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印刷高等教育的啟示
2008-11-03 00:00 來源:《現代教育報》 責編:覃麗妮
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大戰略思想和胡錦濤同志在北大建校110周年師生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我們深化印刷高等教育的新探索,謀劃新時代傳媒教育的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走過光與電、進入0與1的新時代,印刷高等教育經過五十年蘊育、建設、改革和探索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北京印刷學院也迎來了辦學五十年慶典。總結印刷高等教育辦學50年的歷史,給我們以下八方面的啟示:
實現了印刷教育“三個轉變”。1958年北京文化學院設立了印刷工藝系,開啟印刷高等教育的歷史先河,不論是1961年由文化學院的印刷工藝系并入中央工藝美院印刷工藝系,還是1978年又從中央工藝美院印刷工藝系改建為北京印刷學院,印刷高等教育已經整整走過了五十年。
五十年來,印刷教育完成了“三大轉變”:一是從以職業培訓為主要特征的印刷中等職業教育轉變為以規范化為特點的印刷高等教育;二是從印刷工程單科性工科教育轉變為工、文、管、經、法、藝等多學科和研究生、本科、高職等多層次多類型辦學的教育體系;三是從單純適應和服務于工業經濟的內循環式教育轉變為適應和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對外開放的教育。以上“三個轉變”概括起來就是,印刷高等教育已經發展成為傳媒工程、傳媒技術、傳媒文化、傳媒經濟、傳媒藝術與傳媒管理等多學科融合、協調發展的傳媒教育體系。這個體系是正在發展不斷完善的一個教育體系,同時也是一個充滿著新的挑戰的教育體系。
推進了教育發展的“三個統一”。強化和推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四育一體的協調統一”、“育人、科研、服務社會、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協調統一”,“高校、產業、研究機構和政府管理的協調統一”,既是五十年印刷高等教育的重要啟示,也是新時期以印刷出版為特征的傳媒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辦學目標上,推進“德、智、體、美的協調統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育為首位,德育目的就是培育具有正確奮斗方向的人,塑造人格健全的人,培養道德高尚的人,德育就是“求善”,德育就是使人做好人;智育為基礎,通過智力的啟發、培育,培養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整合利用資源的社會能力、具有豐富知識掌握智慧的人,智育就是“求真”,智育就是使人做好事;體育是保障,通過體育而健身、健腦、健心,培育具有寬廣胸懷、頑強意志、健康體魄、人格健全的人,體育就是“求健”,體育就是使人做健康的人;美育是靈魂,通過美育,培育認知美、欣賞美、創造美、傳播美的人,培育“外在美與心靈美統一”、“個人美與社會美統一”、“形式美與內容美統一”的人,美育就是“求美”,美育就是使人做美好的人,做美好的事,做美的使者。
在辦學功能上,推進“育人、科研、服務社會和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協調統一”。要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以服務為目的,以引領為方向。特別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拓展和強化高校的服務社會和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功能。我們在創意文化發展和印刷傳媒業的創新發展上,應該大有作為。
在辦學模式上,推進“學校、產業、科研單位和政府管理的協調統一”。要創新機制、提升活力,提高效益,真正在產、學、研、管的結合和共贏中,開辟出新的天地,創造新的未來。北京印刷學院建院以來一直有著與行業的科研、產業、管理部門緊密聯系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在新時期新環境下,發揚這種傳統,加強合作、主動服務、增進聯誼。進一步強化辦學的開放性,努力實現產、學、研、管的協調統一,推進國內外的多方面合作與交流,提高辦學的水平和效益。
加強了人才培養的“三個結合”。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特別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仍然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任務,要特別關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三個結合”。
一是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結合。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重要內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質量標準也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注重全面發展理所當然。而我們這里強調的是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要求我們實現由工業經濟時代的同質教育模式轉變為因材施教和以培養創造力為核心目標的個性化教育模式。真正實現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結合。
二是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術素質和人文素質的結合。一般認為人的素質包括以上所說的四個部分。實現這四種素質的結合,首先要強化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將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內化為自身品格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基本素質。它包括人們的思想、道德、品格、心理、性格、情趣、行為特征等基本素質的總稱。簡言之,人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即能夠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能夠調控自身情感、理智、意志和信念等。人文素質的關鍵是具有理性情感,人文素質的核心是責任感、價值觀和人生觀。②我們要特別關注在印刷出版為特色的傳媒教育中,在既有產業屬性又有意識形態屬性的新聞出版行業中,大力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
三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相結合。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也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靈魂。由于人類已經進入可以無限制地進行信息的低成本復制的新階段。我們要培養的人才應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傳媒人才,他們應該是面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是滿意的,但又是不滿足的,不把已有的知識儲備變為束縛自己向未知領域進軍的障礙;他們面對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是謙虛的又是負責的,不只滿足于在已有知識海洋中暢游,而是敢于大膽創新,開辟新的領域;他們面對未知的領域是主動的,但不是盲目的,是自信的,但不是狂妄的,對未知的東西敢于想象;他們對于紛繁復雜的問題可以進行邏輯思維,但又有發散思維的能力,可以辯證的肯定,又可以辯證的否定。敏感性、批判性與豐富的想象力,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特征。
