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報紙引領閱讀潮流 成本與內容成制約發展瓶頸
2010-07-05 08:50 來源:北京商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據記者了解,被譽為全球首家推出3D報刊的比利時日報特刊《最后一點鐘報》也曾在銷售初期取得了良好的銷量。在推出3D特刊之前,《最后一點鐘報》日均發行量為不足10萬份,但3D版報紙的發行量增加了25%,同時廣告收入也提高了4倍;《十堰晚報》3D報紙的廣告收入增加了一倍,第一份3D報紙加印了3萬份。
【CPP114】訊:自2009年年底起,3D在國內成為了“時尚”的代名詞,繼3D電影《阿凡達》、《愛麗絲夢游仙境》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3D似乎也成為了報刊企業的又一掘金點。
2010年4月16日,湖北《十堰晚報》推出了中國首份3D報紙;5月1日,《齊魯晚報》推出3D版號外《夢世博》;6月8日,《揚子晚報》推出的3D世界杯號外《好望角風暴》正式登場。讀者驚嘆“報紙原來也能這么讀”的同時,各報社在以平均每月一份面世的速度開始了3D報刊布局。
3D報紙賣瘋了!?
“賣瘋了!”盡管只在江蘇省內發行,但《好望角風暴》面世沒多久,淘寶網商家“報紙寶寶”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商機,先后進了100份報紙。每天,這些報紙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就被全國的消費者訂購一空。這也難怪“報紙寶寶”會“瘋”。如今,“報紙寶寶”頗有坐地起價的嫌疑,一份原本在江蘇報亭只賣1元的報紙,被她生生炒到了50元一份,“即便是這么高的價格,買的人也挺多”。
據記者了解,被譽為全球首家推出3D報刊的比利時日報特刊《最后一點鐘報》也曾在銷售初期取得了良好的銷量。在推出3D特刊之前,《最后一點鐘報》日均發行量為不足10萬份,但3D版報紙的發行量增加了25%,同時廣告收入也提高了4倍;《十堰晚報》3D報紙的廣告收入增加了一倍,第一份3D報紙加印了3萬份。
縱觀中國和比利時的3D報紙,3D的內容都是對圖片進行了立體影像處理,文字部分保留了平面效果。《好望角風暴》中的大幅新聞照片及廣告都是經過3D技術處理的。裸眼看報,上面的圖片是模糊不清的,有的甚至可以看出明顯的重影;但戴上隨報贈送的3D眼鏡,“仿佛身臨其境,球星和足球寶貝看起來是那么真切。”一位讀者如是說。
一張3D報紙是如何做成的?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3D報紙照片處理的過程基本與2D照片相同,技術人員使用Photoshop或其他軟件,將一張普通的2D圖片分離成不同角度的紅藍兩張圖片,然后把這兩張圖片不完全套印在一起,合成為一張“模糊的圖片”,就形成了3D圖片。佩戴3D眼鏡觀看,3D效果就出現了。“發行3D特刊的不易之處還體現在3D技術處理時間上。”這位技術人員表示,印刷前對圖片的3D技術處理要花費大量時間,一個版的圖片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分色處理,一個特刊經過反復調整,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才處理完。而在印刷環節,也是考驗功力的時候,3D報紙印刷時,得派人守在一旁戴上3D眼鏡檢驗3D效果,保證印刷機不會主動校正不完全套印,因為只有藍、紅色的不完全套印,才能出現3D效果。
成本、內容困擾3D報紙發展
雖然多家報社紛紛推出3D報紙,銷量也普遍不錯,但幾乎每家報刊的負責人都公開表示,推出3D報刊只是一次“試水之旅”,短時間內不會大規模實行報刊3D化。一面是待開掘的市場金礦,一面卻又按兵不動。這其中有哪些玄機?
