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為何要實現林漿紙一體化發展
2009-09-30 10:47 來源:中國紙業網 責編:涂運
- 摘要:
- 我國造紙業從嚴重依賴的進口大國,發展成為紙張的進出口國。從產量很少到世界第一,從低檔落后到走出國門,中國已成為世界紙業大國,并且向世界紙業強國邁進,造紙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受到了政府、NGO以及行業專家等在內的廣泛關注。
3、企業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綜觀中國幾十年林紙結合所走過的路子,應當說造紙企業林漿紙一體化發展的模式沒有錯,但由于該行業還存在很大的風險和困難,各企業真正大規模投資于林業的還不多。以全國速生林種植為例,盡管國家對造紙企業提出實施“林紙一體化”發展的口號已近二十年,但由于行業政策、融資渠道、林地土地供應、速生林生長周期等諸種要素的不確定性及國家林業項目管理模式的落后性,使得目前全國造紙企業,真正用于造紙企業林漿紙一體化發展的速生林很少。這些問題也是造紙行業中目前共有困難,現就林漿紙一體化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探討如下:
A、速生林土地供應落實困難
按照國際造紙行業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的經驗,造紙速生林必須集約經營,而集約經營必須有規模連片的土地,營造速豐林也必須有選擇好的土地條件,而目前中國造紙企業原料林基地落實困難,無法選擇好的土地連片規模經營。造成林地落實困難方面主要有以下問題:
大部分土地已分散承包給了農民,土地承包到戶后,使用權掌握在農民手中,要將這些土地集中起來集約經營速豐林,需要一家一戶做工作,工作難度大而復雜。又由于企業直接與分散、獨立的農戶建立一體化經營關系,操作成本較高,規模難以擴大。更難以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對速生林的生產過程進行管理,企業難以獲得規模經營效益。同時由于林地、林木資產估價等政策的不完善,無法與林業部門合作、合資造林;
B、企業無法按市場需求采伐林木
目前中國林政資源管理政策,主要是以保護森林資源、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為基礎,并未考慮速生豐產林。雖然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于2001年2月頒布和執行的《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政策,明確規定了企業速生林 “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林木資產擁有權,但并沒有具體的執行細則,林木資產的處置權和采伐審批權仍由國家嚴格控制,企業只是形式上擁有林木,并不能將其真正納入市場化的循環經濟鏈中。另外,企業速生林基地建設涉及多個政府管理部門,由于各部門之間管理職能的分割,難以發揮對造紙企業速生林的宏觀調控職能。既不能及時地發現對企業速豐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無法進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和給予指導解決。
C、林木稅費重
盡管國務院于2003年6月下發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特別是對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的稅費政策等重大問題,都做了明確的規定。例如,逐步取消原木的農業特產稅;取消對林農和其他林業生產經營者的各種不合理收費,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辦法等。
但是,現階段林業產業過程還是被人為地割裂為營林、森工、流通銷售3大環節,使得征稅范圍擴大,各種木材稅費多達20多項,同時也造成多稅并列,重復收稅。林木稅收占一次銷售價的5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高達木材銷售價的70%以上。扣除采伐、運輸等成本,營造速生林的收入還不到木材價格的10%,有的甚至還要虧本。
D、林漿紙一體化投資收益長,速生林投資風險大
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資金是關鍵。由于造紙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對造紙工業本身進行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需要巨額資金。據測算,造紙工業百元產值占用固定資產相當于石油、冶金、航空。依據市場消費需求,到2010年造紙工業需投資約5000億元。而長期以來,中國造紙工業的投入不足,造成了造紙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企業規模小。不能發展木漿造紙和建立大型漿廠,實現林漿紙產業一體化。而林漿紙一體化發展屬于大產業循環,特別是速生林造林和生產周期較長,要達到“投入——培育——輪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續性發展,基本上需要兩個輪伐期(目前短周期闊葉材桉木、楊木速生豐產林的輪伐期為6年,而松木等針葉材的輪伐期為15年),本身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雖說投資林業的社會效益和綜合經濟效益好,但企業利潤空間不大,目前中國林業內部收益僅4.4%~4.7%(資料來源農業經濟導刊2002年第1期,茅于軾、唐杰),特別是農民在一個輪伐期后才能真正從種樹中得到實惠。