實現了印刷教育“三個轉變”。1958年北京文化學院設立了印刷工藝系,開啟印刷高等教育的歷史先河,不論是1961年由文化學院的印刷工藝系并入中央工藝美院印刷工藝系,還是1978年又從中央工藝美院印刷工藝系改建為北京印刷學院,印刷高等教育已經整整走過了五十年。
五十年來,印刷教育完成了“三大轉變”:一是從以職業培訓為主要特征的印刷中等職業教育轉變為以規范化為特點的印刷高等教育;二是從印刷工程單科性工科教育轉變為工、文、管、經、法、藝等多學科和研究生、本科、高職等多層次多類型辦學的教育體系;三是從單純適應和服務于工業經濟的內循環式教育轉變為適應和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對外開放的教育。以上“三個轉變”概括起來就是,印刷高等教育已經發展成為傳媒工程、傳媒技術、傳媒文化、傳媒經濟、傳媒藝術與傳媒管理等多學科融合、協調發展的傳媒教育體系。這個體系是正在發展不斷完善的一個教育體系,同時也是一個充滿著新的挑戰的教育體系。
推進了教育發展的“三個統一”。強化和推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四育一體的協調統一”、“育人、科研、服務社會、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協調統一”,“高校、產業、研究機構和政府管理的協調統一”,既是五十年印刷高等教育的重要啟示,也是新時期以印刷出版為特征的傳媒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辦學目標上,推進“德、智、體、美的協調統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育為首位,德育目的就是培育具有正確奮斗方向的人,塑造人格健全的人,培養道德高尚的人,德育就是“求善”,德育就是使人做好人;智育為基礎,通過智力的啟發、培育,培養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整合利用資源的社會能力、具有豐富知識掌握智慧的人,智育就是“求真”,智育就是使人做好事;體育是保障,通過體育而健身、健腦、健心,培育具有寬廣胸懷、頑強意志、健康體魄、人格健全的人,體育就是“求健”,體育就是使人做健康的人;美育是靈魂,通過美育,培育認知美、欣賞美、創造美、傳播美的人,培育“外在美與心靈美統一”、“個人美與社會美統一”、“形式美與內容美統一”的人,美育就是“求美”,美育就是使人做美好的人,做美好的事,做美的使者。
在辦學功能上,推進“育人、科研、服務社會和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協調統一”。要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以服務為目的,以引領為方向。特別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拓展和強化高校的服務社會和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功能。我們在創意文化發展和印刷傳媒業的創新發展上,應該大有作為。
在辦學模式上,推進“學校、產業、科研單位和政府管理的協調統一”。要創新機制、提升活力,提高效益,真正在產、學、研、管的結合和共贏中,開辟出新的天地,創造新的未來。北京印刷學院建院以來一直有著與行業的科研、產業、管理部門緊密聯系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在新時期新環境下,發揚這種傳統,加強合作、主動服務、增進聯誼。進一步強化辦學的開放性,努力實現產、學、研、管的協調統一,推進國內外的多方面合作與交流,提高辦學的水平和效益。
加強了人才培養的“三個結合”。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特別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仍然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任務,要特別關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三個結合”。
一是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結合。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重要內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質量標準也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注重全面發展理所當然。而我們這里強調的是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要求我們實現由工業經濟時代的同質教育模式轉變為因材施教和以培養創造力為核心目標的個性化教育模式。真正實現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結合。
二是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術素質和人文素質的結合。一般認為人的素質包括以上所說的四個部分。實現這四種素質的結合,首先要強化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將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內化為自身品格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基本素質。它包括人們的思想、道德、品格、心理、性格、情趣、行為特征等基本素質的總稱。簡言之,人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即能夠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能夠調控自身情感、理智、意志和信念等。人文素質的關鍵是具有理性情感,人文素質的核心是責任感、價值觀和人生觀。②我們要特別關注在印刷出版為特色的傳媒教育中,在既有產業屬性又有意識形態屬性的新聞出版行業中,大力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
三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相結合。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也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靈魂。由于人類已經進入可以無限制地進行信息的低成本復制的新階段。我們要培養的人才應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傳媒人才,他們應該是面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是滿意的,但又是不滿足的,不把已有的知識儲備變為束縛自己向未知領域進軍的障礙;他們面對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是謙虛的又是負責的,不只滿足于在已有知識海洋中暢游,而是敢于大膽創新,開辟新的領域;他們面對未知的領域是主動的,但不是盲目的,是自信的,但不是狂妄的,對未知的東西敢于想象;他們對于紛繁復雜的問題可以進行邏輯思維,但又有發散思維的能力,可以辯證的肯定,又可以辯證的否定。敏感性、批判性與豐富的想象力,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特征。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