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力推涉千億資產部委出版社改革
2009-06-22 09:42 來源:南風窗 責編:任蓓
【編者按: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方面,中國正表現出空前的力度。眼下,一場涉及近千億國有資產的部委出版社改革正在高層的力推下迅猛展開。】
【我要印】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方面,中國正表現出空前的力度。眼下,一場涉及近千億國有資產的部委出版社改革正在高層的力推下迅猛展開。
6月4至5日,中央部委出版社體制改革政策培訓班在北京舉辦,在京100余家出版社的人事和財務負責人、出版社領導參加了此次培訓班活動。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蔣建國指出中央部委社改革要一步到位。
“中央部委出版單位的改革今年要有大突破,相關改革要在3年內基本完成”,4月23日,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外文局調研考察并作文化體制改革形勢報告時強調。
部委出版社改制是整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高層希望通過此項改革,為接下來的報紙和期刊改革全面推開作鋪墊。
“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正在朝著市場化的方向選擇自己的體制設計,而新聞出版業要繼續沿用計劃經濟下的體制的話與大的背景不適應,游離于整個大環境之外,就很難生存。”柳斌杰談到改革的緊迫性時說,“一方面要保證意識形態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按照統一的市場運行規則去進行。因此也就確定了兩種主體,一種是公共服務的主體,一種是市場主體,而市場主體就需要企業。這個主體怎么形成呢?就是要把一部分經營性的單位推向市場。”
按照改革思路,將通過脫鉤、轉制、重組等步驟,理順政事關系,使部委出版社不再是中央部委的附屬機構和“小金庫”,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同時決策層希望借此做大中國出版業。
“曲線”推進
中國自“十一五”初期開始推行文化體制改革,并逐步明確了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但由于涉及意識形態安全和部門利益,改革步伐一直進展遲緩。
管理層提出改革要有實質性突破的具體要求。即在2009 年完成80 家的任務,2010 年完成剩余68 家。對于2010 年年底仍不能完成轉制的出版社給予注銷,善后事宜由主管單位自行負責。
判斷這輪出版社改革是否成功主要有三大標志:一是要對自己的財產擁有全部產權;二是人員機制要市場化;三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經營性單位必須轉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出版業改革是符合現在中國出版業發展現實情況的,首先我們承認圖書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同時也必須承認圖書是商品。過去我們一直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這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市場運營機制的問題,很多事業單位的制度不利于出版社的發展。”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對記者說。
目前在京148家部委出版社構成較為復雜,分別隸屬于116個主管單位,這些單位有行業部委、國企,也有社會團體。各家出版社的經濟效益也各不相同,在這場即將開始的改制面前,各有各的想法。
盡管從去年開始中央有關部門已經明確宣布了新聞文化體制改制的日程表與路線圖,但是,各家傳媒機構仍然大都采取觀望態度。“如果改制與不改制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優惠政策或不一樣的發展前景的話,那么改制就缺乏動力。”一位出版社高層對記者說。
“機制改革必定要觸動很多人的實際利益,這恐怕是最大的問題。”白冰亦如此表示。
她分析說,我國的出版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具有十分濃厚的計劃經濟和行政色彩。出版社的設立依照主辦部門和地區的行政級別,有的是司局級,有的是處級。有的出版社靠著系統內出書、系統發行、行政攤派、公費購買就可以生活得很好,為什么要改制?一部分員工乃至部分負責人在進入出版領域前多為行政干部或公務員,“轉企之后,編制、級別、福利一下子全沒了,能高興嗎?”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社長王璟云坦承,由于大部分部委社的歷史長、老人多、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因此只有政策明晰到位,改革思路正確,方案有可操作性,轉企改制才可能實質性推進。
一部分已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歷練的出版社,對于這次改制表現了極大的興趣。長江文藝出版社總編金麗紅表示,一部分出版社一直是靠國家給予的特殊政策,如出教材等獲得穩定的收入。如果徹底市場化,引入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這些出版社很可能將遇到困難,因而對改制興趣缺乏。 “轉企改制這個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一些出版社將有一個陣痛期。”