或許能從《最后一點鐘報》印刷部經理彼拉德的話中找到答案,“在閱讀3D報紙時,讀者必須戴上特殊眼鏡才能看到立體3D圖片,而附贈眼鏡的費用是成本中最昂貴的部分——每副眼鏡需約0.14歐元,而一份《最后一點鐘報》的零售價不過1.1歐元;同時為了保證3D效果能真正得以實現,報社還需要采用成本高出一倍的新聞紙來印刷。另外,圖片都需要經過印前處理,才能擁有3D效果,而一張照片的處理價格也在0.2歐元左右。靠發行量上漲和廣告費增加獲得的收入遠遠無法抵消這些成本的支出”。
中國3D報刊同樣面臨成本問題。《揚子晚報》視覺部主任劉翔介紹說,為方便讀者攜帶,滿足銷售終端的需要,同時也為了不影響在報攤上的展示效果,《揚子晚報》此次在推出3D號外《好望角風暴》時,使用了透明的塑料袋包裝將報紙和紅藍眼鏡整體打包,核算下來,每份號外的塑料袋和眼鏡成本約為0.6元,而這份報紙的售價才1元錢。
“另一項主要成本支出是紙張的費用。”劉翔表示,為保證印刷效果,目前出版的3D報刊均采用銅版紙制作,只是在紙張的克數選擇上有所不同。比如《好望角風暴》共8個版,成本約為2元,其中紙張成本為1.2元。一份報紙的成本價就要1.8元,但《好望角風暴》在市場上的零售價僅為1元。
慧聰印刷網評論員艾婷認為,目前的3D報紙大多處于賠本賺吆喝的階段。“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報業、印刷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全彩印刷、3D報紙,使出渾身解數試圖挽救報業于水火。如果說3D電影尚能為電影業開辟一片新天地,那3D報紙恐怕只能是曇花一現。看電影除了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視覺感受。一部電影畫面如何,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觀眾對電影的感受,但報紙則恰恰相反,看報紙所要獲得的是信息,是文字表達的內容,將報紙3D化除了立體照片之外,看到的還是文字,并不能帶給讀者以更多的信息,而且報紙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便攜,而如果制作成3D報紙,還要隨身攜帶一副3D眼鏡,無異于畫蛇添足。”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除去成本,內容資源和時效性依舊是困擾3D報紙發展的兩大問題。“首先,購買3D報紙的讀者群中,他們感興趣的是3D技術和效果,在缺乏好的圖片內容資源支持時,3D報紙顯然將會被讀者拋棄;其次,從時效性方面講,由于很多白背景的圖片、文字多的圖片都難以處理出3D效果,圖片處理往往要花費較長時間,這很難滿足報紙尤其是日報對時效的要求。為推出3D報紙,《最后一點鐘報》準備了兩個月,《十堰晚報》則花費了半個月;最后,在印刷環節中,目前市場上的3D報紙都沒有使用特殊的印刷機,而是采用平常的印刷機,這使得3D報紙的部分版面往往在噴墨打印機上打樣時效果很好,但在印刷機上印刷時效果不好,有的重影沒顯示出來,很難形成真正的3D效果。”
廣告主將為3D報紙買單
然而,在IT分析人張明全看來,3D報紙的到來對推動報紙和印刷業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D報刊的推出,目前來看似乎無法有效挽救困境中的平面出版業。但3D確實為平面出版提供了一個新的思維。未來結合3D廣告,從房地產向旅游、汽車等其他行業延伸,或者嘗試推出戶外3D廣告、房地產3D宣傳廣告冊等衍生產品都是可行的做法。3D不該只有顯示器這個選項,不久的將來,或許我們也能看到3D在平面出版業大放光明。”
張明全認為,未來將由廣告主為3D報紙買單。“目前,很多房地產商、汽車商、旅游開發商甚至是電器廠商在報紙上刊登的廣告大多以整版的實物為主,但單一的平面設計圖和產品圖很難讓讀者直觀地了解到產品的詳細情況, 而3D技術將為廣告主和讀者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立體、直觀地對產品的顯示,讀者能很清晰地對產品產生一個直觀了解,這樣有助于推廣產品。在3D報紙銷售過程中,廣告主更是可以通過在3D眼鏡設置LOGO等形式,來進一步推廣自己的品牌。如此一來,3D眼鏡生產費用就可以轉嫁給廣告主,廣告主在滿足自己的廣告需求時,又進一步推廣了自己的品牌,同時也為報社降低了3D報紙的制作成本。”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立體報紙問世 3D成為平面出版業新救世主?