另外,在速生林內部也存在巨大的投資風險,目前各地的絕大多數造林項目,每畝的投資成本大約在400元左右,且面積都在50萬畝以上,投資規模大約在2億元左右。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也很難一下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同時忍受長達數年的培育期。另外,林業受自然氣候的影響較大,蟲災、火災病、甚至一次寒流、一場大風都有可能嚴重影響投資回報。可以說速生林投資是期限長、資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長、風險大的弱質產業,對于企業來說,這就意味著高達數億元的資金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里,無法創造新的現金流。目前,林業投資高投資、高風險、低收益的造林企業已使投資者怯步。
因此,不解決資金問題,林漿紙一體化將成為無源之水。目前,融資已經成為林漿紙一體化企業發展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造紙原料林融資來說,除國內林業項目貸款和世行付款外,中國本身可用于速生林建設的資金渠道就窄,數量也少,其它渠道投資營造速豐林的數量更少。目前,國內主要的貸款渠道是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而國家開發銀行主要扶持大型項目,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國家開發銀行的分支機構較少,涉及速豐林項目貸款的審批主要集中在總行,項目審批周期較長;其次,雖然國家對發展速生林的造紙企業有貼息指標,但速豐林項目立項困難,近幾年來速豐林項目落實的貸款資金僅占貼息指標的20%左右。農業銀行的林業貼息貸款甚至需要到基層落實項目和貸款資金;另外,國家開發銀行出于貸款風險的考慮,貸款擔保要求嚴格。雖然國家已將林漿紙一體化列為扶持產業政策,但由于完全按商業銀行的模式運作,目前企業在國內融資渠道有限,建設造紙速生林十分困難。
E、造林投資期長,收益低,風險大,各方積極性受影響
林漿紙一體化發展屬于大產業循環,特別是速生林造林和生產周期較長,要達到“投入——培育——輪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續性發展,基本上需要兩個輪伐期(目前短周期闊葉材桉木、楊木速生豐產林的輪伐期為6年,而松木等針葉材的輪伐期為15年),投資收益至少6~15后才能逐步體現,且利潤率較漿紙而言無疑低很多。
對農民而言,由于要在一個輪伐期(6~15年)后才能真正從種樹中得到實惠,而在此之前無收益。加之營造速生豐產林本身還是個新鮮產業,農民們不熟悉,甚至還有些疑慮——種樹也能賺錢?顯然就不太情愿等到若干年后才獲取收益,這使得農民種植速生豐產林的積極性受到影響。
對政府而言,速生豐產林項目因涉及土地面積大,投入精力多,但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顯然不如漿紙項目來得大和迅速。故相比較而言,其更希望上漿紙項目。
對銀行而言,速生豐產林不僅是個新型需考察的行業,更重要的是其受自然氣候的影響較大,蟲災、火災病、甚至一次寒流、一場大風都有可能嚴重影響投資回報,且絕大多數造林項目因規模發展要求,面積都在50萬畝以上,按每畝400元的投資估算,投資規模在2億元以上。這些使速生豐產林成為投資期長、資金需求大、收益率低、風險大的、不受商業銀行青睞的弱質產業。雖然林業建設可借助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扶持,但國家開發銀行主要扶持大型項目,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國家開發銀行的分支機構較少,涉及速豐林項目貸款的審批主要集中在總行,項目審批周期較長;其次,雖然國家對發展速生林的造紙企業有貼息指標,但速豐林項目立項困難,近幾年來速豐林項目落實的貸款資金僅占貼息指標的20%左右。農業銀行的林業貼息貸款甚至需要到基層落實項目和貸款資金;另外,國家開發銀行出于貸款風險的考慮,貸款擔保要求嚴格。
對企業而言,面臨農民的疑惑、資金來源的困難,還要忍受長達數年的培育期,其積極性怎能不受影響。
F、對速生豐產林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速生豐產林是不環保的,雖然有經濟效益,但不生態。其實,生態不生態,得看和誰比。與天然林比,速生豐產林對生態的貢獻當然不如其。但是,速生豐產林是基本種植在荒山荒地上,有林當然比無林好。據估算,每公頃豐產林(桉樹或輻射松)每年能從大氣吸收9噸碳,并且還能起到蓄水、防止土壤流失的作用。例如,金光集團APP在海南螞蝗嶺的沙化土地上種植桉樹后,不僅遏制了土地進一步沙化,而且使當地土壤水分、地力明顯改善。
另外,從生產木材這一功能來看,速生豐產林是對天然林的替代,其比天然林能生產出更多的木材。顯然,生產的木材越多,保護的天然林越多,也就能從側面更高效地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以上問題,如不及時解決,不僅阻撓中國造紙工業由造紙產業大國向產業強國轉變的進程的產業的升級,而且還嚴重影響中國造紙工業與環境協調發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