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版業將迎來上市井噴 多集團年內上市
2010-01-19 00:00 來源:北京商報 責編:涂運
- 摘要:
- 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全國新華書店國內第一股。而緊跟其腳步的江蘇鳳凰新華書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等一批出版發行企業主板上市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可以預見,2010年出版業必將迎來上市“井噴”。
【CPP114】訊: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全國新華書店國內第一股。而緊跟其腳步的江蘇鳳凰新華書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等一批出版發行企業主板上市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可以預見,2010年出版業必將迎來上市“井噴”。
全國第一家新華書店滬交所掛牌
現任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倪志敏曾是一名從事經濟類報道的記者。在《安徽日報》工作時,敏銳而執著的倪志敏跟蹤報道了當時安徽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的全過程。若干年之后,他從一個經濟工作的評論者變成了操盤手——2004年3月,倪志敏成為安徽新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上任不久的時間內,他力推安徽新華控股的皖新傳媒IPO申請。在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皖新傳媒已經于2009年9月21日獲得證監會發審委通過,成為近兩年來全國惟一一家通過IPO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國有文化上市公司,也是在境內上市的新華書店第一股。
據了解,皖新傳媒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為1.1億股,其中網下發行2200萬股、網上發行8800萬股,申購價格11.80元/股,共凍結資金約1718億元,網上發行中簽率為0.68%。
“本次發行股票并上市,是皖新傳媒發展史上的重大跨越,公司上市后,募集資金將用于新網、暢網、e網三網建設,強化渠道終端一體化,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董事長倪志敏告訴記者。
企業上市 改字當頭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這是倪志敏常講的一句話。新華書店作為老企業、老國企,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在倪志敏看來就是一個字——“改”!
2005年,在全國各家出版社和發行機構還在各自為政的時候,倪志敏提出的“渠道終端一體化”,讓其在出版流程中更具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這也為皖新傳媒今后成為國內最大的出版物發行企業埋下了伏筆。2007年,皖新傳媒邁出了產業鏈整合實質性的第一步——收購了安徽新華音像出版社。皖新傳媒成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中成功收購上游出版社的第一家。
2008年,出版社在完成改制重組后,依托公司貼近市場的渠道優勢,很快形成“徽文化”和農技服務的出版特色,實現了當年重組、當年盈利。同年,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在全國文化企業率先提出股份制改造、三項制度改革、企業整體上市的改革發展思路,對原集團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從而為公司盡快登陸資本市場,搶抓戰略機遇跨出了第一步。
為了能擴大資本,倪志敏通過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在溢價73.26%的基礎上,倪志敏選擇了在發行主業、出版傳媒、商業地產等方面與集團產業形成優勢互補的省內外3家國有、2家民營戰略投資者,成功出讓皖新傳媒12.99%的國有股權,總受讓價款3.1億元。初步完成了從“一人有限公司”到“多人有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起國有控股、產權多元的混合所有制,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法人治理結構。
2008年2月,經集團公司股東大會同意,將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上市主體,整體變更為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國有控股、產權多元的混合所有制。同時,倪志敏借助股份公司改制上市的東風,實行控股、股份公司人員、財務、業務、資產、機構“五分開”,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僅僅一個多月就完成兩公司機構設置、崗位薪酬、人員重組及辦公場所的調整,在實現本部“瘦身”的同時,還建立了新的績效考核體系和薪酬分配制度。企業的更名和轉企改制的完成逐漸顯現出了倪志敏的野心——上市。
2009年7月,國務院討論并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文化企業通過再融資進行跨區域、跨行業的并購重組,培育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
習慣從戰略全局著眼的倪志敏,也感受到《規劃》即將導演出中國文化產業全新的版圖,出版發行的統一市場建設大幕即將拉開,一場跨地區、跨媒體、跨所有制的重組大戰即將打響,誰能夠站到制高點,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5年來,新華傳媒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上市。而新華傳媒為什么要選擇上市,說到底還是在倪志敏的“改”字上。
“上市的目的首先是優化公司產權結構,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60多年歷史沿革,100多個分支機構、1000多處房產、土地,這樣一個老國企要成為合格市場主體面臨很多新問題。但經過IPO這一過程,企業的產權結構、治理結構、盈利模式、內部管控、發展戰略,都必須完全按照市場規范的要求來做,這對企業大有好處。”倪志敏如是說道。
此外,在倪志敏看來,文化產業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封閉的自我評價體系已滯后于時代。只有通過上市引入市場化的外部評價體系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而倪志敏更加認為,文化企業必然要走到整合重組的一步,要占據市場的制高點就必須上市!
