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比網店少 藏書量又小 民營書店舉步維艱
2011-08-18 10:27 來源:新華網 責編:陳伊超
- 摘要:
- 同安道上的一隅,簡陋的門臉,狹小的空間擺滿了各種雜志和人文類書籍,這就是當年在八里臺新文化廣場上風生水起的學海書店現在的狀況;蛟S學海從來不以精良的裝修和寬敞的店面取勝,但是近幾年來它的經營狀況愈發不容樂觀。老板岳洪亮與學海的緣分超過十年,曾親手塑造了學海的輝煌時刻。然而,如今他頗為無奈,正在考慮是否“不做了”。而學海那些曾經的對手,早已在幾年中紛紛凋零。
【CPP114】訊:同安道上的一隅,簡陋的門臉,狹小的空間擺滿了各種雜志和人文類書籍,這就是當年在八里臺新文化廣場上風生水起的學海書店現在的狀況;蛟S學海從來不以精良的裝修和寬敞的店面取勝,但是近幾年來它的經營狀況愈發不容樂觀。老板岳洪亮與學海的緣分超過十年,曾親手塑造了學海的輝煌時刻。然而,如今他頗為無奈,正在考慮是否“不做了”。而學海那些曾經的對手,早已在幾年中紛紛凋零。
不止津城的實體書店舉步維艱。從大名鼎鼎的北京第三極書局倒閉,到廣州學而優書店難以為繼,再到今年6月有16年歷史、由已故北京大學教授王煒攜一批文學學者創辦的人文學術書店“風入松”宣布停業……實體書店的凋敝已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危機。而為挽救這一危機,新聞出版總署采取了四項措施扶助實體書店,包括“書店必須建設在最繁華的地方,任何地方不能擠占書店建設的城市規劃”、“延伸基層網點”、“擴大銷售點”、“加強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民營書店舉步維艱
“2004年剛從新文化搬過來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六到七千元,而現在,一天也就一千元左右。”岳洪亮對學海書店的現狀非常無奈。在這個最早把港版雜志和一些小眾雜志帶給天津的小店里,已經很難找到當年那種聚滿文藝青年的“先鋒范兒”。但是,這類雜志銷售仍然是學海的主業。
目前,學海一年的純利潤在三到五萬元,其中大部分來自雜志銷售,“雜志的利潤率在20%左右,而圖書的利潤率只有10%。”2008年,為了支撐店面經營,岳洪亮開了一家網店。而網店里的圖書和雜志折扣比店里還要低,一周只有四五千元的營業額,超過90%的盈利來自雜志。岳洪亮說:“在網上賣書,真的競爭不過那些大型的網上商城。”
搬離新文化廣場后的學海書店,一度被抱怨“為了經營而經營”。店里,視野之內遍布圖書,墻壁書架則處處慘狀外露。岳洪亮說,一直有人建議他裝修店面,也有茶室老板提出過合作,但他“只想為愛書的人找到好書”,實在沒精力去做更多別的。而在精力不夠之外,學海,乃至整個行業顯露的頹勢,恐怕更是阻礙岳洪亮投入發展的原因之一。“房東和原先的老板認識,能租到這個門面很幸運,每個月房租3100元,如果哪天房東漲了房租,或是不愿租了,我也就考慮不做了。”岳洪亮笑笑。
曾常年混跡于個體書店的郝先生說,實體書店的衰微是從2008年前后開始的。網上書城勢不可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電腦、手機、電紙書進行閱讀,對紙質書價格的抱怨也越來越多。那些曾與學海同期輝煌過的民營書店,天馬書友會、三宮舊書市場已經紛紛退出市場。而當年的奔跑者書店則在易主后變成了上海三聯書店在天津的分店,偏安在人民公園內的一個角落里。“平時幾乎沒有顧客,周末也只有來公園里玩的人順便進來看看,翻翻書,但真正掏錢的人很少。”店長王先生說,也曾嘗試把特價書擺在門口,但收效甚微。此外,他們也嘗試過參加團購、與有線電視臺合作讀書節目、在店內開辟“書吧”等形式,但結果都不理想。“我們這樣的書店,折扣比不上網店,藏書量比不上大店,也做不到送貨上門等服務,想盈利十分艱難。”王店長總結道。