人與錢
“現在改制的時間表已經明確,也就是說等已經沒有用了,只能積極地應對。目前的問題是具體的改革路線怎么走,還要看主管的相關部委的態度。”中國紡織出版社社長李陵申說。
本輪改制涉及用人、用工、分配、社保、財務等方方面面,難度之大自不難想象。為了確保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改制工作,中宣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多部委均出臺了適用于此次出版社體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財務、人員、稅收、行政關系、退出等各個方面。例如規定因為轉制造成部門、單位津貼補貼資金來源減少的,由財政部給予解決。對轉制出版社免征企業所得稅、免征房產稅、免征增值稅、免征進出口稅等。
但業內人士表示,人員安置或為本輪改革中的最大問題。出版社體制改革不搞下崗再就業。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自愿選擇一次的基本精神,做好人員的分流安置工作。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斌表示,“中人”,也就是那些工作了20年以上,還有四五年就退休人員的安置,是改制中的一大難題。解決一個“中人”,出版社需要十八九萬元的成本來支付社保。科學出版社當年為解決“中人”的補差問題花了好幾千萬,對于大多數部委出版社來說,如此巨大的成本顯然難以承受。
化學工業出版社負責人表示,解決“中人”的問題,中央部委應當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至少是每個部委所管轄的出版社標準是統一的。“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低標準向高標準攀比造成不穩定情緒蔓延。”
此外,轉制的其余成本,比如出版社的資產評估費和資產增值后補繳的稅費,以及可能補繳的土地出讓金,大約需要千萬元級別的資金,“這筆錢是出版社自己負擔,上級部門掏錢,還是直接由國家財政埋單?”
改制還牽涉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國福利會出版社是部委出版社,但按屬地化管理則歸上海管。該社副社長張紹軍表示,中央有大的政策,各地也有政策。目前使用的辦公樓產權在主管單位,盡管都是國有資產,但當地政府是否愿意劃轉仍是個問題。
按照相關政策,將通過脫鉤、轉制、重組等步驟,理順政事關系,使部委出版社不再是中央部委的附屬機構。但部委出版社的形成有自身特殊的淵源。人民交通出版社社長楊文銀則對記者表示,該社不準備今年轉制,雖然稅收優惠的吸引力比較大,但其中涉及的問題還比較復雜,不能急于一時。“畢竟出版社的改制不是單純的出版社自身的事情,要有相關部委的指導意見。”
誰是出資人
部委出版社改制面臨的另一難題是,轉企后企業的出資人是誰,國有資產由誰監管。
“首先是要明確國有資產授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還要明確國有資產的管理者,這牽扯到今后國有資產增值保值問題。”白冰說。
“我們的主管單位本身就已經是一家企業,徹底解決了轉企改制后出資人主體的問題。”中國電力出版社社長宗健對記者說。改制后的中國電力出版社采用新名稱“中國電力出版社有限公司”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并將繼續使用“中國電力出版社”作為其簡稱。該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出資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有限公司。
但這一情況對其他部委出版社并不適用。由于各部委不能作為出資人,因而改制前首先要明確出版社的出資人是誰。
按照相關規定,改制后的出版集團公司財務關系在財政部單列,由財政部履行國有資產的監管職責;而轉制后的單個出版社,資產財務關系則暫時由原主管、主辦單位“代管”,出資人問題依然是個難點。
據透露,決策層正在考慮改企后按照一定資產規模,由國資委委托中宣部進行代管。不過這一國資監管模式最終是否采用,目前尚未獲得確認。
物資出版社社長王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出版社的出資人可以有多項選擇,他認為出版集團、國有控股公司、國有其他事業單位、國有行業社團組織以及其他市場主體幾種選項都可以探索。亦有學者建議,由原主管、主辦單位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對持股企業派出董事、監事,形成規范法人治理結構,以企業方式管理下屬企業和資產。
業內人士指出,改制過程往往是經濟犯罪的高發期,新聞出版業恐怕并不會特殊。改制中最需要防范的,是所謂管理層參股或收購,在中國國情下,由于出資人的缺位,作為全民所有或者國有的資產沒有具體的代表人,管理層也即單位領導在股份化改革的過程中,在沒有監督、沒有制衡的條件下進行運作,最大限度地體現自己的利益,這是最值得警惕的。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哈報集團1000萬元參股哈爾濱出版社
國家多部委出臺措施助力148家出版社改制
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轉制后僅4家保留事業制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