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印刷工業的發展使命
2006-02-14 17:06 來源:pack.cn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在“發展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認識轉變的十多年時間,中國經濟生活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并以年增長9%左右的速度發展。這說明,隨著實踐和認識上的提高,它必將促使我們冷靜思考印刷工業在深化改革、機制轉換、技術進步、投資環境的改善等一系列進一步發展的重大問題。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面對新形勢,我們要勇于總結新經驗、分析新情況、適時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原則,提出具有開拓性、既體現發展又能切實可行的總體趨勢的新思路、新目標、新構想和新謀略。從這個基本思路來探討印刷工業今后的發展,首先要站的高一點,就是依據中國經濟形勢的宏觀角度來看印刷工業的發展,不能孤立的只看具體行業的發展;其次是看的遠一點,戰略思考不能僅看近期3—5年,應當著眼于中長期10—15年,這有利于正確的判斷印刷工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是想的全一點,要從改革開放全方位的角度看印刷工業的走勢,不能僅從技術發展單一角度出發,而應該從各個方面來思考印刷工業的發展趨勢,這將更加準確完整。
全面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靈魂,也是當代經濟生活的主題,回顧20多年來中國印刷工業發展的歷程,其根本原因,就是堅持不斷創新。例如,在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即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激光照排為中心完成了技術改造的任務;從九十年代開始,第二個十年,以印刷工業高新技術為引導進入了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階段,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印刷企業的面貌;進入新世紀,可以說進入第三個十年,從整體上說,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印刷工業正在建立與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現代企業制度的經營方式與管理方式的探索,以期更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目前,印刷工業已進入體制轉變中解決深層次矛盾及關鍵問題的階段。據此,在今后十年,中國印刷工業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調整結構、深化改革、轉變經濟效益增長方式,從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轉變。在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大力度有利的環境下,遵照“依法管理,加強監管,市場引導”的原則,大力推進印刷工業中國有企業的改革,積極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在民營印刷企業中應進一步完善職工的社會保障,推動創造更加和諧的印刷工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任何一個行業,以及一個企業不論是第一次創業,還是第二次創業,都是在前次創業基礎上實行再創新,這樣才具有新優勢。創新不是目的,只有不斷創新,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印刷工業在新的歷史時期,仍然擔負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任務。這包括正確認識形勢,企業機制、人才制度、分配制度、服務體系、社會保障、企業經營風險、研發技術能力的加強等涉及企業發展的各方面,沿用老觀念、老習慣、老經營作風,肯定不會發展壯大。一定要認識改革開放所帶來的不僅是產品的競爭,而更重要的是先進的市場理念、企業結構及管理制度是否先進及合理的競爭,這是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應認清的一個道理。
加強重視品牌戰略
海德堡、曼羅蘭、柯達、愛克發以及日本三菱重工印刷機、小森各知名廠家以自己的產品品牌,統領世界印刷市場,這說明印刷行業和其它行業一樣已進入品牌消費的時代。現在全國已經有547個品牌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最近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已籌備設立“中國工業大獎”獎項,以推動中國名牌產品走向世界。據中國工業報資料顯示:中國名牌能夠為企業、乃至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如浙江省:2003年浙江省中國名牌產品的銷售總量比2001年增長19.37%,出口總量增長了61.1l%。這些名牌產品的生產企業的研發費用也比2001年增長了36.80%。
在江蘇,全省營業收入50強中,有30多家是以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為龍頭組建的企業集團,2003年,江蘇省的中國名牌和省級名牌產品的銷售總額占到了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的6%,但利稅總額和出口額卻分別達到23%和50%,對全省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3%;陜西省目前共有2個中國名牌產品,220個省級名牌產品,2003年,全省名牌產品實現銷售收入占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23%,其增長速度高于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對于身處內陸的企業來說,中國名牌產品的稱號就像一張通行證,可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走向全國;而對于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張“國字號”的質量保證書,中國名牌產品相對于同類產品,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但迄今為止,印刷設備及器材制造行業只有少數產品進入省市名牌。當然,名牌產品的培育、形成以及被市場認可,要有技術質量、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為基礎。目前我們應強調及引導企業重視這個問題,因為有品牌地位的企業及產品才有強大的競爭力。
大力提高印機制造質量
