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良的網絡故事:電子商務落地實在才是根本
2009-02-24 17:28 來源:財經時報 責編:覃麗妮
10月中旬,孫德良和幾個到北京念大學的中學同學見了一次面。一頓飯吃完,這幾個朋友又是感慨、又是后悔——如果三年以前給孫德良的杭州中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投幾萬塊錢,怎么說如今也能起碼翻百倍以上。
實際上,孫德良的成功故事不比江浙兩省靠實業、制造業起家的老板們有太多的驚奇——找準市場空白點、務實做事、切忌炒作是共通的道理;只不過因為他干的是被普遍認為賠錢的互聯網、又是向來只見給投資人劃餅、未見給股東分紅的電子商務,所以,當孫德良給闊別幾年的中學同學描繪自己的中化網時,在北京一個大網站擔任高級職務的同學才會后悔不迭。
電子商務不能憑空而降
孫德良的網絡故事開始于1996年,當時23歲的他還在一家以采集信息為主的內容網站工作。一年以后,這家公司缺乏資金、無法給員工發工資,孫德良和同事一起離開。
盡管剛剛經歷了一個網絡公司的失敗,但孫德良還是對網絡欲罷不能。可這時的冷靜占了上峰,出售有價信息的網絡市場明擺著沒有形成,身處商業氣氛濃厚的江浙,孫德良大約明白了必須從賺錢的商人那里尋找突破口。
可方向在哪?
彼時,來自美國納斯達克的網絡熱風已經勾起了眾多淘金者的夢想。當孫德良決定創業的時候,國內已經有許多模仿雅虎模式的綜合搜索引擎,想在這里殺出一條血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做足垂直、窮盡行業信息,才有機會。
江浙一帶的紡織、機械、化工和電子發展得都很健康,選擇哪個行業也很關鍵。只有那些國際化程度高、完全執行行業同一標準的產業才具備網上交易的可能,比較下來,化工正是如此:“比如說苯甲酸鈉,只有純度這一個參數,買賣雙方能方便地在網上交換信息;而一件衣服卻要涉及到顏色、尺寸等幾十個指標,加大了虛擬交易的難度。”孫德良如是總結自己的經驗。
此外,化工行業有2300多萬種產品,龐大的數據量是廠商必須使用互聯網的客觀條件。而化工本身的特性決定其中的企業規模至少都在千萬級以上;這為企業發展網上貿易創造了物質條件。
“當然,全國一半以上的化工企業都集中在江浙兩省,又以民營的中小企業為主。民營企業不象國營企業那么容易從銀行貸到款,所以其現金流必須健康,那么,它給合作伙伴的回款自然也會很快。我上午和私企老板談妥,下午錢就能到帳上,但要和國營企業打交道,就得專門成立一個討債小組了。”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孫德良的主意就這么定下來。后來,孫德清無意間看到一篇分析電子商務的文章說,美國大多數分析師都認為化工是最適宜于網上開展貿易的行業。
找誰收錢?
互聯網產業的巨額投入與其網民的免費習慣構成了互聯網原罪。雖然交易的許多環節都有產生收入的可能,但選取其中哪個節點卻大有學問。
幸運的是,在客戶還沒有更多的免費選擇的時候,孫德良已經給那些化工企業培養了交費的習慣。
中化網的第一塊收入是化工企業的平臺建設費:“第一年的年費是12000元,包括給企業建立自己的網上平臺和第一年的會員費;以后每年的收費是6000元。第二塊就是企業的廣告費。我們當初可是小本買賣,三個投資人一共投了三萬元,就這么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做起來了。” 孫德良提供的中化網的財務數字是,1999年,營業收入900萬元人民幣,利潤在450萬以上;2000年收入超過2000萬,利潤近1000萬;2001年的收入保守估計也將在4000萬以上,利潤超過2000萬:“廣告是600萬左右,3000家老會員企業產生1800萬收入,新發展的企業至少在500家以上。”
聽起來,孫德良的故事簡直有點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網站竟然能夠達到千萬級的收入,那些在媒體上頻繁露面、號稱高舉中國電子商務大旗的精英們干嗎去了? “1999年,我在浙江大學聽過一個著名電子商務網站老總的演講。回來我就給同事說,這個公司要么如風險投資人所愿,靠上市緩解迫在眉睫的壓力,要么就是死路一條。這幾天報紙上的報道表明,它是后一個結果。人家的錢比我們多,投資人比我們有背景,管理者要么是MBA、要么就是海外留學。可他們的公司是錢催出來的,天天忙著給投資人講故事、編數字,而中化網是按照企業的需求一點一點地發展起來的。舉例說,我們的員工只有200人左右,從沒想過顧及公司的形象而去租高級寫字樓。目的不同、做事方式就不同,命運自然也不同。”
說起起家時的“辛酸”,孫德良的帳本清楚得很:“1997年剛開始干的時候,沒有錢也打不起長途電話,只能去一個賣汽車的朋友的店里聯系廠家,到今天我們在化工口的名氣也有了,只要打電話過去,人家就認牌子,所以,雖然客戶遍布除西藏、臺灣以外的全國各地,但沒有一單是出差發展來的。”
上市為什么?
