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期待獨角戲變二人轉
2011-06-01 08:4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編:陳伊超
- 摘要:
- 傳統圖書和數字出版一定是你死我活么?第二十一屆書博會上,這個話題被演繹成一個典型的中國文化觀“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共贏”。
【CPP114】訊:傳統圖書和數字出版一定是你死我活么?第二十一屆書博會上,這個話題被演繹成一個典型的中國文化觀“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共贏”。
作為全國最大的“書市”,書博會的主角也從傳統圖書的獨角戲,變成了數字出版與傳統圖書同臺的“二人轉”。
在29日上午舉辦的一場關于“數字閱讀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的討論上,一個數據讓關注出版業的人們看到了希望:我國數字出版整體規模從2000年的15.9億上升到2009年的300多億,并且在2009年,我國數字出版業整體收入首次超過傳統圖書出版業產值。
而本屆書博會上,數字閱讀更是備受重視,幾乎每個大展區都有相關展示,集中展現當下所有最新出版的數媒產品。數字出版的異彩紛呈,成為本屆書博會的一大亮點。現場,有的展位通過ipad展示數字新產品,有的展位內建立三網融合創新教學平臺,有的展位利用光學影像技術制作了用手虛擬翻頁、用腳踩變換頁面的圖書,還有通過3D技術、四維影像技術可看、可聽的立體圖書。
業內人士說,數字閱讀憑借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優勢,改變大眾的閱讀方式從傳統的紙質圖書轉移到“數字”上來。
民營圖書行業的領軍人物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總裁沈浩波認為,現在中國的數字出版、電子閱讀,面臨的主要問題或者瓶頸問題就是盜版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能夠得到徹底解決,將會極大地加快中國數字出版的發展步伐。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迅速,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推進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數字出版發展前景廣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2011年制定的我國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將數字出版列入重點發展方向,并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力爭實現數字出版總產值達到全部新聞出版產業總產量的25%,整體規模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面對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國內外眾多通信企業、終端廠商、書商紛紛搶灘入市,希望能夠從中分得一杯羹。產業鏈各方在搶灘電子閱讀市場時,也在尋找有效的突破口和產業模式。
除終端外,內容層面的競爭也逐漸成為廠商關注的焦點。來自本屆書博會的各種信息顯示,目前國內較具實力的廠商尋求與傳統出版商合作及自建內容平臺,擬通過“終端+內容”的模式打造電子閱讀器市場的iPhone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電子閱讀時期的贏利點或將從“硬件”轉化為“軟件”增值服務,依靠提供優質內容及增值服務來獲取贏利將是正解。
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王亞非認為,正是基于這樣的事實,傳統出版不會消亡或者減少,而是會和數字出版一起共贏。“技術商是你有什么他就編什么。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基本核心的設計。”為此,他提出了出版人是導演的理論,“書是技術舞臺,我們導演好內容為各種產品服務。也就是說,出版社要擁有自己的基本技術隊伍,從編故事,到融合,到投資,然后到自己的研發隊伍,這才是下一步發展出版業的業態、結構發展方式。”
黑龍江出版集團董事長李久軍認為,傳統出版活力依然有,30到40歲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還是看書,書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的是電腦、閱讀器。傳統出版必須要跟數字出版融合,我們必須在技術上開拓、下功夫,下了功夫以后我們就會對傳統出版,對紙質出版具有作用。“現在賣書是通過網上的技術來賣,這對我們還是有希望的。”
當然,傳統出版在面臨著轉型困難、人才匱乏的同時,數字出版也面臨著產業鏈贏利模式不清晰、數字背景下的版權如何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無疑將在一定時期內共存、共生,進而融合、滲透,最終提升、共贏,共同擔負起實現文化大發展繁榮的歷史使命。據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介紹,“十二五”期間,新聞出版業將呈現出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共融共贏發展的新格局。在新技術的帶動下,新媒體、新業態迅速發展,正在極大地改變著新聞出版的傳播形態和傳播方式。
柳斌杰說,面對數字出版的挑戰,傳統出版要在全國各地區建立流通渠道,連接全國物流中心,打造五個平臺:一、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二、建立物聯網平臺,通過電子信息傳遞在全國進行書刊配送。三、樹立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平臺。四、以新華書店的品牌為依托,在全國建立數據交換平臺。五、建立數字出版物投遞和收費平臺,傳統出版業要強化版權收費制度,同時也要主動積極的融合數字新技術。“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兩方力量疊加,才能達到雙贏。”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遼寧新聞出版業體制改革又有重大突破
