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從“叫好”到“叫座”
2009-12-29 10:1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畢玉才 劉勇 責編:樂軒
- 摘要:
- 黨報改革促進了資源整合,變同質競爭為合作共贏,差異化競爭中實現了黨報的旗幟性引領。按照“媒介間議程設置”理論,主流媒介能夠為其他媒介設置議程。隨著遼寧日報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擴大,整合遼寧中部城市群黨報資源,加強報網互動,進一步擴大主流媒體的覆蓋率和影響力逐漸提上了議程。去年,遼寧日報傳媒集團與鐵嶺日報社合作創辦《遼沈晚報。鐵嶺版》,首開省級報業集團與地市級報紙出版單位之間優勢互補、合作出版、合作經營的先河。一年過去,作為省市兩級黨報合作的發軔者,遼寧日報傳媒集團又有新的動作——全面實施遼寧中部城市群報業戰略合作,并帶動了省內黨報新一輪改版創新熱,由此引發了業內關注的“新遼寧現象”。
【CPP114】訊:數九寒冬是東北報刊零售市場淡季中的淡季,然而,遼寧日報每天銷售14000份的勢頭不減,推介遼寧日報當日新聞的看點宣傳版矗立在每個報刊亭前,格外顯眼。
讓訂黨報的人看黨報,讓不訂黨報的人買黨報。今年以來,遼寧日報先后進行兩次改版創新,強勢進入報刊零售市場。4月1日首次改版,提高了報紙的閱讀魅力,在讀者中引起一片“叫好”聲;7月1日再次改版,實現了遼寧日報進報亭進家庭,讓黨報在市場上有了讓人滿意的“上座率”。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蔣建國說,遼寧日報新聞改革的最大意義是擴大了黨報的陣地和黨報的影響。
遼寧日報為什么改版
“遼寧日報為什么改版?一句話,就是要讓黨報更具魅力。”該報總編輯孫剛說。
一個時期以來,許多黨報面臨著共同的尷尬:云集了媒體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資源,辦出來的卻不全是一流的媒體;掌控著媒體的“信息主渠道”和“輿論主陣地”,在讀者中卻沒有“市場”,在市場上卻沒有位置;號稱擁有高端的讀者和用戶,越發達越富裕的地區發行量卻越小:“主流的媒體、政治上的大報,在經濟上卻要依賴”小報“的補給。
孫剛承認,與其他省級黨報一樣,遼寧日報以前的發行也主要依靠黨的組織系統實行公費訂閱,訂閱主體是黨的各級組織和黨政領導干部,發行量不少,但閱讀率很低,訂黨報的人不看黨報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存在著巨大的“發行泡沫”。遼寧日報曾經做過零售試驗,在報攤上鋪了31天,結果只賣出去27份,其余悉數“完璧歸趙”。
“沒有讀者,何談導向?沒有市場。何來陣地?”遼寧日報副社長徐少達說:“如果不進行改版創新,黨報在讀者中的吸引力將會喪失,黨報的公信力將會弱化,黨報在黨內的影響力將會降低,在異常活躍的報刊市場中,黨報存在被邊緣化的危險。”
黨報創新的“變”與“不變”
“黨報進不了市場的瓶頸不在渠道,而在內容。”遼寧日報社長姜鳳羽說,黨報要想讓讀者喜歡,就要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礎上,堅持“三貼近”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增強黨報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徑。正是在這一基本原則的指引下,遼報發起了一系列的魅力攻勢。
首先,在讀者定位上,實現從“分眾”到“寬眾”的轉變。遼寧日報總編輯孫剛介紹,在遼寧省委的大力支持下,遼寧日報大幅度壓縮了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的篇幅。“原來我們一版稿件就發10篇左右,改版以后信息量達到20多條,最多時發了27條。”遼寧日報社委謝毅告訴記者。
其次,在辦報方針上,強調既要尊重宣傳規律,又要尊重新聞規律。主推政經新聞、熱點新聞、發現新聞、服務新聞和評論新聞,打造“新聞黨報”。讓“硬”新聞“軟”下來,讓工作新聞“落地”民生;同時轉變黨報語境,用人民群眾的語言傳達黨的聲音。
第三,在輿論引導上,既傳聲,又發聲,不滿足于做傳聲筒,更致力于做“意見領袖”。用理性的聲音引導輿論,用自己的聲音影響受眾。
最后,在報紙的版式設計上,既時尚,又莊重,既新潮,又不失大報風范。幅寬720毫米的國際流行報型,更方便閱讀;大幅照片、20塊版全彩印刷,更抓人眼球;A疊刊發圍繞中心工作的政經新聞,B疊為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熱點新聞,老小皆宜,俗雅由人。
撫順市市委書記劉強說:遼報改版后,版面好看了,寫法靈活了,可讀性增強了,主旋律更突出了。
孫剛表示,《遼寧日報》不管怎么變,作為省委機關報的省級黨報性質沒有變,跟省委抓大事的辦報方針沒有變,黨報報相的持重、大氣風格沒有變。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