海峽都市報明日推出海西首份3D報紙
3D印刷能否成為紙媒的未來?
2010年4月16日,湖北《十堰晚報》推出了中國首份3D報紙;5月1日,《齊魯晚報》推出3D版號外《夢世博》;6月8日,《揚子晚報》推出的3D世界杯號外《好望角風暴》正式登場。讀者驚嘆“報紙原來也能這么讀”的同時,各報社在以平均每月一份面世的速度開始了3D報刊布局。
3D報紙賣瘋了!?
“賣瘋了!”盡管只在江蘇省內發行,但《好望角風暴》面世沒多久,淘寶網商家“報紙寶寶”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商機,先后進了100份報紙。每天,這些報紙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就被全國的消費者訂購一空。這也難怪“報紙寶寶”會“瘋”。如今,“報紙寶寶”頗有坐地起價的嫌疑,一份原本在江蘇報亭只賣1元的報紙,被她生生炒到了50元一份,“即便是這么高的價格,買的人也挺多”。
據記者了解,被譽為全球首家推出3D報刊的比利時日報特刊《最后一點鐘報》也曾在銷售初期取得了良好的銷量。在推出3D特刊之前,《最后一點鐘報》日均發行量為不足10萬份,但3D版報紙的發行量增加了25%,同時廣告收入也提高了4倍;《十堰晚報》3D報紙的廣告收入增加了一倍,第一份3D報紙加印了3萬份。
縱觀中國和比利時的3D報紙,3D的內容都是對圖片進行了立體影像處理,文字部分保留了平面效果。《好望角風暴》中的大幅新聞照片及廣告都是經過3D技術處理的。裸眼看報,上面的圖片是模糊不清的,有的甚至可以看出明顯的重影;但戴上隨報贈送的3D眼鏡,“仿佛身臨其境,球星和足球寶貝看起來是那么真切。”一位讀者如是說。
一張3D報紙是如何做成的?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3D報紙照片處理的過程基本與2D照片相同,技術人員使用Photoshop或其他軟件,將一張普通的2D圖片分離成不同角度的紅藍兩張圖片,然后把這兩張圖片不完全套印在一起,合成為一張“模糊的圖片”,就形成了3D圖片。佩戴3D眼鏡觀看,3D效果就出現了。“發行3D特刊的不易之處還體現在3D技術處理時間上。”這位技術人員表示,印刷前對圖片的3D技術處理要花費大量時間,一個版的圖片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分色處理,一個特刊經過反復調整,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才處理完。而在印刷環節,也是考驗功力的時候,3D報紙印刷時,得派人守在一旁戴上3D眼鏡檢驗3D效果,保證印刷機不會主動校正不完全套印,因為只有藍、紅色的不完全套印,才能出現3D效果。
成本、內容困擾3D報紙發展
雖然多家報社紛紛推出3D報紙,銷量也普遍不錯,但幾乎每家報刊的負責人都公開表示,推出3D報刊只是一次“試水之旅”,短時間內不會大規模實行報刊3D化。一面是待開掘的市場金礦,一面卻又按兵不動。這其中有哪些玄機?