中國印刷機械制造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不僅有一定的制造能力與經驗,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開發能力。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應當承認還有較大的差距,在中高檔印刷設備上,如上海印刷包裝機械總公司總經理胡雄卿同志說,相差20~30年。兩年前,我在上海與中華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曉東談及印刷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時,他說:主要是印刷機械制造精度不夠,印刷制品精品不多。2004年9月,在黑龍江省報業中心參觀時看到國產印刷機,我問該中心的陳偉副總經理,國產印刷機是否還存在漏油及滲油時,他說的非常幽默,不漏不滲就不是國產設備了。在一次出口產品座談會上,我問威海濱田印刷機公司日方經理,小膠印機的鑄件是否在中國鑄造?他說,為保證產品質量,鑄件是日本運來,這樣雖增加產品成本,但絕不用不合產品質量要求的鑄件。我從引證這三個實例中可以說明國產印刷設備雖有很大的進步,在產品質量上做了很多工作,但缺乏具有自我知識產權的產品。許多關鍵零部件還處于仿制的水平。一般的說,一是產品零件精度低,比之國外金屬切削精度低1-2級精度;二是生產效率低,車、磨、銑削速度比國外低2-3倍;三是工藝消耗鑄鋼、鑄鐵及模鍛的能耗比國外高一倍;四是工藝手段滯后。
當前,中國機械設備制造業正面臨快速發展的機遇,為此,我們要: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相結合;堅持政策支持與市場競爭相結合;堅持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堅持資本投入與培養人才相結合。企業可采取兩個戰略,一個是低成本戰略,一個是品牌戰略。此外還應強調工藝在產品發展中的作用,在重視研發及產品設計的同時,應十分嚴格工藝紀律,工藝是產品質量的保證,是品牌的基礎。有時雖然擁有先進的加工設備,但是裝配工藝不嚴格,也是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在戰略發展思考中,應強調產品質量必須一絲不茍,沒有精良的印刷設備,也就印刷不出精美的印刷制品。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工商業協會逐步發展起來,與國外很多行業協會相比,還很不成熟。結合現狀,各級印刷協會需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在建立從業規范、強化資格管理、開展自律監管、維護運行體制、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協調貿易爭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交流新信息、探討新觀點、開拓新的工作領域,促進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國內外同行的合作與交流。當然不斷提高協會工作質量與工作水平,也是組織行業活動的重要保證。至今部分地區印刷行業協會仍是和政府職能部門捆在一起,這無助于行業活動的開展,按照政社分開的原則,應迅速解決行業協會獨立活動的能力,在推動區域印刷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今后,印刷行業協會的功能創新是在于掌握與了解本行業市場競爭的態勢,系統建立本行業相關產品的基本數據,大力進行調查研究,熟悉本行業及主要企業的生產動態,以利于在復雜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維護本行業及會員的基本權益。各地區印刷行業的發展各有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希望通過印刷行業協會這個平臺的完善與建設,使中國印刷工業在今后的發展中再現風采。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面對新形勢,我們要勇于總結新經驗、分析新情況、適時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原則,提出具有開拓性、既體現發展又能切實可行的總體趨勢的新思路、新目標、新構想和新謀略。從這個基本思路來探討印刷工業今后的發展,首先要站的高一點,就是依據中國經濟形勢的宏觀角度來看印刷工業的發展,不能孤立的只看具體行業的發展;其次是看的遠一點,戰略思考不能僅看近期3—5年,應當著眼于中長期10—15年,這有利于正確的判斷印刷工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是想的全一點,要從改革開放全方位的角度看印刷工業的走勢,不能僅從技術發展單一角度出發,而應該從各個方面來思考印刷工業的發展趨勢,這將更加準確完整。
全面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靈魂,也是當代經濟生活的主題,回顧20多年來中國印刷工業發展的歷程,其根本原因,就是堅持不斷創新。例如,在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即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激光照排為中心完成了技術改造的任務;從九十年代開始,第二個十年,以印刷工業高新技術為引導進入了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階段,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印刷企業的面貌;進入新世紀,可以說進入第三個十年,從整體上說,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印刷工業正在建立與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現代企業制度的經營方式與管理方式的探索,以期更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目前,印刷工業已進入體制轉變中解決深層次矛盾及關鍵問題的階段。據此,在今后十年,中國印刷工業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調整結構、深化改革、轉變經濟效益增長方式,從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轉變。在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大力度有利的環境下,遵照“依法管理,加強監管,市場引導”的原則,大力推進印刷工業中國有企業的改革,積極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在民營印刷企業中應進一步完善職工的社會保障,推動創造更加和諧的印刷工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任何一個行業,以及一個企業不論是第一次創業,還是第二次創業,都是在前次創業基礎上實行再創新,這樣才具有新優勢。創新不是目的,只有不斷創新,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印刷工業在新的歷史時期,仍然擔負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任務。這包括正確認識形勢,企業機制、人才制度、分配制度、服務體系、社會保障、企業經營風險、研發技術能力的加強等涉及企業發展的各方面,沿用老觀念、老習慣、老經營作風,肯定不會發展壯大。一定要認識改革開放所帶來的不僅是產品的競爭,而更重要的是先進的市場理念、企業結構及管理制度是否先進及合理的競爭,這是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應認清的一個道理。