按照倪志敏的設想,當企業進入成本市場后,將積極推進跨區整合,沖破出版發行地區保護主義,促進跨省的地區發行中心的形成。
上市后目標瞄準出版網絡整合
至于上市后的打算,倪志敏表示,自己會把目標放到新網、暢網、e網三網建設上。
倪志敏解釋說,新網工程指安徽圖書音像及文化商品經營網點建設項目;應該講,實體店在信息社會同樣具有旺盛生命力,特別是公司在安徽部分地區的賣場硬件設施還較落后,與日益興起的文化需求不相適應。新網工程的實施,即完成公司在全省的戰略布局,同時,也不僅是過去賣場的翻版,而是賣場業態創新的結晶。
暢網工程指安徽圖書音像及文化商品物流體系、信息化建設項目。通過業務整合,實現了規模經營。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渠道、終端的運營,公司正在推進物流體系和信息化的建設,這對于皖新傳媒這樣一個集團化、網絡化經營的企業,以及對企業強化管控、擴大市場覆蓋、有效控制成本來說,都十分必要。
作為新型業態的e網工程將建立起安徽省主要城區圖書賣場戶外數字廣告媒體投放平臺,并在圖書賣場室內建設液晶電視聯播媒體網絡,形成全省覆蓋完整的廣告體系。計劃投資1.52億元,投資利潤率為18.5%。市場發展趨勢分析和圖書賣場經營坪效測算,年新增圖書銷售收入1.9億元,圖書銷售年遞增至少在6%以上。新增面積三成用于創新業務,如數碼、文體等商品經營。按坪效每年1.2萬元/平方米測算。業務創新區域預計年銷售收入2.9億元。新網工程投資利潤率為14.33%。
此外,倪志敏認為,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加之國內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領域的并購重組內在需求不斷增加,文化企業間的并購將層出不窮。皖新傳媒將依托對市場的深刻體驗,以并購、參股等資本手段,逐步進入內容生產的出版領域,延伸產業鏈。
為了應對產業變化,皖新傳媒的發展目標是運用股份制改造和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優勢,構筑渠道終端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和集約化的管控模式;利用資本市場平臺,推進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并實現跨區域跨媒體發展;在做強主業的同時,依托網絡優勢,進入傳媒等相關文化產業;通過與鄰省等骨干發行企業的業務和產權合作,打造區域出版物發行中心;在此基礎上把公司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文化傳媒集團。
全國第一家新華書店滬交所掛牌
現任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倪志敏曾是一名從事經濟類報道的記者。在《安徽日報》工作時,敏銳而執著的倪志敏跟蹤報道了當時安徽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的全過程。若干年之后,他從一個經濟工作的評論者變成了操盤手——2004年3月,倪志敏成為安徽新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上任不久的時間內,他力推安徽新華控股的皖新傳媒IPO申請。在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皖新傳媒已經于2009年9月21日獲得證監會發審委通過,成為近兩年來全國惟一一家通過IPO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國有文化上市公司,也是在境內上市的新華書店第一股。
據了解,皖新傳媒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為1.1億股,其中網下發行2200萬股、網上發行8800萬股,申購價格11.80元/股,共凍結資金約1718億元,網上發行中簽率為0.68%。
“本次發行股票并上市,是皖新傳媒發展史上的重大跨越,公司上市后,募集資金將用于新網、暢網、e網三網建設,強化渠道終端一體化,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董事長倪志敏告訴記者。
企業上市 改字當頭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這是倪志敏常講的一句話。新華書店作為老企業、老國企,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在倪志敏看來就是一個字——“改”!