新華書店試水網銷
個體書店前途未卜,而在王店長嘴里“藏書量大”的國營書店,卻也同樣經歷著來自網上書城和電子讀物的沖擊。“幾年前,《哈利·波特》的原文書出版時,很快就賣出了幾百萬冊,現在,這樣的原文書能賣出幾十萬本就很不錯了。”海光寺新華書店的副經理馬文革說。
不過,進入暑期后,新華書店的圖書銷量還是有明顯上升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貢獻,來自于文教類書籍。在海光寺新華書店,文教類圖書在假期及開學的時段總是位居銷量第一的圖書種類,并且與其他種類圖書的銷量差距十分明顯。但是,這種銷量上升,與此前的銷售規模根本不可同日而語。馬文革說:“讀者都有‘趨大性’,圖書大廈開業前,東北角新華書店一天的營業額有一萬多元,但在圖書大廈開業后立刻萎縮到只有六千元,從第二年直到現在,每天的營業額只有三千多元了。”面對銷量如此下滑,新華書店也有很多無可奈何。出版社對于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折扣,與常規認識相反的是,越是大的書店,其折扣反而越低,因為,小書店通?梢杂矛F金結賬。基于這種原因,“新華書店在折扣上和民營書店比不了,在規模上又和圖書大廈比不了,人力成本又比個體書店高得多,想要在圖書行業做得更好,只能自謀生路,有時甚至要靠節約水電等來降低成本。”炎炎夏日,馬文革的辦公室里并沒有開空調。
而對新華書店造成最直接沖擊的圖書大廈,目前也并非僅靠圖書銷售來維持整個大廈七層賣場及辦公區的運轉。圖書大廈公關部經理常雙說,大廈一直采取多種經營方式,除了賣書,還有柜臺的出租,銷售一些依附于圖書的商品。此外,今年一月開始,圖書大廈還在官方網站上增加了網上售書的業務,開始涉足圖書的電子銷售領域。
網上書城強勢來襲
網上書城其實并不是近幾年產生的新鮮事物,其中比較著名的當當網和卓越網都有超過10年的發展歷程。而大型網上書城也初步完成了擴展進貨渠道、搭建營銷平臺、強化搜索功能等自我成長過程。而這一系列逐漸發生的改變,終于在最近兩年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數據顯示,在去年一年中,當當網銷售過萬冊的圖書超過千種,網上書城的優勢徹底顯現。
不止津城的實體書店舉步維艱。從大名鼎鼎的北京第三極書局倒閉,到廣州學而優書店難以為繼,再到今年6月有16年歷史、由已故北京大學教授王煒攜一批文學學者創辦的人文學術書店“風入松”宣布停業……實體書店的凋敝已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危機。而為挽救這一危機,新聞出版總署采取了四項措施扶助實體書店,包括“書店必須建設在最繁華的地方,任何地方不能擠占書店建設的城市規劃”、“延伸基層網點”、“擴大銷售點”、“加強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民營書店舉步維艱
“2004年剛從新文化搬過來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六到七千元,而現在,一天也就一千元左右。”岳洪亮對學海書店的現狀非常無奈。在這個最早把港版雜志和一些小眾雜志帶給天津的小店里,已經很難找到當年那種聚滿文藝青年的“先鋒范兒”。但是,這類雜志銷售仍然是學海的主業。
目前,學海一年的純利潤在三到五萬元,其中大部分來自雜志銷售,“雜志的利潤率在20%左右,而圖書的利潤率只有10%。”2008年,為了支撐店面經營,岳洪亮開了一家網店。而網店里的圖書和雜志折扣比店里還要低,一周只有四五千元的營業額,超過90%的盈利來自雜志。岳洪亮說:“在網上賣書,真的競爭不過那些大型的網上商城。”
