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太浮躁? 別“上錯花轎嫁錯郎”
2010-04-19 00:00 來源:北京商報 責編:Quincy
【CPP114】訊:近日,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相繼推出自有品牌電子書閱讀器。進入2010年,已有百余家企業宣布推出自有品牌的電子書閱讀器。然而,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卻并未像宣傳一樣繁華,電子書的銷量并未大幅上升,市場繁華的背后更多存在的是“泡沫”。面對各家出版社與技術商宣布推出電子書閱讀器后,他們是否能達到自己預期的想法?
電子閱讀廠商再添兩家
近日,記者從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讀者出版集團研發的“讀者電紙書”將在今年5月的深圳文博會亮相,按照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戶可以通過這本無紙、節能、低碳的“讀者電紙書”讀到新一期的《讀者》雜志和創刊近30年來的精選文章,并通過專屬格式下載各類數字圖書,開發新的龐大的e時代用戶群。作為出版界的航母之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也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由出版機構出品的電子閱讀器,打響了傳統內容商進軍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第一炮。這款名為“辭海悅讀器”的電子閱讀器不僅完整內置了《辭海》,還隨機預裝了十典百志101卷的《中華文化通志》、10種世博圖書以及《哲學大辭典》、《經濟學大辭典》等約300種圖書,并且還具備無線上網的功能。
步入2010年,國內電子閱讀器市場硝煙四起。漢王、盛大、華為、神州數碼、百度、三星、愛國者、方正、翰林、長城、易博士、大唐電信、惠普、戴爾、聯想、華碩、長虹、索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產業鏈上下游,只要和電子閱讀器能沾上關系,廠商就毫無猶豫地加入搶灘行列,試分一杯羹。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上,國內已有40多個品牌,還有100多家廠商即將加入市場爭奪。
電子閱讀器市場浮現泡沫
如此多的電子書閱讀器在2010年投入市場,它們的反響又如何?記者在中關村詢問了幾家經銷商后了解到,目前市場中銷量比較好的電子閱讀器品牌為漢王電紙書、漢王文房電子書、亞馬遜kindle以及一些“山寨機”。“其中最好賣的還是漢王電紙書。”中關村一家專營電子閱讀器的銷售商告訴記者,由于今年漢王成功上市,為其電紙書產品打下了堅實的品牌基礎,從今年第一季銷量來看,漢王電紙書的銷量上漲了10%,“絕大多數的購買人群還是政府機關團購,普通百姓來買的很少”。
當得知最近將有兩家以上的電子閱讀器進入市場時,這位銷售人員表示并不看好這些品牌的銷量。“現在市場中的電子閱讀器品牌太多了,涉及的閱讀格式大不相同。更嚴重的是由于很多閱讀器缺乏內容的支持,很多人都是買了用過不到3-4次就放到了一邊,與旁邊賣手機的相比,即便我們的銷量是在增長,但增幅卻遠沒有其他IT產品迅猛。現在能實現移動閱讀的IT產品有很多,上網本、PSP、智能手機、MP3,這些IT產品都在搶占移動閱讀市場份額,再有這么多電子書閱讀器品牌進駐市場,無疑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泡沫’。”
隨后記者在中關村隨機做了一份市場調查,在近300份調查問卷中,記者發現選擇用手機進行閱讀的人群占據68.6%、MP3占據20.8%、PSP占據6.6%,選擇購買電子閱讀器的人群則僅有4%。在購買移動閱讀設備價格上,90.4%的消費者認為,600元-700元的價格才會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可見,電子閱讀器在未來的市場空間并未像之前炒得那樣“紅火”。
數字出版“上錯花轎嫁錯郎”
“現在數字出版市場太浮躁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已經明顯供大于求。數字出版一定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方向,但數字出版不等于電子書閱讀器。因為,我希望更多的出版商能把未來的發展放到數字內容的建設上。現在很多搞數字出版的都是上錯花轎嫁錯郎。”
