貿易等四種,其中以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為主。正在建設和計劃建設的限額以上外商獨資、中外合資造紙項目有20多個。總計投資額約90億美元,將可形成490萬噸高檔級及紙板生產能力和155萬噸商品紙漿生產能力。正在進行和計劃實施國家安排的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的項目有40個,估算總投資額140億元左右,將可新增紙及紙板生產能力265萬噸。另外,在各地還將有外商投資的“三資”企業和地方更新改造項目,將更多的利用外資。
外資的進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造紙工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推動了中國造紙工業技術進步,填補了中國造紙工業的某些產品技術空白,促進了產品的結構調整和企業規模升級,提高了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能力,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推進了中國造紙工業建立以國有造紙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與經營方式共同發展格局的形成。加快了中國造紙工業與國際造紙接軌,將促進中國造紙工業開放型經濟發展。
但是,就在外商大量投資中國造紙業帶來蓬勃生機和無限商機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國外造紙企業進入中國也帶來了環保等問題,也造成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的內資企業形成巨大挑戰的局面。中國本土紙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中國本土造紙業雖然近年來在紙張市場需求高速增長等因素的帶動下,產量增長相當迅速,但與世界造紙業這一大環境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我國整體技術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特別是企業規模小,高檔產品的生產能力差,原料結構中木漿比重小,企業的裝備水平比較低,工藝技術相對落后,勞動生產率低,原材料消耗高,生產經營高度分散,價格波動劇烈頻繁,因而總體狀態不佳。而且地區部門分割現象嚴重,形成大型產業集團的前途渺茫,因而中國本土造紙業至今沒有自身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面對跨國紙業集團的沖擊,顯得軟弱無力。
首先,我國造紙業的原料結構與世界造紙業存在差距。中國的制漿原料主要以草類纖維(麥草、稻草、蘆葦、蔗渣等)為主,占80%;世界造紙業是以木纖維(針葉樹、闊葉樹)為主,占95%。而高檔的紙品如銅版紙、高級復印紙等主要由木纖維制成,這就造成了我國造紙業的漿紙品種檔次與世界造紙業存在差距。由于廉價豐富的麥草資源和中國建國以后匱乏的森林資源的原因,中國曾大力發展以麥草為主要原料的低檔漿紙。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低檔漿紙的需求愈來愈少,而高檔紙中國還沒有充足的能力去生產,只能依賴進口。
其次,我國造紙業的企業規模與世界造紙業存在差距。全國1100多個造紙企業年產量僅0.25萬噸,而世界平均水平為6.12萬噸。中國年產達20萬噸生產能力的企業僅3家。
第三,我國造紙業的環保意識與世界造紙業存在差距。麥草制漿所產生的黑液對環境危害極大,而且治理的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目前中國的漿紙工業一方面要過環保關,另一方面要與“洋企”作戰,技術、資金嚴重不足,步履艱難,明顯處于競爭的劣勢,為“洋紙”傾銷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當然,盡管外資巨頭對國內造紙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構成較大威脅,但國內企業并未因此而談“外”色變,近年來,面對外資紙業巨頭們咄咄逼人的攻勢,國內的優秀造紙企業還是頂住壓力,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和較強的實力。以太陽、華泰、恒安、維達、新亞等為代表的一批民營造紙企業迅速撐起中國紙業的危局。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造紙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67.17%,具有外資背景的三資企業占到32.83%;而在利潤上,國內企業達到44.87%,較上年增長9.08%;三資企業占33.38%,較上年下降6.62%。
2006年8月30日,國內最大的民營造紙企業山東太陽紙業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不僅獲得15億元的銀行授信,更贏得了企業在對資金需求方面更大實惠與便利。與此同時,國內新聞紙巨頭華泰集團花巨資引進的世界最先進的40萬噸新聞紙生產線也開工運行,產量將達到全國總產量的1/3,進一步增強了國內新聞紙行業同國際新聞紙巨頭對話的實力。
2007年,《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發布。這一建國以來國家正式發布的第一部系統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有利地改變了國內造紙企業單打獨斗的局面,為完善造紙產業發展環境,公平市場秩序,推動造紙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可持續發展,加快造紙大國向造紙強國轉變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護和支持。
市場實力是根本,優勝劣汰是必然,競爭是發展的動力。據有關部門統計和預算,到2010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而成為紙的第一消費大國,年需求量可達1億噸以上,而目前中國年生產能力約3000萬噸左右。面對如此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造紙業要抓住機遇,調整發展戰略,吸取外資企業的寶貴經驗,練好“內功”,加快發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