加強重視品牌戰略
海德堡、曼羅蘭、柯達、愛克發以及日本三菱重工印刷機、小森各知名廠家以自己的產品品牌,統領世界印刷市場,這說明印刷行業和其它行業一樣已進入品牌消費的時代。現在全國已經有547個品牌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最近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已籌備設立“中國工業大獎”獎項,以推動中國名牌產品走向世界。據中國工業報資料顯示:中國名牌能夠為企業、乃至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如浙江省:2003年浙江省中國名牌產品的銷售總量比2001年增長19.37%,出口總量增長了61.1l%。這些名牌產品的生產企業的研發費用也比2001年增長了36.80%。
在江蘇,全省營業收入50強中,有30多家是以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為龍頭組建的企業集團,2003年,江蘇省的中國名牌和省級名牌產品的銷售總額占到了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的6%,但利稅總額和出口額卻分別達到23%和50%,對全省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3%;陜西省目前共有2個中國名牌產品,220個省級名牌產品,2003年,全省名牌產品實現銷售收入占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23%,其增長速度高于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對于身處內陸的企業來說,中國名牌產品的稱號就像一張通行證,可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走向全國;而對于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張“國字號”的質量保證書,中國名牌產品相對于同類產品,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但迄今為止,印刷設備及器材制造行業只有少數產品進入省市名牌。當然,名牌產品的培育、形成以及被市場認可,要有技術質量、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為基礎。目前我們應強調及引導企業重視這個問題,因為有品牌地位的企業及產品才有強大的競爭力。
大力提高印機制造質量
中國印刷機械制造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不僅有一定的制造能力與經驗,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開發能力。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應當承認還有較大的差距,在中高檔印刷設備上,如上海印刷包裝機械總公司總經理胡雄卿同志說,相差20~30年。兩年前,我在上海與中華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曉東談及印刷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時,他說:主要是印刷機械制造精度不夠,印刷制品精品不多。2004年9月,在黑龍江省報業中心參觀時看到國產印刷機,我問該中心的陳偉副總經理,國產印刷機是否還存在漏油及滲油時,他說的非常幽默,不漏不滲就不是國產設備了。在一次出口產品座談會上,我問威海濱田印刷機公司日方經理,小膠印機的鑄件是否在中國鑄造?他說,為保證產品質量,鑄件是日本運來,這樣雖增加產品成本,但絕不用不合產品質量要求的鑄件。我從引證這三個實例中可以說明國產印刷設備雖有很大的進步,在產品質量上做了很多工作,但缺乏具有自我知識產權的產品。許多關鍵零部件還處于仿制的水平。一般的說,一是產品零件精度低,比之國外金屬切削精度低1-2級精度;二是生產效率低,車、磨、銑削速度比國外低2-3倍;三是工藝消耗鑄鋼、鑄鐵及模鍛的能耗比國外高一倍;四是工藝手段滯后。
當前,中國機械設備制造業正面臨快速發展的機遇,為此,我們要: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相結合;堅持政策支持與市場競爭相結合;堅持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堅持資本投入與培養人才相結合。企業可采取兩個戰略,一個是低成本戰略,一個是品牌戰略。此外還應強調工藝在產品發展中的作用,在重視研發及產品設計的同時,應十分嚴格工藝紀律,工藝是產品質量的保證,是品牌的基礎。有時雖然擁有先進的加工設備,但是裝配工藝不嚴格,也是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在戰略發展思考中,應強調產品質量必須一絲不茍,沒有精良的印刷設備,也就印刷不出精美的印刷制品。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工商業協會逐步發展起來,與國外很多行業協會相比,還很不成熟。結合現狀,各級印刷協會需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在建立從業規范、強化資格管理、開展自律監管、維護運行體制、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協調貿易爭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交流新信息、探討新觀點、開拓新的工作領域,促進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國內外同行的合作與交流。當然不斷提高協會工作質量與工作水平,也是組織行業活動的重要保證。至今部分地區印刷行業協會仍是和政府職能部門捆在一起,這無助于行業活動的開展,按照政社分開的原則,應迅速解決行業協會獨立活動的能力,在推動區域印刷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今后,印刷行業協會的功能創新是在于掌握與了解本行業市場競爭的態勢,系統建立本行業相關產品的基本數據,大力進行調查研究,熟悉本行業及主要企業的生產動態,以利于在復雜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維護本行業及會員的基本權益。各地區印刷行業的發展各有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希望通過印刷行業協會這個平臺的完善與建設,使中國印刷工業在今后的發展中再現風采。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