“隨著漢王、盛大、愛國者、索尼越來越多的廠商涉足電子閱讀器領域,數字出版的時代好像離我們已經并不遙遠。按照我們最新的統計發現,每天通過媒介接收信息的比例中,網絡和手機高達60%以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信息是通過網絡,就連圖書出版方面,看書、買書、評書都是通過網絡。精明的電子商品廠家也看到了這個趨勢,于是乎電子閱讀器可以上網、可以接收新聞變成了閱讀器搶占市場的‘不二法寶’。”這位官員表示,無論是國外的iPad可以收看《紐約時報》數字版內容,還是國內的易博士推出廣州日報移動數字報紙、方正番薯網的建設、中國出版集團采用甲骨文公司的Oracle解決方案,我們都可以看到,連接網絡、軟件建設、內容資源已經成為數字出版的三要素。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一個戰國分裂、諸侯割據的數字出版時代,有些企業沒有找到撬開數字出版領域的“試金石”,反而一個勁兒地盯住電子閱讀器,卻不知數字出版的核心是內容資源的建設。
有人認為,眾多廠商將眼光瞄向電子書閱讀器,是因為看到漢王上市瘋漲的股價,但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何謂數字出版。首先要明白的是,數字出版不等于閱讀器。閱讀器僅僅是數字出版中的一個環節,數字出版應該構造起全流程的產業鏈,包括文本內容生產、網絡傳播平臺建設、電子閱讀器接收三個部分,其中應該包括版權人、出版方、讀者。
“從現在的市場行情來看,越來越多的電子廠商、硬件廠商、網絡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但是很多廠商連基本的電子書內容的購買商店都沒有。即便是號稱有上萬本圖書資源的漢王,不但版權遭到業內人士的一片質疑,就連網上數字書店的書也不過區區數萬冊。可以說,很少有廠商靜下心來構建全流程的數字出版產業鏈。”出版人楊贛說。
“反觀數字出版走在前列的美國市場,當初亞馬遜kindle能快速占領市場就是憑借擁有強大的資源庫,目前已有逾30萬冊圖書。而不久前開始售賣的iPad也與5家出版社簽訂協議,iPad正式上市銷售的第一天就提供免費電子書3萬冊。世界六大出版公司中的5家已經和iPad在提供電子書內容方面達成協議。就連世界最大的經貿類書商蘭登書屋也表示希望與蘋果做進一步溝通。同時,iPad與出版社采取了更為寬松的合作方式,更是允許出版社自主定價。”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的中國電子書市場,硬件廠商做閱讀器,出版社也想做閱讀器,大家缺少合作意識,只想一枝獨秀,照此以往恐怕一事無成。
“終端+內容”=發展之路
近日,易觀國際Enfodesk產業數據庫發布《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專題報告2010》。
報告稱,“終端+內容”的發展模式是電子閱讀器市場參與者廣泛采用的發展模式,但是針對每種廠商的不同情況,其構建“終端+應用”的途徑有所不同。終端廠商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終端為依托,逐漸構建自己的內容平臺,以終端優勢帶動內容資源的發展,進而構建“終端+內容”的發展戰略,代表廠商是漢王;二是以內容為依托,后向整合終端資源,通過自主研發或貼牌生產的方式,獲得自有電子閱讀器終端產品,進而構建“內容+終端”的發展戰略,代表廠商是盛大和方正。簡單地說,就是前者先造機器賣給消費者,再收集書來給他們下載;后者先有書庫,再造出機器來讓讀者下載去看,這些讀者通常已經習慣了用電腦在書庫里看書。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亞男認為,這兩種模式都分別具有優勢與劣勢,但相比而言,以內容為依托,構建“內容+終端”的發展模式更具優勢。他的理由是:首先,移動閱讀從本質上來說內容資源的豐富性與多元化是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對用戶需求的掌控能力較強。以盛大文學為例,它旗下擁有起點中文網、晉江原創、紅袖添香、榕樹下4家互聯網文學網站,占據網絡文學半壁江山,憑借獨特的內容資源,已經吸引了眾多用戶。通過用戶的行為分析,已掌握了龐大的用戶數據庫資源,有利于移動閱讀內容的精準傳播。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亞太數字出版國際峰會——出版與數字的雙贏共生