搬離新文化廣場后的學海書店,一度被抱怨“為了經營而經營”。店里,視野之內遍布圖書,墻壁書架則處處慘狀外露。岳洪亮說,一直有人建議他裝修店面,也有茶室老板提出過合作,但他“只想為愛書的人找到好書”,實在沒精力去做更多別的。而在精力不夠之外,學海,乃至整個行業顯露的頹勢,恐怕更是阻礙岳洪亮投入發展的原因之一。“房東和原先的老板認識,能租到這個門面很幸運,每個月房租3100元,如果哪天房東漲了房租,或是不愿租了,我也就考慮不做了。”岳洪亮笑笑。
曾常年混跡于個體書店的郝先生說,實體書店的衰微是從2008年前后開始的。網上書城勢不可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電腦、手機、電紙書進行閱讀,對紙質書價格的抱怨也越來越多。那些曾與學海同期輝煌過的民營書店,天馬書友會、三宮舊書市場已經紛紛退出市場。而當年的奔跑者書店則在易主后變成了上海三聯書店在天津的分店,偏安在人民公園內的一個角落里。“平時幾乎沒有顧客,周末也只有來公園里玩的人順便進來看看,翻翻書,但真正掏錢的人很少。”店長王先生說,也曾嘗試把特價書擺在門口,但收效甚微。此外,他們也嘗試過參加團購、與有線電視臺合作讀書節目、在店內開辟“書吧”等形式,但結果都不理想。“我們這樣的書店,折扣比不上網店,藏書量比不上大店,也做不到送貨上門等服務,想盈利十分艱難。”王店長總結道。
新華書店試水網銷
個體書店前途未卜,而在王店長嘴里“藏書量大”的國營書店,卻也同樣經歷著來自網上書城和電子讀物的沖擊。“幾年前,《哈利·波特》的原文書出版時,很快就賣出了幾百萬冊,現在,這樣的原文書能賣出幾十萬本就很不錯了。”海光寺新華書店的副經理馬文革說。
不過,進入暑期后,新華書店的圖書銷量還是有明顯上升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貢獻,來自于文教類書籍。在海光寺新華書店,文教類圖書在假期及開學的時段總是位居銷量第一的圖書種類,并且與其他種類圖書的銷量差距十分明顯。但是,這種銷量上升,與此前的銷售規模根本不可同日而語。馬文革說:“讀者都有‘趨大性’,圖書大廈開業前,東北角新華書店一天的營業額有一萬多元,但在圖書大廈開業后立刻萎縮到只有六千元,從第二年直到現在,每天的營業額只有三千多元了。”面對銷量如此下滑,新華書店也有很多無可奈何。出版社對于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折扣,與常規認識相反的是,越是大的書店,其折扣反而越低,因為,小書店通?梢杂矛F金結賬。基于這種原因,“新華書店在折扣上和民營書店比不了,在規模上又和圖書大廈比不了,人力成本又比個體書店高得多,想要在圖書行業做得更好,只能自謀生路,有時甚至要靠節約水電等來降低成本。”炎炎夏日,馬文革的辦公室里并沒有開空調。
而對新華書店造成最直接沖擊的圖書大廈,目前也并非僅靠圖書銷售來維持整個大廈七層賣場及辦公區的運轉。圖書大廈公關部經理常雙說,大廈一直采取多種經營方式,除了賣書,還有柜臺的出租,銷售一些依附于圖書的商品。此外,今年一月開始,圖書大廈還在官方網站上增加了網上售書的業務,開始涉足圖書的電子銷售領域。
網上書城強勢來襲
網上書城其實并不是近幾年產生的新鮮事物,其中比較著名的當當網和卓越網都有超過10年的發展歷程。而大型網上書城也初步完成了擴展進貨渠道、搭建營銷平臺、強化搜索功能等自我成長過程。而這一系列逐漸發生的改變,終于在最近兩年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數據顯示,在去年一年中,當當網銷售過萬冊的圖書超過千種,網上書城的優勢徹底顯現。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