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停刊潮起,下一個是誰?
2009-11-23 09:44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編:涂運
- 摘要:
- 現在的問題是:報刊發行量減少,甚至停刊裁員風潮迭起,是因為報紙的主動選擇,還是因為讀者們果真不再對報紙感冒了?
“行業地震”覆蓋面到底有多大?
這些情況看起來很糟糕。在《落基山新聞》的最后一期報紙上,體育記者戴夫·克里格寫道:“我直到現在仍然不知道,一份擁有20萬訂戶以及數十萬網絡讀者的報紙怎么會挺不過去?”
事實上,“倒閉停刊潮并非英美報業眼下才需面對的新沖擊。自從進入21世紀,美國傳媒市場的產權交易空前激烈,以2001年為例,當年美國約有1/3的報紙換了新東家。”《走進美國大報》的作者辜曉進告訴記者,經濟不景氣對報業的影響,確實要比其他類型的實體經濟來得早,來得快,因為從報紙上撤銷廣告很容易,但行業的困境,與并購風潮推高的泡沫有更大關系。
舉例來說,1993年,紐約時報集團以11億美元價格收購了《波士頓環球報》,創下了當時的最高記錄;而后,甘尼特公司收購了中部財團,花了28億美元,也一度創造了報紙收購史上的最高記錄;2000年,論壇公司完成了總值83億美元的巨額收購,將時報———鏡報公司歸為己有,創下美國新聞史上報紙兼并的最高記錄,而到了2007年,芝加哥房地產大佬Sam uel Zell,自己僅拿出了3.15億美元,然后以杠桿貸款的形式,收購了論壇公司;同年,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以5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道瓊斯。
媒體資產一路炒高,泡沫越吹越大。信用評級公司穆迪資深分析師說,10-15年前,美國報業的債務非常小,但后來,各家公司借貸杠桿不斷擴大,最終形成了泡沫。
介入資本運作之后,“《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已經不是一份純粹的報紙,也不是一個網站,而是擁有特殊經營權的企業,為了推高集團公司的股價,他們必須配合經營。盡管《紐約時報》實際財務有盈余,但仍要一再裁員。”辜曉進說。
彭博模式或可作為借鑒
“這不是我們的錯誤,是行業模式出了問題,誰能來改變這個行業模式?”《落基山新聞》的體育記者戴夫·克里格頗為痛心。
一切都在秘密進行。2009年7月14日,麥格勞·希爾(M cG raw -H ill)公司正式放出計劃出售《商業周刊》的消息,彭博社創始人、紐約市市長邁克·彭博不敢親自出馬,直到10月份收購順利完成后才公開表示,“彭博社高管讓我關注一下收購《商業周刊》的事情,我本人對該交易沒有任何反對意見。”
目前,彭博公司有30萬個終端被安裝在世界各地,包括勁敵華爾街日報和美聯社都使用彭博終端。“通常,每個彭博終端每年收費2萬美金,憑此彭博公司就財源滾滾,有60億美元的年收入。這樣的營業利潤遠高于道瓊斯、路透社,甚至領先IT明星企業蘋果公司。而彭博將平面媒體《商業周刊》擁入懷中,只要從《商業周刊》擁有的93萬龐大客戶群中開發出一部分,做彭博數據庫用戶增量,便可獲得驚人的營收。”
南方報業集團副總編輯丘克軍說,目前同業競爭、新媒體對市場的擠占,形成了對傳統媒體的夾擊之勢,美國著名媒體投資公司V SS發布年度媒體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未來4年,美國網絡廣告投放規模,將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0年,將超過報紙廣告。而彭博公司的“實時數據收費”模式,顯然可避開依靠廣告投放盈利的軟肋。
而在彭博公司的版圖架構中,除了彭博終端,還擁有自己的財經新聞、彭博電視臺、廣播電視臺、雜志等,“如果說彭博社創立的初衷,是在對手道瓊斯的強大領域埋下一顆地雷,那么現在收購《商業周刊》,則可以利用其全球2200名記者,將新聞報道內容做好了,也會進一步帶動終端銷售。”丘克軍說。
面對危言聳聽的“自然消亡”
世界悄然在改變。
長達20年的美國報紙發行量下降,像一場無法阻擋的“雪崩”,報紙每周銷售量比去年下降10%。廣告利潤下滑、網絡讀者增多、報紙價格增加、經濟衰退和不以盈利為目標小報發行等等,都是報刊發行量加速下滑的原因。
而今年年初,美國西部的《西雅圖郵訊報》停止其印刷版,完全轉向純網絡媒體,則被很多人視為紙媒體突破舊的宣傳話語體系,踏入電子時代,全面“轉網”的征兆。無獨有偶,道瓊斯公司、英國衛報集團大刀闊斧關閉虧損報刊,轉戰新聞網站市場,似乎也在應驗這一征兆。
事實上,“《西雅圖郵訊報》所在的西雅圖有兩三份日報,原本就生存得不好,加上金融危機重創其最大的廣告客戶———汽車企業,故被逼到生死邊緣,其轉網應該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特殊個案,并不具備普遍意義。”《走進美國大報》一書的作者辜曉進告訴記者,“反觀道瓊斯停刊《遠東經濟評論》的舉措,由于受語言障礙,地方資源等方面的影響,讀者寧愿選擇香港本土語言的報紙,同樣不能以此支撐‘報紙轉網’的論點。”
辜曉進說,新舊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而報紙重覓新載體的出路或許在于,可移動大屏幕閱讀器的技術升級,比如亞馬遜K indle閱讀器的技術,能夠解決彩版印刷等問題。而如果運用閱讀器“無紙印刷”,聯網無疑是必備條件之一。“從這個角度看,英美各大報業集團猛拓網絡版本,或許真正的用意是為了搶占未來新技術,提前卡位。”
廣州知名新聞網站的副總編輯王冬也認為,從甲骨文到竹簡,再到紙張印刷,都可以稱之為“書”,未來的趨勢是報紙的傳播介質會發生改變,但不能因此下結論“報紙就將消亡”。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