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數字化浪潮中的40、50、70、80后
2011-08-16 09:36 來源:IT時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從未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如此這般分裂與統一。作家,被一并裹挾在數字化浪潮中,進亦是退,退亦是進,或者進退皆不是。
蔣方舟
85后美女作家三大微博同時開花
依賴過后的“微”反思
從9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到11歲因《正在發育》里的超早熟思維,被驚為繼韓寒后80后作家的又一異類,之后被清華大學傳播學院直降60分特招錄取,蔣方舟在讀者眼中終究很難被當做“鄰家女孩”那樣看待。她一旦在網絡平臺上出現,立即再度匯聚各方眼球,尤其是當她曝光“真維斯清華冠名報價單”之后,她的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粉絲數量分別暴漲至170多萬和240多萬。
然而,作為一個7歲就開始寫作的人,蔣方舟身上那種作家專屬的對獨立思考的強烈本能促使她對網絡平臺擁有超越年齡的反思。
IT時報忻云
微博上當意見領袖太簡單
蔣方舟的新浪與騰訊微博都人氣高漲。令人訝異的是,兩邊微博她寫的內容截然不同。“對于微博,我經歷了一個轉變。去年底曾經把所有的微博都刪掉了,不想在這上面花太多的時間,后來慢慢回歸、調整,自己對微博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少。現在只有早上起來的10分鐘、晚上睡前的20分鐘去看一看。”蔣方舟告訴《IT時報》,微博讓人造成一種錯覺,每天能得到很大的信息量,有些意見領袖在公共事務上作出判斷后,大家就覺得非常有道理,她也曾很長一段時間陷入其中。但當她很艱難卻很完整地看完一本書后,發現書給她的信息量是幾百條微博都無法替代的,“我才意識到,微博對我判斷力的提升是很有限的。”
在微博上想要成為意見領袖,或者“五分鐘名人”,在蔣方舟看來實在太簡單了,“只要會說一些俏皮話,或在一些話題上跳得很兇猛。當你見到一張某人的苦難圖片,一段140字的悲慘新聞,你是否會覺得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社會?我個人的反思是,這樣接觸到的都是一些二手的苦難,在眾人的痛哭流涕中隨之痛哭,只不過因為作家文筆好,聲音可以更響亮些。”
事實上,所有事情都不可能消失在時政的順口溜里。作家的優勢應該從一手的親眼所見的經歷與人性來提煉題材。“而像微博這樣的平臺,可能你所有的感情、所有的判斷能力都在這中間稀釋掉了。”
所有的飯局都成了“微博局”
在不同的微博上,蔣方舟希望自己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新浪微博會參與更多公共話題,時政性偏強;騰訊微博感覺比較年輕,會發一些輕松的話題;網易微博則像一個私人記錄本,但是謝絕大家圍觀。
在網友們看來,蔣方舟的名人效應與巨大粉絲量似乎產生很大價值。比如某團購網站投拍的網絡劇就找到她來出演。數字化時代,是否給作家中的網絡達人也帶來了更好的跨界途徑?“這個劇是朋友來找我的,演一個良家婦女,哈哈!如果不是比較好的朋友,我可能不會參與。微博這樣的載體更多的不是讓作家可以跨界,而是給文化圈帶來了資源整合。”蔣方舟說,在北京參加飯局就有這樣的感受,所有的局都變成“微博局”,作家、導演、編劇,大家都說“可以微博互相關注”。于是一些素不相識的“熟人”也會把一些活動信息發給她,請她去捧場,明顯地看到很多人互相串場,互相幫忙。
但是另一方面,蔣方舟始終覺得這種盛行的“圈子”文化挺無趣的,以集體營造話語權,以個人進入怎樣的圈子而感到榮耀,“我一年多來幾乎拒絕了所有的飯局。這也堅定了我接下來要出國游歷的決心。”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