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書店pk傳統書店:網購沖擊大但不會“致命”
2010-01-05 00:00 來源:江南時報 責編:Quincy
【CPP114】訊:“上個月我在網上買到了心儀已久的何兆武的《上學記》,這本書我在書店轉了好幾個月都沒買到,價格還便宜了1/3,真是太方便了。”今年近70歲的余老師談起網上購書的經歷,直感嘆世界變化得太快了。
在網購大潮席卷下,傳統書店受到不小沖擊。市場被日益擠占,客戶日漸流失,傳統書店未來是否會被網絡書店取代?
網絡書店優勢:價廉、便捷、種類多
元旦小長假期間,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幾家小書店,陸續打出了掛歷5折銷售、考試書籍7折銷售的廣告,比起平常的9折銷售,折扣又低了2-4成。
“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從去年開始,好多老客戶都不來店里買書了,要么一來就直喊打折。網絡書店對我們的沖擊實在是太大了。”新街口中山東路上一家工具書店的負責人感慨道。該負責人坦言,實體書店與網絡書店之間的競爭,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網絡書店幾乎沒有什么成本,而實體書店一開門就會產生店鋪租金、水電、人工等成本,靠打折根本就“耗”不過網絡店。
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工作的蔣小姐說,盡管自己就在出版社工作,但她幾年前就在網上買書了。
蔣小姐說,在網上買書能優惠到6折,甚至是5折。像“當當網”、“卓越網”的信譽度很高,服務也好。
在南京江寧一家臺資企業工作的鄭先生透露:臺灣書局受到網絡的沖擊更大,現在整個臺灣300多個鄉鎮中,至少有近一半的鄉鎮,已經找不到書局的影子了。鄭先生分析,臺灣的“網購”概念,比南京更盛。如此時髦的購物方式,自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加上折扣的優惠,傳統書局再也無法“接招”,只能關門大吉了。
傳統書店優勢:保質、保量、氛圍好
“以前上大學時,最喜歡去新街口的大新華書店,買書、看書。在那里總能看到最新的書,經常一呆就是一天。嗅著飄香的書香味,四處翻找自己喜歡的書,就像‘尋寶’一樣,感覺很美妙。”在新街口國貿一家合資企業上班的林女士,是新華書店的“常客”。
因為單位效益不錯,每兩個月老板還會給每個員工發500元的購書券,雙休日,林女士喜歡陪著女兒一起去書店。
與林女士一樣,依然“堅守”傳統書店的不光是手上持有購書券的消費者,更多的人表示:還是喜歡傳統書店的文化氛圍。
家住長江花園的薛女士,在網上給孩子買了十幾本書,一半都是盜版,故事書不光缺頁還文辭不通。最糟糕的是,給上小學五年級兒子買的數學“課課通”,屢屢出現錯誤。雖然網購的折扣較大,但算上“廢書”的成本,根本就扯不平。氣憤之余的薛女士逢人就訴說“網絡購”的害處。
南京長江路小學校長宋紅斌說:“我們的家長和老師,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除了閱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還要學會閱讀科普類、文學類等多元化的書籍,讓學生通過閱讀,掌握知識。”據了解,宋校長還會從校長獎學基金里撥款,購買新華書店的購書券,獎勵表現突出的學生50元的購書券,讓孩子們從小就喜歡閱讀,并從中受益。
-業內分析
網購沖擊大
但不會“致命”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文藝部編輯室主任于奎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光是實體書店受到沖擊,網絡書店的出現,對整個出版行業都有影響。隨著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傳統的出版業、印刷業和銷售業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這些威脅,目前還不至于“致命”。
于奎潮分析,網上閱讀、網絡購書會吸引不少年輕消費者,但還是會有喜歡傳統閱讀方式的消費者存在。盡管網絡開始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不會令傳統書店消失。網絡書店沒有店面租金的開支,成本和壓力自然就小。但國內的網站“良莠不分”,導致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就會連累到其他網站,前段時間倒閉的“貝塔斯曼”書社,就是在中國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典型案例。
于奎潮說:“前段時間女作家棉棉狀告某網站侵權的官司,格外引人注目。作家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作品,被某網站一掃描就發到網上去了,這是對作家的不尊重,也是對讀者的不尊重。”他呼吁,有關部門要像保護音樂版權一樣,出臺一個具有法律效應的規定,保護文字不被侵權。這樣,才能促使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走上一個正常、協調的發展軌道。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發行部門一位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已經在淘寶上設了網絡書店,營業額首天就破萬。現在大一點的連鎖書店,都會在網上“掛”著。鳳凰之所以能放下架子,主動參與網絡書店,也正是看準了網絡今后的發展。與其等著被網絡書店“瓜分”,不如主動尋求商機,找準定位,取得“雙贏”。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網上書店亞馬遜擬在英開設實體書店
網上書店漸成“旺鋪”
第三極擬撤離中關村:網上書店擠占生存空間
在網購大潮席卷下,傳統書店受到不小沖擊。市場被日益擠占,客戶日漸流失,傳統書店未來是否會被網絡書店取代?
