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中國出版業到法蘭克福分蛋糕
2005-10-29 12:33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ge yan
如果不是被羅馬皇帝強行中斷,4年一次的奧運會到2008年大概是第500多屆;如果不是被二戰打斷,一年一次的法蘭克福書展到今年大概也是第500多屆,而不是現在的官方名稱———從1949年復辦算起———“第57屆法蘭克福書展”。
15世紀的歐洲,書籍靠手抄本流傳,總藏書量約為3萬冊。1452年,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約400年后,法蘭克福鄰城美因茨的約翰·古登堡發明了歐洲活字印刷術,在50年間印刷出3萬種印刷品,共1200萬份。歐洲藏書量也激增至800萬冊。法蘭克福的商人很快就意識到出版可能成為一門大生意。1462年,在當時歐洲上最大的貿易交易會———法蘭克福展銷會上,商人們舉辦了第一次法蘭克福書展。
參展是為了輸出中國文化
“來這里,首先是一種商業行為!”中宣部副部長李東生強調說,輸出中國文化、加強中國的軟實力,實現途徑之一就是將中國版圖書推銷出去。李東生是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中國團團長。
10月21日中午,為期5天的書展進行到剛好一半的時候,中國團利用中國區旁邊的一塊空地,各個展位各自貢獻出幾張椅子,辟出一塊臨時會議區,臨時召開半程總結會。幾十位國內出版社的負責人出席,李東生團長進行總結。
李東生面對國內出版社的老總們,直率地說,“我就不點名了。但我知道有兩家出版社的負責人,只是第一天來了一下。”
往年,中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的出版社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戰,只是由主辦者相對比較集中地安排出一個中國區。在出版界流傳著“參加法蘭克福書展是出版社老總每年一次的旅游福利”這種說法,一些出版社負責人只在書展開幕當天露一下面,然后直奔歐洲各旅游景點而去。
今年,中國首次統一組團,中宣部副部長李東生和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領軍,由國內6大出版集團加上兩家外向型出版社,組成了一個近300人的龐大代表團,帶著4000多種圖書,在書展上集中設置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中國區。
李東生強調,來書展,就應該引進和輸出并重,“別老把引進國外的暢銷書當作出版社的經濟增長點,要多想辦法輸出中國的優秀文化”。他說,中國出版界‘走出去’的載體就是商業平臺,中外出版商要共同創造條件,達到雙贏。李東生在總結會上指出:“截至目前,今年我們輸出和引進的比例是4∶5,往年是多少? 1∶4?”臺下有人更正:“是1∶10。”“對!1∶10!”李東生說,“以前我們來書展,有宣傳,有展示,現在我在這里明確一點,來這里,要按商業規律來辦,要讓別人有利可圖,別老想著占別人的便宜!”
10月20日下午,外研社邀請了三位海外漢學家,在中國區組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傳播”研討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李朋義最欣賞海德堡大學教授顧聞的發言:“他建議我們應該針對當地的情況編寫本土化的漢語教材。以前大家在國內,關著門想象別人需要什么,結果出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文化、習慣,甚至思維方式,都很不同。他的發言給我的啟發太大了。”外研社與牛津大學出版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外研社為英國人編寫漢英詞典,牛津為中國人編寫英漢詞典。
15世紀的歐洲,書籍靠手抄本流傳,總藏書量約為3萬冊。1452年,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約400年后,法蘭克福鄰城美因茨的約翰·古登堡發明了歐洲活字印刷術,在50年間印刷出3萬種印刷品,共1200萬份。歐洲藏書量也激增至800萬冊。法蘭克福的商人很快就意識到出版可能成為一門大生意。1462年,在當時歐洲上最大的貿易交易會———法蘭克福展銷會上,商人們舉辦了第一次法蘭克福書展。
參展是為了輸出中國文化
“來這里,首先是一種商業行為!”中宣部副部長李東生強調說,輸出中國文化、加強中國的軟實力,實現途徑之一就是將中國版圖書推銷出去。李東生是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中國團團長。
10月21日中午,為期5天的書展進行到剛好一半的時候,中國團利用中國區旁邊的一塊空地,各個展位各自貢獻出幾張椅子,辟出一塊臨時會議區,臨時召開半程總結會。幾十位國內出版社的負責人出席,李東生團長進行總結。
李東生面對國內出版社的老總們,直率地說,“我就不點名了。但我知道有兩家出版社的負責人,只是第一天來了一下。”
往年,中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的出版社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戰,只是由主辦者相對比較集中地安排出一個中國區。在出版界流傳著“參加法蘭克福書展是出版社老總每年一次的旅游福利”這種說法,一些出版社負責人只在書展開幕當天露一下面,然后直奔歐洲各旅游景點而去。
今年,中國首次統一組團,中宣部副部長李東生和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領軍,由國內6大出版集團加上兩家外向型出版社,組成了一個近300人的龐大代表團,帶著4000多種圖書,在書展上集中設置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中國區。
李東生強調,來書展,就應該引進和輸出并重,“別老把引進國外的暢銷書當作出版社的經濟增長點,要多想辦法輸出中國的優秀文化”。他說,中國出版界‘走出去’的載體就是商業平臺,中外出版商要共同創造條件,達到雙贏。李東生在總結會上指出:“截至目前,今年我們輸出和引進的比例是4∶5,往年是多少? 1∶4?”臺下有人更正:“是1∶10。”“對!1∶10!”李東生說,“以前我們來書展,有宣傳,有展示,現在我在這里明確一點,來這里,要按商業規律來辦,要讓別人有利可圖,別老想著占別人的便宜!”
10月20日下午,外研社邀請了三位海外漢學家,在中國區組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傳播”研討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李朋義最欣賞海德堡大學教授顧聞的發言:“他建議我們應該針對當地的情況編寫本土化的漢語教材。以前大家在國內,關著門想象別人需要什么,結果出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文化、習慣,甚至思維方式,都很不同。他的發言給我的啟發太大了。”外研社與牛津大學出版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外研社為英國人編寫漢英詞典,牛津為中國人編寫英漢詞典。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