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形成以印刷業等行業為主的文化市場
2011-01-06 13:39 來源:今日印刷 責編:劉慧
- 摘要:
- “十一五”期間,秦安縣文化事業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全面實施特色文化大縣建設戰略,不斷增加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設施條件,努力構建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干部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文化基礎設施邁上了新臺階。“十一五”期間,全縣新增農村文化場所建筑面積1.8萬元平方米。爭取到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資金360萬元,完成了郭嘉、蓮花等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總建筑面積4300平方米,實現了“鄉鄉都有文化站”的目標。實施了“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投資837.5萬元共建成農家書屋335個,占全縣行政村的78%,總建筑面積6197.5平方米。在五營、隴城兩鄉鎮實施了總投資30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全縣428個行政村實施了總投資183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建設工程。同時,完成了總投資220萬元的宣傳文化中心、文化館和圖書館綜合樓建設工程,恢復了中斷近三十年的圖書借閱、成人閱覽業務,新增了少兒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
藝術創作成果顯著。“十一五”期間,該縣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優勢,創排了秦安小曲劇《殺雞宰鵝》、《村官浪漫曲》、《情系學子》、《鶯鶯拷紅》、《生日》5個現代小戲。《殺雞宰鵝》在甘肅省第二屆紅梅大獲賽中獲優秀劇目金獎和編劇三等獎,在第五屆中國戲劇文學獎中榮獲小型劇本二等獎。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縣劇團創排的現代秦安小曲劇《草根》,在全省新創劇目調演中榮獲二等獎。縣劇團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秦腔大獎賽活動,先后有65人獲得省、市的表彰獎勵,《剎蚌》、《殺雞宰鵝》等多部劇目受到省、市文化主管部門的表彰。文化館專業人員創作的《草原情》、《隴上人家》等一大批書畫作品獲得國家和省、市的表彰。先后有4名專業人員由中國文藝協會等單位授予“首屆中國文藝金鷹獎”名家成就獎,省文聯授予縣文化館“民間工藝美術獎組織獎”。2007年創編了縣歌《我愛我的家》和迎賓曲《桃紅大地灣》,進一步激發了全縣人民熱愛秦安,建設秦安的熱情。
戲曲藝術在全縣蓬勃發展。秦安縣以縣劇團為龍頭,3家業余劇團和15個自樂班為骨干,戲曲藝術在全縣蓬勃發展,縣劇團演出覆蓋面日益增大,受益群眾明顯增多。“十一五”期間,縣劇團每年下鄉演出450場,年創業務收入36萬元,專業演出近1350余場,業務收入近108萬元。業余劇團在蓮花、魏店等鄉鎮積極開展演出活動,五年來,共演出160余場。連續5年組織實施了“千臺大戲送農村”活動,共為偏遠鄉村的農民群眾義務演出優秀劇目100余場,很好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節慶文化活動漸成規模。“十一五”期間,我們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特色文化大縣建設工作的需要,致力于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積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文化活動。成功承辦了兩屆春節聯歡晚會,2008年春節聯歡晚會榮獲天水市第一名;春節鳳山燈會、社火匯演、秦腔名家演唱會、元宵焰火晚會等系列活動每年創新出彩、內容多樣,極大地豐富了城鄉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舉辦了三屆女媧祭祀大典活動,進一步弘揚了伏羲女媧文化,展現了羲里媧鄉風采,不斷提高秦安知名度和文化旅游業水平。果品博覽會文藝演出規模空前,在第一、二屆中國天水·秦安果品博覽會期間,邀請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欄目組在縣體育中心舉辦了規模空前的《手挽手——走進桃鄉秦安》和“景園之夜”大型文藝演出,多方位、深層次宣傳了秦安的優質果品、特色文化資源和民俗風情。
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十一五”以來,秦安縣認真貫徹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以及國家和省、市關于文化市場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堅持繁榮與規范并舉,狠抓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全縣初步形成了以歌舞娛樂、圖書零售、音像制品、印刷業、網絡等8個行業為主的文化市場,經營單位達172戶,從業人員1500人,為滿足全縣社會各階層群眾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該縣堅持日常監管與集中整治相結合,高度關注群眾反映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開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網吧、圖書和印刷市場,充分發揮“掃黃打非”專項行動,有效凈化了社會文化環境。共聯合執法、集中整治8次,共出動檢查人員810人(次),出車380輛(次),收繳盜版音像制品4800余張,查處使用盜版教材教輔學校4家,收繳盜版圖書及教輔1.18萬余冊,處罰違規經營網吧120家(次),停業整頓5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切實加強。“十一五”以來,秦安縣完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建立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挖掘整理并上報縣政府正式公布了11類2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草編技藝進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秦安蠟花舞、殼子棍、制陶工藝、馬尾編織技藝、扇鼓舞、彩繪泥塑、剪紙、皮影、嗩吶9項進入天水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秦安小曲和女媧祀祭儀式分別進入國家級第二、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啟動了秦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整體規劃編制工作,加強了對傳承人的保護力度。對已進入市級保護名錄的蠟花舞、殼子棍、扇鼓舞等7項制定了詳細的保護計劃,申報安治平、高志堂和郭蓮香三人分別為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并加強了非遺保護宣傳力度,“十一五”期間,共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60余次,展出圖片600余幅,舉辦展示展演活動40余場,參加世界遺產日活動12次,很好地提高全民的非遺保護意識。
“十二五”時期,秦安縣將認真實施省市區域發展戰略和我縣“11132”發展戰略,按照縣委、縣政府建設特色文化大縣的目標任務,堅持“文化繁榮促發展”的方針,充分挖掘以伏羲、女媧、大地灣、三國文化為代表的地域歷史文化,弘揚和繼承優秀民間民俗文化,建設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工程,打造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培育一批文化人才隊伍,發展文化產業,開拓文化市場, 引導文化消費,加強合作交流,促進文化與經濟共同繁榮,推動全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協調發展。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甘肅秦安優質包裝箱項目正式簽約
吉林市2011經濟重點:發展印刷包裝業等
新政:我國調整2011年進口印刷設備關稅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