傳統出版融入數字出版 關鍵在于找準定位
數字出版深圳能否后來居上
電子閱讀廠商再添兩家
近日,記者從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讀者出版集團研發的“讀者電紙書”將在今年5月的深圳文博會亮相,按照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戶可以通過這本無紙、節能、低碳的“讀者電紙書”讀到新一期的《讀者》雜志和創刊近30年來的精選文章,并通過專屬格式下載各類數字圖書,開發新的龐大的e時代用戶群。作為出版界的航母之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也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由出版機構出品的電子閱讀器,打響了傳統內容商進軍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第一炮。這款名為“辭海悅讀器”的電子閱讀器不僅完整內置了《辭海》,還隨機預裝了十典百志101卷的《中華文化通志》、10種世博圖書以及《哲學大辭典》、《經濟學大辭典》等約300種圖書,并且還具備無線上網的功能。
步入2010年,國內電子閱讀器市場硝煙四起。漢王、盛大、華為、神州數碼、百度、三星、愛國者、方正、翰林、長城、易博士、大唐電信、惠普、戴爾、聯想、華碩、長虹、索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產業鏈上下游,只要和電子閱讀器能沾上關系,廠商就毫無猶豫地加入搶灘行列,試分一杯羹。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上,國內已有40多個品牌,還有100多家廠商即將加入市場爭奪。
電子閱讀器市場浮現泡沫
如此多的電子書閱讀器在2010年投入市場,它們的反響又如何?記者在中關村詢問了幾家經銷商后了解到,目前市場中銷量比較好的電子閱讀器品牌為漢王電紙書、漢王文房電子書、亞馬遜kindle以及一些“山寨機”。“其中最好賣的還是漢王電紙書。”中關村一家專營電子閱讀器的銷售商告訴記者,由于今年漢王成功上市,為其電紙書產品打下了堅實的品牌基礎,從今年第一季銷量來看,漢王電紙書的銷量上漲了10%,“絕大多數的購買人群還是政府機關團購,普通百姓來買的很少”。
當得知最近將有兩家以上的電子閱讀器進入市場時,這位銷售人員表示并不看好這些品牌的銷量。“現在市場中的電子閱讀器品牌太多了,涉及的閱讀格式大不相同。更嚴重的是由于很多閱讀器缺乏內容的支持,很多人都是買了用過不到3-4次就放到了一邊,與旁邊賣手機的相比,即便我們的銷量是在增長,但增幅卻遠沒有其他IT產品迅猛。現在能實現移動閱讀的IT產品有很多,上網本、PSP、智能手機、MP3,這些IT產品都在搶占移動閱讀市場份額,再有這么多電子書閱讀器品牌進駐市場,無疑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泡沫’。”
隨后記者在中關村隨機做了一份市場調查,在近300份調查問卷中,記者發現選擇用手機進行閱讀的人群占據68.6%、MP3占據20.8%、PSP占據6.6%,選擇購買電子閱讀器的人群則僅有4%。在購買移動閱讀設備價格上,90.4%的消費者認為,600元-700元的價格才會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可見,電子閱讀器在未來的市場空間并未像之前炒得那樣“紅火”。
數字出版“上錯花轎嫁錯郎”
“現在數字出版市場太浮躁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已經明顯供大于求。數字出版一定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方向,但數字出版不等于電子書閱讀器。因為,我希望更多的出版商能把未來的發展放到數字內容的建設上。現在很多搞數字出版的都是上錯花轎嫁錯郎。”
