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010-12-07 17:43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張健
- 摘要:
-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如何看待和實現這一新的目標,在不久前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發起主辦的“文化產業30人”論壇上,有關部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CPP114】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如何看待和實現這一新的目標,在不久前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發起主辦的“文化產業30人”論壇上,有關部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面認識重點突破
□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忘記文化的基本作用
□在認識文化作用的基礎上研究文化和產業結合的規律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旺盛增長的背景下,中央做出的戰略性決策。這一點讓我很受鼓舞,但同時也感到壓力很大。“文化產業”的提出也就是10來年的時間,到現在理論上的探索已經比較多了,今后的關鍵是怎樣實實在在地推動。我認為,作為行政主管部門,首先要做好規劃,眼前的重點是產業政策體系的設計和實際工作的推動。
我認為,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都要根據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予以推進。具體到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我有以下幾點想法:一是加強研究學習。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學習和借鑒外國的經驗、研究自身產業發展的規律等,都做得還不夠。我們國家東部、中部、西部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要根據當地實際,尋找不同的推進方式。二是要有“文化”意識。在我們國家,文化有其特定的功能、性質和作用,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忘記文化的基本作用。三是推動產業和文化的結合。在充分認識文化的作用的基礎上研究文化和產業結合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四是克服浮躁心態。現在有的地方盲目投資做項目、建園區、建主題公園等,這種苗頭值得注意。
發展文化產業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扎扎實實推進,如果盲目推進,很可能會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甚至給文化產業發展造成障礙。
江蘇省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李向民:文化產業從起步發展到全面推進,是全國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的結果。現在全國處于發展文化產業的熱潮中,我們要做好科學規劃。
我認為,這次中央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而不是簡單地提“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這一點特別好。從經濟學角度講,支柱產業要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經濟規模以及對國家GDP貢獻的份額達到一定比例;二是這個產業對產業鏈前后端要有相當的拉動作用。我認為,現在提“文化產業”作為支柱性產業,主要還是著眼于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發展經濟更重要的不是投入更多的原材料和能源,而是投入更多的精神性資源,包括品牌和技術等。
立足特色研究規律
□要提高文化產品的原始創新能力
□要認識和推進文化資源的財富轉化能力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如何提高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國際競爭力,我認為要重新認識文化產業相關的一系列概念。
第一,要提高文化產品的原始創新能力。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不能靠簡單的復制、模仿,不能按照制造業從貼牌、代工開始這樣的發展模式來推動。
第二,要認識和推進文化資源的財富轉化能力。也就是說,要改變創造財富的方式,特別是文化資源創造財富的方式。我們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文化的財富轉化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包括制造業中文化的滲透力、融合力、支撐力等。第三,要重新考慮文化產業這種獨特的產業形態。文化產業不能被看成單一的產業形態,它的作用能否發揮出來,取決于國民的文化認知程度。只有獲得廣泛認同,才能帶來文化創造性的迸發和產業的健康發展。
第四,要研究和重新認識文化產業不同于制造業的獨特規律。我認為,只有把這些基本問題搞清楚以后,才能談得上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國際競爭力。
云南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炎:我認為,在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過程中,中西部地區要有自己區別于經濟發達地區的做法,應該結合特色文化資源推動產業的發展。比如,中西部地區特色文化產業群的培育和構建就很有意義。
首先,它可以豐富我國文化產品服務的層次;其次,它可以拉動和促進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再次,可以培育多種類型和多層次的特色文化消費市場、活躍城鄉經濟等。在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大城市的發展有趨同傾向。如果我們能把中西部包括東部一些中小城市中的特色文化資源整合起來,相信會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特色文化城市的推進和發展,以及保護文化多樣性等做出更好的貢獻。
關注消費培養市場
□通過科學有序的發展來實現文化產業的整體提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文化產業發展到現階段,我認為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讓市場發揮好作用。
其中,消費市場的培育我認為非常重要。去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62億元,北京占了8億多元,原因就是北京對終端電影消費市場的培育收到了成效。北京連續5年鼓勵建設多廳影院,鼓勵不同的院線進入北京等,最終使北京率先實現了城市居民人均每年一人看一次電影以上。這就是政府幫助建設終端、解決文化消費問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培育消費市場方面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國外是從消費市場進行補貼的,你有了多少票房,或者演出多少場,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這就避免了一味追求制作數量、忽視消費者需求,從而有利于產業的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范周:“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文化產 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與社會內涵式增長的重要路徑,文化產業是“十二五”時期國家大力發展的產業之一。
目前,文化產業發展更多的是依賴資源,通過簡單的包裝設計和營銷方式,實施低文化值產品開發。產業的高速成長還是依靠較低的勞動成本和對文化資源急功近利式的開發利用,這個問題在“十二五”期間要努力解決好。
投資、出口、消費是推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三駕馬車”,但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投資拉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十二五”時期要實現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走內需拉動的道路,這就需要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不斷創造出內容和形式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從而形成新的文化消費高潮。
就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言,主要是大城市引領,大企業帶動。但就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言,必須要使廣大的縣域地區、鄉村地區參與進來,通過分階段的、有序的、科學的發展來實現整體的提升。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