目前,中化網還是一個有限公司,孫德良的下一步是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而開始上市進程。
“看到那幾個上了市的網絡公司股價那么慘,我肯定得反思一下自己在資本這個領域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合適。如果我們在1999年就獲得了投資,也許就好大喜功地撒胡椒面了,上馬紡織網、醫藥網——這幾個網站的域名也都在我手里,貪大求全的結果完全可以想見,不僅紡織網和醫藥網沒做成,化工網的陣地也得失手。”
孫德良無意間的反思證明了投資界的一個說法:投資不是越多越好,拿錢太多太容易會影響經營者對業務的專注,而錢太少的話業務發展的規模又會受到鉗制。所以,當眾多初創公司攀比吸引到的投資金額時,必須以企業自身的需求為衡量指標。
“按照現在的速度,我預計明年下半年到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爭取2003年進入輔導期。如果那時國內創業板推出,就上國內創業板,否則就去主板——中化網早已滿足主板‘連續三年盈利’的要求了。”
可是,上市之后募集的大筆資金怎么用?相信不是孫德良一個人的問題:“投資建一個賓館?去二級市場上炒?或者改變實業定位做專業投資?我想關鍵是要用合法的方式讓錢生錢、不能讓錢在銀行的帳戶上睡覺,但怎么活起來,我沒有這經驗。我確定的中遠期目標是在信息登錄的基礎上開展交易,這部分軟件已經完成開發;另外就是進軍國際市場。只要有好項目、扎實做事,不用為資金發愁。”
實際上,孫德良的成功故事不比江浙兩省靠實業、制造業起家的老板們有太多的驚奇——找準市場空白點、務實做事、切忌炒作是共通的道理;只不過因為他干的是被普遍認為賠錢的互聯網、又是向來只見給投資人劃餅、未見給股東分紅的電子商務,所以,當孫德良給闊別幾年的中學同學描繪自己的中化網時,在北京一個大網站擔任高級職務的同學才會后悔不迭。
電子商務不能憑空而降
孫德良的網絡故事開始于1996年,當時23歲的他還在一家以采集信息為主的內容網站工作。一年以后,這家公司缺乏資金、無法給員工發工資,孫德良和同事一起離開。
盡管剛剛經歷了一個網絡公司的失敗,但孫德良還是對網絡欲罷不能。可這時的冷靜占了上峰,出售有價信息的網絡市場明擺著沒有形成,身處商業氣氛濃厚的江浙,孫德良大約明白了必須從賺錢的商人那里尋找突破口。
可方向在哪?
彼時,來自美國納斯達克的網絡熱風已經勾起了眾多淘金者的夢想。當孫德良決定創業的時候,國內已經有許多模仿雅虎模式的綜合搜索引擎,想在這里殺出一條血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做足垂直、窮盡行業信息,才有機會。
江浙一帶的紡織、機械、化工和電子發展得都很健康,選擇哪個行業也很關鍵。只有那些國際化程度高、完全執行行業同一標準的產業才具備網上交易的可能,比較下來,化工正是如此:“比如說苯甲酸鈉,只有純度這一個參數,買賣雙方能方便地在網上交換信息;而一件衣服卻要涉及到顏色、尺寸等幾十個指標,加大了虛擬交易的難度。”孫德良如是總結自己的經驗。
此外,化工行業有2300多萬種產品,龐大的數據量是廠商必須使用互聯網的客觀條件。而化工本身的特性決定其中的企業規模至少都在千萬級以上;這為企業發展網上貿易創造了物質條件。
“當然,全國一半以上的化工企業都集中在江浙兩省,又以民營的中小企業為主。民營企業不象國營企業那么容易從銀行貸到款,所以其現金流必須健康,那么,它給合作伙伴的回款自然也會很快。我上午和私企老板談妥,下午錢就能到帳上,但要和國營企業打交道,就得專門成立一個討債小組了。”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孫德良的主意就這么定下來。后來,孫德清無意間看到一篇分析電子商務的文章說,美國大多數分析師都認為化工是最適宜于網上開展貿易的行業。
找誰收錢?
