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英文版《PATHLIGHT》問世
2011-12-15 08: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人民文學》出英文版了,名字為《PATHLIGHT》(《路燈》),寓意為“中西文化交流路上的燈”。《
【CPP114】訊:《人民文學》出英文版了,名字為《PATHLIGHT》(《路燈》),寓意為“中西文化交流路上的燈”。《人民文學》英文版的出版是好事,這些年中西文化交流之路早就懸掛了各式各樣的燈,現在又多了一盞。雖然中國文學在中國式微,在國外也影響不大,但螢火蟲也有自己的光亮,多了一條把中國文學介紹出去的渠道,還是令人欣慰。
比《人民文學》出英文版更值得一說的,是《PATHLIGHT》的封面設計與其母刊截然不同,靈動、活潑、大氣,看上去很有國際視野。在作家陣容方面,有張煒、畢飛宇、莫言等實力派,也有李娟、笛安這樣的新銳作家,這樣的組合不敢說代表了當下中國文學的全貌,但每位作者的文筆,都還是值得信任的。
在現有的創作環境和出版環境下,《PATHLIGHT》可以算是一本高質量的英文版中國文學雜志了,但它出版之后并非萬事大吉。如同果園僅僅收獲了豐碩、漂亮的果子是不夠的,主人還要想方設法尋找渠道,將之推銷出去,讓這些果子紛紛找到它們的買主。否則,果子堆積于自己家中,就只會剩下形式上的觀賞價值,時間長了,還會爛掉。
顧名思義,《PATHLIGHT》的主要目標讀者群對準的是英文讀者,于是,尋找好的翻譯成為雜志面臨的首要問題。首期《PATHLIGHT》的譯者全部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翻譯家,這與英文讀者的閱讀口味是對接的,但問題是,這些外籍翻譯家如何理解中文小說藏于文字背后的中國式表達,這是《PATHLIGHT》贏得讀者長期支持的關鍵。蘊藏于中文里的文化與情感,是深沉的也是細碎的,是博大的也是敏感的,照理應該是中國翻譯家來完成翻譯工作更合適,但中國翻譯界目前處在斷代狀況,老一代學貫中西的學者型翻譯家,找不到繼承人,這成為阻隔中外文學交流的一堵墻。
所以,《PATHLIGHT》尋找作者和作品不難,真正難的是尋找譯者,培養一批能完美地將中文小說轉化為英文的譯者,是《PATHLIGHT》不得不承擔起的一個義務。此外,在中文作品的選擇上,早期的雜志也要尋找那些在思維邏輯、價值觀上容易與國外讀者對接的作品,這對幫助雜志盡快落地有好處。
《PATHLIGHT》印量多少不得而知,但一本雜志想樹立自己的影響力,或者說俗一點的話,想不受經濟壓力以免在辦幾期后停刊,《PATHLIGHT》還得把提高發行量當做一項重要任務去完成,這就要求主辦方不但要辦好雜志,還要營銷、推廣好雜志,不然印出來的雜志搞來搞去還是中國讀者在看,就失去了辦英文版的意義。
中國文學走出去是個大工程,僅憑一本官方色彩明顯的權威文學雜志出英文版是不夠的。據報道,一本名為《天南》的文學雜志也在早些時候出了英文版,出版管理部門應推廣這種做法,鼓勵更多出版社、文學雜志加入到該隊伍中來,尤其要讓類似《最小說》這樣在國內市場獲得成功的雜志,也出英文版與國外的青春文學碰撞一下,他們擁有成熟的營銷經驗,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
《人民文學》出英文版了,《十月》、《收獲》還會遠嗎?就辦刊資歷、文學審美水平來看,《十月》、《收獲》并不次于《人民文學》,國內幾大老牌期刊如果都在英文出版方面有所動作,很容易形成合力效應,更好地讓國外讀者關注中國文學。
比《人民文學》出英文版更值得一說的,是《PATHLIGHT》的封面設計與其母刊截然不同,靈動、活潑、大氣,看上去很有國際視野。在作家陣容方面,有張煒、畢飛宇、莫言等實力派,也有李娟、笛安這樣的新銳作家,這樣的組合不敢說代表了當下中國文學的全貌,但每位作者的文筆,都還是值得信任的。
在現有的創作環境和出版環境下,《PATHLIGHT》可以算是一本高質量的英文版中國文學雜志了,但它出版之后并非萬事大吉。如同果園僅僅收獲了豐碩、漂亮的果子是不夠的,主人還要想方設法尋找渠道,將之推銷出去,讓這些果子紛紛找到它們的買主。否則,果子堆積于自己家中,就只會剩下形式上的觀賞價值,時間長了,還會爛掉。
顧名思義,《PATHLIGHT》的主要目標讀者群對準的是英文讀者,于是,尋找好的翻譯成為雜志面臨的首要問題。首期《PATHLIGHT》的譯者全部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翻譯家,這與英文讀者的閱讀口味是對接的,但問題是,這些外籍翻譯家如何理解中文小說藏于文字背后的中國式表達,這是《PATHLIGHT》贏得讀者長期支持的關鍵。蘊藏于中文里的文化與情感,是深沉的也是細碎的,是博大的也是敏感的,照理應該是中國翻譯家來完成翻譯工作更合適,但中國翻譯界目前處在斷代狀況,老一代學貫中西的學者型翻譯家,找不到繼承人,這成為阻隔中外文學交流的一堵墻。
所以,《PATHLIGHT》尋找作者和作品不難,真正難的是尋找譯者,培養一批能完美地將中文小說轉化為英文的譯者,是《PATHLIGHT》不得不承擔起的一個義務。此外,在中文作品的選擇上,早期的雜志也要尋找那些在思維邏輯、價值觀上容易與國外讀者對接的作品,這對幫助雜志盡快落地有好處。
《PATHLIGHT》印量多少不得而知,但一本雜志想樹立自己的影響力,或者說俗一點的話,想不受經濟壓力以免在辦幾期后停刊,《PATHLIGHT》還得把提高發行量當做一項重要任務去完成,這就要求主辦方不但要辦好雜志,還要營銷、推廣好雜志,不然印出來的雜志搞來搞去還是中國讀者在看,就失去了辦英文版的意義。
中國文學走出去是個大工程,僅憑一本官方色彩明顯的權威文學雜志出英文版是不夠的。據報道,一本名為《天南》的文學雜志也在早些時候出了英文版,出版管理部門應推廣這種做法,鼓勵更多出版社、文學雜志加入到該隊伍中來,尤其要讓類似《最小說》這樣在國內市場獲得成功的雜志,也出英文版與國外的青春文學碰撞一下,他們擁有成熟的營銷經驗,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
《人民文學》出英文版了,《十月》、《收獲》還會遠嗎?就辦刊資歷、文學審美水平來看,《十月》、《收獲》并不次于《人民文學》,國內幾大老牌期刊如果都在英文出版方面有所動作,很容易形成合力效應,更好地讓國外讀者關注中國文學。
- 相關新聞:
- ·中國文化產業基金達111只 規模1298億 2011.12.14
- ·1600余家出版單位已轉換“企業身份證” 2011.12.13
- ·印刷業誠信體系建設模式待創新 2011.12.12
- ·非時政類報刊改革 行業報:走出藩籬天地寬 2011.12.1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