融資上市邁出新步伐 出版業激涌“上市潮”
數字出版業邁入專業細分市場
京東當當借圖書價格開戰 出版業無辜成最大受害者
作為全國最大的“書市”,書博會的主角也從傳統圖書的獨角戲,變成了數字出版與傳統圖書同臺的“二人轉”。
在29日上午舉辦的一場關于“數字閱讀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的討論上,一個數據讓關注出版業的人們看到了希望:我國數字出版整體規模從2000年的15.9億上升到2009年的300多億,并且在2009年,我國數字出版業整體收入首次超過傳統圖書出版業產值。
而本屆書博會上,數字閱讀更是備受重視,幾乎每個大展區都有相關展示,集中展現當下所有最新出版的數媒產品。數字出版的異彩紛呈,成為本屆書博會的一大亮點。現場,有的展位通過ipad展示數字新產品,有的展位內建立三網融合創新教學平臺,有的展位利用光學影像技術制作了用手虛擬翻頁、用腳踩變換頁面的圖書,還有通過3D技術、四維影像技術可看、可聽的立體圖書。
業內人士說,數字閱讀憑借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優勢,改變大眾的閱讀方式從傳統的紙質圖書轉移到“數字”上來。
民營圖書行業的領軍人物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總裁沈浩波認為,現在中國的數字出版、電子閱讀,面臨的主要問題或者瓶頸問題就是盜版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能夠得到徹底解決,將會極大地加快中國數字出版的發展步伐。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迅速,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推進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數字出版發展前景廣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2011年制定的我國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將數字出版列入重點發展方向,并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力爭實現數字出版總產值達到全部新聞出版產業總產量的25%,整體規模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面對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國內外眾多通信企業、終端廠商、書商紛紛搶灘入市,希望能夠從中分得一杯羹。產業鏈各方在搶灘電子閱讀市場時,也在尋找有效的突破口和產業模式。
除終端外,內容層面的競爭也逐漸成為廠商關注的焦點。來自本屆書博會的各種信息顯示,目前國內較具實力的廠商尋求與傳統出版商合作及自建內容平臺,擬通過“終端+內容”的模式打造電子閱讀器市場的iPhone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電子閱讀時期的贏利點或將從“硬件”轉化為“軟件”增值服務,依靠提供優質內容及增值服務來獲取贏利將是正解。
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王亞非認為,正是基于這樣的事實,傳統出版不會消亡或者減少,而是會和數字出版一起共贏。“技術商是你有什么他就編什么。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基本核心的設計。”為此,他提出了出版人是導演的理論,“書是技術舞臺,我們導演好內容為各種產品服務。也就是說,出版社要擁有自己的基本技術隊伍,從編故事,到融合,到投資,然后到自己的研發隊伍,這才是下一步發展出版業的業態、結構發展方式。”
黑龍江出版集團董事長李久軍認為,傳統出版活力依然有,30到40歲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還是看書,書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的是電腦、閱讀器。傳統出版必須要跟數字出版融合,我們必須在技術上開拓、下功夫,下了功夫以后我們就會對傳統出版,對紙質出版具有作用。“現在賣書是通過網上的技術來賣,這對我們還是有希望的。”
當然,傳統出版在面臨著轉型困難、人才匱乏的同時,數字出版也面臨著產業鏈贏利模式不清晰、數字背景下的版權如何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無疑將在一定時期內共存、共生,進而融合、滲透,最終提升、共贏,共同擔負起實現文化大發展繁榮的歷史使命。據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介紹,“十二五”期間,新聞出版業將呈現出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共融共贏發展的新格局。在新技術的帶動下,新媒體、新業態迅速發展,正在極大地改變著新聞出版的傳播形態和傳播方式。
柳斌杰說,面對數字出版的挑戰,傳統出版要在全國各地區建立流通渠道,連接全國物流中心,打造五個平臺:一、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二、建立物聯網平臺,通過電子信息傳遞在全國進行書刊配送。三、樹立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平臺。四、以新華書店的品牌為依托,在全國建立數據交換平臺。五、建立數字出版物投遞和收費平臺,傳統出版業要強化版權收費制度,同時也要主動積極的融合數字新技術。“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兩方力量疊加,才能達到雙贏。”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遼寧新聞出版業體制改革又有重大突破
融資上市邁出新步伐 出版業激涌“上市潮”
數字出版業邁入專業細分市場
京東當當借圖書價格開戰 出版業無辜成最大受害者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