互聯網產業的巨額投入與其網民的免費習慣構成了互聯網原罪。雖然交易的許多環節都有產生收入的可能,但選取其中哪個節點卻大有學問。
幸運的是,在客戶還沒有更多的免費選擇的時候,孫德良已經給那些化工企業培養了交費的習慣。
中化網的第一塊收入是化工企業的平臺建設費:“第一年的年費是12000元,包括給企業建立自己的網上平臺和第一年的會員費;以后每年的收費是6000元。第二塊就是企業的廣告費。我們當初可是小本買賣,三個投資人一共投了三萬元,就這么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做起來了。” 孫德良提供的中化網的財務數字是,1999年,營業收入900萬元人民幣,利潤在450萬以上;2000年收入超過2000萬,利潤近1000萬;2001年的收入保守估計也將在4000萬以上,利潤超過2000萬:“廣告是600萬左右,3000家老會員企業產生1800萬收入,新發展的企業至少在500家以上。”
聽起來,孫德良的故事簡直有點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網站竟然能夠達到千萬級的收入,那些在媒體上頻繁露面、號稱高舉中國電子商務大旗的精英們干嗎去了? “1999年,我在浙江大學聽過一個著名電子商務網站老總的演講。回來我就給同事說,這個公司要么如風險投資人所愿,靠上市緩解迫在眉睫的壓力,要么就是死路一條。這幾天報紙上的報道表明,它是后一個結果。人家的錢比我們多,投資人比我們有背景,管理者要么是MBA、要么就是海外留學。可他們的公司是錢催出來的,天天忙著給投資人講故事、編數字,而中化網是按照企業的需求一點一點地發展起來的。舉例說,我們的員工只有200人左右,從沒想過顧及公司的形象而去租高級寫字樓。目的不同、做事方式就不同,命運自然也不同。”
說起起家時的“辛酸”,孫德良的帳本清楚得很:“1997年剛開始干的時候,沒有錢也打不起長途電話,只能去一個賣汽車的朋友的店里聯系廠家,到今天我們在化工口的名氣也有了,只要打電話過去,人家就認牌子,所以,雖然客戶遍布除西藏、臺灣以外的全國各地,但沒有一單是出差發展來的。”
上市為什么?
目前,中化網還是一個有限公司,孫德良的下一步是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而開始上市進程。
“看到那幾個上了市的網絡公司股價那么慘,我肯定得反思一下自己在資本這個領域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合適。如果我們在1999年就獲得了投資,也許就好大喜功地撒胡椒面了,上馬紡織網、醫藥網——這幾個網站的域名也都在我手里,貪大求全的結果完全可以想見,不僅紡織網和醫藥網沒做成,化工網的陣地也得失手。”
孫德良無意間的反思證明了投資界的一個說法:投資不是越多越好,拿錢太多太容易會影響經營者對業務的專注,而錢太少的話業務發展的規模又會受到鉗制。所以,當眾多初創公司攀比吸引到的投資金額時,必須以企業自身的需求為衡量指標。
“按照現在的速度,我預計明年下半年到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爭取2003年進入輔導期。如果那時國內創業板推出,就上國內創業板,否則就去主板——中化網早已滿足主板‘連續三年盈利’的要求了。”
可是,上市之后募集的大筆資金怎么用?相信不是孫德良一個人的問題:“投資建一個賓館?去二級市場上炒?或者改變實業定位做專業投資?我想關鍵是要用合法的方式讓錢生錢、不能讓錢在銀行的帳戶上睡覺,但怎么活起來,我沒有這經驗。我確定的中遠期目標是在信息登錄的基礎上開展交易,這部分軟件已經完成開發;另外就是進軍國際市場。只要有好項目、扎實做事,不用為資金發愁。”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