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草漿生產線全部關閉
2009-09-25 11:27 來源:浙江日報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有人說,人類需要的生態是“綠韻”和“紅脈”的有機融合,是藍天、綠野、碧水、沃土、空氣和產業、交通、城鎮、文脈的融合,是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創業創新的浙江人,一定會迎來這樣美好的明天。
【我要印】訊:60年,環保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今天終于合成一首宏大的交響曲,舉全社會之力打造一個青山秀水的生態浙江,成為政府和廣大民眾的自發行動。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融共生成為發展的主題。
2008年,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5.49%,是開展節能減排以來的年度最好成績。“十一五”前三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2.63%,五年目標任務已過六成。全省八大水系、運河和主要湖庫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比上年提高7.6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三年已累計分別下降9.49%和13.89%,分別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的62.8%和92.6%,削減幅度居全國前列。連續13年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綜合利用水平繼續居于全國領先水平。
從空中俯瞰,這塊10多萬平方公里的秀美大地一碧萬頃:30年間全省森林覆蓋率已從36.4%提高到61.04%,城市綠化覆蓋面積達到8000公頃。
環保意識漸入人心
環保在我國是一項年輕的事業。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20多年里,我省的環保工作幾乎一片空白。1973年3月,省計經委開始設立環境保護處。大多數人還分不清“環衛”與“環保”的差別,以為“環境保護就是掃掃馬路”。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成立省環境保護局。此后全省11個市地均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環境監管系統。隨著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熱潮涌動,浙江各個城市污水處理等各類環保基礎設施陸續上馬開工。
上世紀80年代末,環境保護首度納入各級政府任期內的目標責任制和定量考核。90年代初,我省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資源環境矛盾開始凸顯。環境保護被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盡管環保立法和執法工作在不斷加強,但環境問題連年加劇。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不斷,向法院提起的環境糾紛訴訟每年呈25%的上升幅度。2003年,我省每生產1億元GDP所排放的廢水以及每生產1億元工業增加值所排放的工業廢氣、固體廢物,分別比1990年增長84.8%、3倍和1.3倍,25年新減少的耕地面積達726萬畝。轉變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的粗放發展方式,成為緊迫的命題。
2003年1月,我省成為第5個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隨著生態省建設不斷推進,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全社會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有了質的提高。
“讓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環境保護作為惠及當代、造福子孫的重大戰略和民生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2008年初,省政府將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列入“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生態文明”、“生態經濟”成為發展主題,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多年來的探索實踐,浙江得出一條重要經驗:堅持把環境保護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統籌決策,努力探索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
2008年,浙江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評價為優。它折射出科學發展觀在我省的生動實踐,其背后凝聚著各級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和環保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對5年前的“811”環境污染整治風暴,人們還記憶猶新。2004年10月,省政府提出:用3年多時間,集中力量解決各地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使全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縣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率先建成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
這是一場異常艱巨的攻堅戰。省委、省政府下了鐵的決心,使出了鐵的手腕。2005年初,我省把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納入各級政府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并將萬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和環境質量水平等指標納入黨政干部政績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在各類評優創先活動中實行生態環保“一票否決”。
這3年,我省環保立法進程最快、出臺文件最多,省財政直接用于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的資金將近20億元。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