網絡書店優勢:價廉、便捷、種類多
元旦小長假期間,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幾家小書店,陸續打出了掛歷5折銷售、考試書籍7折銷售的廣告,比起平常的9折銷售,折扣又低了2-4成。
“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從去年開始,好多老客戶都不來店里買書了,要么一來就直喊打折。網絡書店對我們的沖擊實在是太大了。”新街口中山東路上一家工具書店的負責人感慨道。該負責人坦言,實體書店與網絡書店之間的競爭,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網絡書店幾乎沒有什么成本,而實體書店一開門就會產生店鋪租金、水電、人工等成本,靠打折根本就“耗”不過網絡店。
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工作的蔣小姐說,盡管自己就在出版社工作,但她幾年前就在網上買書了。
蔣小姐說,在網上買書能優惠到6折,甚至是5折。像“當當網”、“卓越網”的信譽度很高,服務也好。
在南京江寧一家臺資企業工作的鄭先生透露:臺灣書局受到網絡的沖擊更大,現在整個臺灣300多個鄉鎮中,至少有近一半的鄉鎮,已經找不到書局的影子了。鄭先生分析,臺灣的“網購”概念,比南京更盛。如此時髦的購物方式,自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加上折扣的優惠,傳統書局再也無法“接招”,只能關門大吉了。
傳統書店優勢:保質、保量、氛圍好
“以前上大學時,最喜歡去新街口的大新華書店,買書、看書。在那里總能看到最新的書,經常一呆就是一天。嗅著飄香的書香味,四處翻找自己喜歡的書,就像‘尋寶’一樣,感覺很美妙。”在新街口國貿一家合資企業上班的林女士,是新華書店的“常客”。
因為單位效益不錯,每兩個月老板還會給每個員工發500元的購書券,雙休日,林女士喜歡陪著女兒一起去書店。
與林女士一樣,依然“堅守”傳統書店的不光是手上持有購書券的消費者,更多的人表示:還是喜歡傳統書店的文化氛圍。
家住長江花園的薛女士,在網上給孩子買了十幾本書,一半都是盜版,故事書不光缺頁還文辭不通。最糟糕的是,給上小學五年級兒子買的數學“課課通”,屢屢出現錯誤。雖然網購的折扣較大,但算上“廢書”的成本,根本就扯不平。氣憤之余的薛女士逢人就訴說“網絡購”的害處。
南京長江路小學校長宋紅斌說:“我們的家長和老師,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除了閱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還要學會閱讀科普類、文學類等多元化的書籍,讓學生通過閱讀,掌握知識。”據了解,宋校長還會從校長獎學基金里撥款,購買新華書店的購書券,獎勵表現突出的學生50元的購書券,讓孩子們從小就喜歡閱讀,并從中受益。
-業內分析
網購沖擊大
但不會“致命”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文藝部編輯室主任于奎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光是實體書店受到沖擊,網絡書店的出現,對整個出版行業都有影響。隨著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傳統的出版業、印刷業和銷售業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這些威脅,目前還不至于“致命”。
于奎潮分析,網上閱讀、網絡購書會吸引不少年輕消費者,但還是會有喜歡傳統閱讀方式的消費者存在。盡管網絡開始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不會令傳統書店消失。網絡書店沒有店面租金的開支,成本和壓力自然就小。但國內的網站“良莠不分”,導致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就會連累到其他網站,前段時間倒閉的“貝塔斯曼”書社,就是在中國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典型案例。
于奎潮說:“前段時間女作家棉棉狀告某網站侵權的官司,格外引人注目。作家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作品,被某網站一掃描就發到網上去了,這是對作家的不尊重,也是對讀者的不尊重。”他呼吁,有關部門要像保護音樂版權一樣,出臺一個具有法律效應的規定,保護文字不被侵權。這樣,才能促使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走上一個正常、協調的發展軌道。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發行部門一位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已經在淘寶上設了網絡書店,營業額首天就破萬。現在大一點的連鎖書店,都會在網上“掛”著。鳳凰之所以能放下架子,主動參與網絡書店,也正是看準了網絡今后的發展。與其等著被網絡書店“瓜分”,不如主動尋求商機,找準定位,取得“雙贏”。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網上書店亞馬遜擬在英開設實體書店
網上書店漸成“旺鋪”
第三極擬撤離中關村:網上書店擠占生存空間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