“隨著漢王、盛大、愛國者、索尼越來越多的廠商涉足電子閱讀器領域,數字出版的時代好像離我們已經并不遙遠。按照我們最新的統計發現,每天通過媒介接收信息的比例中,網絡和手機高達60%以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信息是通過網絡,就連圖書出版方面,看書、買書、評書都是通過網絡。精明的電子商品廠家也看到了這個趨勢,于是乎電子閱讀器可以上網、可以接收新聞變成了閱讀器搶占市場的‘不二法寶’。”這位官員表示,無論是國外的iPad可以收看《紐約時報》數字版內容,還是國內的易博士推出廣州日報移動數字報紙、方正番薯網的建設、中國出版集團采用甲骨文公司的Oracle解決方案,我們都可以看到,連接網絡、軟件建設、內容資源已經成為數字出版的三要素。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一個戰國分裂、諸侯割據的數字出版時代,有些企業沒有找到撬開數字出版領域的“試金石”,反而一個勁兒地盯住電子閱讀器,卻不知數字出版的核心是內容資源的建設。
有人認為,眾多廠商將眼光瞄向電子書閱讀器,是因為看到漢王上市瘋漲的股價,但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何謂數字出版。首先要明白的是,數字出版不等于閱讀器。閱讀器僅僅是數字出版中的一個環節,數字出版應該構造起全流程的產業鏈,包括文本內容生產、網絡傳播平臺建設、電子閱讀器接收三個部分,其中應該包括版權人、出版方、讀者。
“從現在的市場行情來看,越來越多的電子廠商、硬件廠商、網絡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但是很多廠商連基本的電子書內容的購買商店都沒有。即便是號稱有上萬本圖書資源的漢王,不但版權遭到業內人士的一片質疑,就連網上數字書店的書也不過區區數萬冊。可以說,很少有廠商靜下心來構建全流程的數字出版產業鏈。”出版人楊贛說。
“反觀數字出版走在前列的美國市場,當初亞馬遜kindle能快速占領市場就是憑借擁有強大的資源庫,目前已有逾30萬冊圖書。而不久前開始售賣的iPad也與5家出版社簽訂協議,iPad正式上市銷售的第一天就提供免費電子書3萬冊。世界六大出版公司中的5家已經和iPad在提供電子書內容方面達成協議。就連世界最大的經貿類書商蘭登書屋也表示希望與蘋果做進一步溝通。同時,iPad與出版社采取了更為寬松的合作方式,更是允許出版社自主定價。”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的中國電子書市場,硬件廠商做閱讀器,出版社也想做閱讀器,大家缺少合作意識,只想一枝獨秀,照此以往恐怕一事無成。
“終端+內容”=發展之路
近日,易觀國際Enfodesk產業數據庫發布《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專題報告2010》。
報告稱,“終端+內容”的發展模式是電子閱讀器市場參與者廣泛采用的發展模式,但是針對每種廠商的不同情況,其構建“終端+應用”的途徑有所不同。終端廠商電子閱讀器市場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終端為依托,逐漸構建自己的內容平臺,以終端優勢帶動內容資源的發展,進而構建“終端+內容”的發展戰略,代表廠商是漢王;二是以內容為依托,后向整合終端資源,通過自主研發或貼牌生產的方式,獲得自有電子閱讀器終端產品,進而構建“內容+終端”的發展戰略,代表廠商是盛大和方正。簡單地說,就是前者先造機器賣給消費者,再收集書來給他們下載;后者先有書庫,再造出機器來讓讀者下載去看,這些讀者通常已經習慣了用電腦在書庫里看書。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亞男認為,這兩種模式都分別具有優勢與劣勢,但相比而言,以內容為依托,構建“內容+終端”的發展模式更具優勢。他的理由是:首先,移動閱讀從本質上來說內容資源的豐富性與多元化是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對用戶需求的掌控能力較強。以盛大文學為例,它旗下擁有起點中文網、晉江原創、紅袖添香、榕樹下4家互聯網文學網站,占據網絡文學半壁江山,憑借獨特的內容資源,已經吸引了眾多用戶。通過用戶的行為分析,已掌握了龐大的用戶數據庫資源,有利于移動閱讀內容的精準傳播。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亞太數字出版國際峰會——出版與數字的雙贏共生
傳統出版融入數字出版 關鍵在于找準定位
數字出版深圳能否后來居上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