或許能從《最后一點鐘報》印刷部經理彼拉德的話中找到答案,“在閱讀3D報紙時,讀者必須戴上特殊眼鏡才能看到立體3D圖片,而附贈眼鏡的費用是成本中最昂貴的部分——每副眼鏡需約0.14歐元,而一份《最后一點鐘報》的零售價不過1.1歐元;同時為了保證3D效果能真正得以實現,報社還需要采用成本高出一倍的新聞紙來印刷。另外,圖片都需要經過印前處理,才能擁有3D效果,而一張照片的處理價格也在0.2歐元左右。靠發行量上漲和廣告費增加獲得的收入遠遠無法抵消這些成本的支出”。
中國3D報刊同樣面臨成本問題。《揚子晚報》視覺部主任劉翔介紹說,為方便讀者攜帶,滿足銷售終端的需要,同時也為了不影響在報攤上的展示效果,《揚子晚報》此次在推出3D號外《好望角風暴》時,使用了透明的塑料袋包裝將報紙和紅藍眼鏡整體打包,核算下來,每份號外的塑料袋和眼鏡成本約為0.6元,而這份報紙的售價才1元錢。
“另一項主要成本支出是紙張的費用。”劉翔表示,為保證印刷效果,目前出版的3D報刊均采用銅版紙制作,只是在紙張的克數選擇上有所不同。比如《好望角風暴》共8個版,成本約為2元,其中紙張成本為1.2元。一份報紙的成本價就要1.8元,但《好望角風暴》在市場上的零售價僅為1元。
慧聰印刷網評論員艾婷認為,目前的3D報紙大多處于賠本賺吆喝的階段。“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報業、印刷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全彩印刷、3D報紙,使出渾身解數試圖挽救報業于水火。如果說3D電影尚能為電影業開辟一片新天地,那3D報紙恐怕只能是曇花一現。看電影除了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視覺感受。一部電影畫面如何,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觀眾對電影的感受,但報紙則恰恰相反,看報紙所要獲得的是信息,是文字表達的內容,將報紙3D化除了立體照片之外,看到的還是文字,并不能帶給讀者以更多的信息,而且報紙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便攜,而如果制作成3D報紙,還要隨身攜帶一副3D眼鏡,無異于畫蛇添足。”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除去成本,內容資源和時效性依舊是困擾3D報紙發展的兩大問題。“首先,購買3D報紙的讀者群中,他們感興趣的是3D技術和效果,在缺乏好的圖片內容資源支持時,3D報紙顯然將會被讀者拋棄;其次,從時效性方面講,由于很多白背景的圖片、文字多的圖片都難以處理出3D效果,圖片處理往往要花費較長時間,這很難滿足報紙尤其是日報對時效的要求。為推出3D報紙,《最后一點鐘報》準備了兩個月,《十堰晚報》則花費了半個月;最后,在印刷環節中,目前市場上的3D報紙都沒有使用特殊的印刷機,而是采用平常的印刷機,這使得3D報紙的部分版面往往在噴墨打印機上打樣時效果很好,但在印刷機上印刷時效果不好,有的重影沒顯示出來,很難形成真正的3D效果。”
廣告主將為3D報紙買單
然而,在IT分析人張明全看來,3D報紙的到來對推動報紙和印刷業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D報刊的推出,目前來看似乎無法有效挽救困境中的平面出版業。但3D確實為平面出版提供了一個新的思維。未來結合3D廣告,從房地產向旅游、汽車等其他行業延伸,或者嘗試推出戶外3D廣告、房地產3D宣傳廣告冊等衍生產品都是可行的做法。3D不該只有顯示器這個選項,不久的將來,或許我們也能看到3D在平面出版業大放光明。”
張明全認為,未來將由廣告主為3D報紙買單。“目前,很多房地產商、汽車商、旅游開發商甚至是電器廠商在報紙上刊登的廣告大多以整版的實物為主,但單一的平面設計圖和產品圖很難讓讀者直觀地了解到產品的詳細情況, 而3D技術將為廣告主和讀者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立體、直觀地對產品的顯示,讀者能很清晰地對產品產生一個直觀了解,這樣有助于推廣產品。在3D報紙銷售過程中,廣告主更是可以通過在3D眼鏡設置LOGO等形式,來進一步推廣自己的品牌。如此一來,3D眼鏡生產費用就可以轉嫁給廣告主,廣告主在滿足自己的廣告需求時,又進一步推廣了自己的品牌,同時也為報社降低了3D報紙的制作成本。”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立體報紙問世 3D成為平面出版業新救世主?
海峽都市報明日推出海西首份3D報紙
3D印刷能否成為紙媒的未來?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