2005年,在全國各家出版社和發行機構還在各自為政的時候,倪志敏提出的“渠道終端一體化”,讓其在出版流程中更具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這也為皖新傳媒今后成為國內最大的出版物發行企業埋下了伏筆。2007年,皖新傳媒邁出了產業鏈整合實質性的第一步——收購了安徽新華音像出版社。皖新傳媒成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中成功收購上游出版社的第一家。
2008年,出版社在完成改制重組后,依托公司貼近市場的渠道優勢,很快形成“徽文化”和農技服務的出版特色,實現了當年重組、當年盈利。同年,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在全國文化企業率先提出股份制改造、三項制度改革、企業整體上市的改革發展思路,對原集團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從而為公司盡快登陸資本市場,搶抓戰略機遇跨出了第一步。
為了能擴大資本,倪志敏通過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在溢價73.26%的基礎上,倪志敏選擇了在發行主業、出版傳媒、商業地產等方面與集團產業形成優勢互補的省內外3家國有、2家民營戰略投資者,成功出讓皖新傳媒12.99%的國有股權,總受讓價款3.1億元。初步完成了從“一人有限公司”到“多人有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起國有控股、產權多元的混合所有制,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法人治理結構。
2008年2月,經集團公司股東大會同意,將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上市主體,整體變更為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國有控股、產權多元的混合所有制。同時,倪志敏借助股份公司改制上市的東風,實行控股、股份公司人員、財務、業務、資產、機構“五分開”,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僅僅一個多月就完成兩公司機構設置、崗位薪酬、人員重組及辦公場所的調整,在實現本部“瘦身”的同時,還建立了新的績效考核體系和薪酬分配制度。企業的更名和轉企改制的完成逐漸顯現出了倪志敏的野心——上市。
2009年7月,國務院討論并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文化企業通過再融資進行跨區域、跨行業的并購重組,培育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
習慣從戰略全局著眼的倪志敏,也感受到《規劃》即將導演出中國文化產業全新的版圖,出版發行的統一市場建設大幕即將拉開,一場跨地區、跨媒體、跨所有制的重組大戰即將打響,誰能夠站到制高點,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5年來,新華傳媒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上市。而新華傳媒為什么要選擇上市,說到底還是在倪志敏的“改”字上。
“上市的目的首先是優化公司產權結構,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60多年歷史沿革,100多個分支機構、1000多處房產、土地,這樣一個老國企要成為合格市場主體面臨很多新問題。但經過IPO這一過程,企業的產權結構、治理結構、盈利模式、內部管控、發展戰略,都必須完全按照市場規范的要求來做,這對企業大有好處。”倪志敏如是說道。
此外,在倪志敏看來,文化產業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封閉的自我評價體系已滯后于時代。只有通過上市引入市場化的外部評價體系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而倪志敏更加認為,文化企業必然要走到整合重組的一步,要占據市場的制高點就必須上市!
按照倪志敏的設想,當企業進入成本市場后,將積極推進跨區整合,沖破出版發行地區保護主義,促進跨省的地區發行中心的形成。
上市后目標瞄準出版網絡整合
至于上市后的打算,倪志敏表示,自己會把目標放到新網、暢網、e網三網建設上。
倪志敏解釋說,新網工程指安徽圖書音像及文化商品經營網點建設項目;應該講,實體店在信息社會同樣具有旺盛生命力,特別是公司在安徽部分地區的賣場硬件設施還較落后,與日益興起的文化需求不相適應。新網工程的實施,即完成公司在全省的戰略布局,同時,也不僅是過去賣場的翻版,而是賣場業態創新的結晶。
暢網工程指安徽圖書音像及文化商品物流體系、信息化建設項目。通過業務整合,實現了規模經營。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渠道、終端的運營,公司正在推進物流體系和信息化的建設,這對于皖新傳媒這樣一個集團化、網絡化經營的企業,以及對企業強化管控、擴大市場覆蓋、有效控制成本來說,都十分必要。
作為新型業態的e網工程將建立起安徽省主要城區圖書賣場戶外數字廣告媒體投放平臺,并在圖書賣場室內建設液晶電視聯播媒體網絡,形成全省覆蓋完整的廣告體系。計劃投資1.52億元,投資利潤率為18.5%。市場發展趨勢分析和圖書賣場經營坪效測算,年新增圖書銷售收入1.9億元,圖書銷售年遞增至少在6%以上。新增面積三成用于創新業務,如數碼、文體等商品經營。按坪效每年1.2萬元/平方米測算。業務創新區域預計年銷售收入2.9億元。新網工程投資利潤率為14.33%。
此外,倪志敏認為,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加之國內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領域的并購重組內在需求不斷增加,文化企業間的并購將層出不窮。皖新傳媒將依托對市場的深刻體驗,以并購、參股等資本手段,逐步進入內容生產的出版領域,延伸產業鏈。
為了應對產業變化,皖新傳媒的發展目標是運用股份制改造和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優勢,構筑渠道終端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和集約化的管控模式;利用資本市場平臺,推進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并實現跨區域跨媒體發展;在做強主業的同時,依托網絡優勢,進入傳媒等相關文化產業;通過與鄰省等骨干發行企業的業務和產權合作,打造區域出版物發行中心;在此基礎上把公司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文化傳媒集團。
相關新聞:
圖書訂貨火爆 圖書出版業開始回暖
改革發展——我國新聞出版業邁上新臺階
柳斌杰宣布今后十年新聞出版業發展目標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