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展印刷產業 建設出版大省
2006-09-04 14:37 來源:河北新聞出版局局長 杜金卿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河北作為環京津、環渤海的京畿大省,具有發展出版產業,特別是發展印刷包裝業獨特優勢,如何利用發揮好區位優勢,抓住當前有利的發展機遇,做大做強河北的印刷業,對于實現建設出版大省、文化大省乃至經濟強省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形勢、機遇與建設印刷強省的可行性
首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給印刷業創造了一個空前的商機和日益廣闊的市場空間。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表明,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印刷業迅速發展的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目前在總量上已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印刷業也隨之發展為一個產值達 2000多億元的產業,近年來的增速達到13%。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為印刷、包裝業的迅速增長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隨著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和恩格爾系數的降低,人民群眾對于物質和文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從書報閱讀,到日常消費品的包裝,人們對印刷品的消費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據專家分析,與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隨,未來幾年我國印刷業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15%。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印刷市場又進入了一個旺盛期。
其次,黨和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為印刷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和政策環境。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正在制定實施關于建設文化大省的綱要和有關配套政策。根據新聞出版總署和省政府的要求,河北省新聞出版局正在制定包括印刷業在內的《2005-2010年全省新聞出版業發展規劃》,并會同有關部門調研起草專門支持印刷業發展的政策文件。這一切都說明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包括印刷業在內的文化產業的關注和重視,也表明印刷業迎來了一個快速健康發展的春天。
第三,環京津的區位優勢,使我省印刷業的發展占盡天時地利。這一方面是因為北京集中了全國41%的出版社、20%的期刊和10%的報社,書報刊出版總量占全國的30~40%,如此大的出版資源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方面隨著北京建設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越來越明確,天津向建設北方經濟中心城市的目標大步邁進,必將吸引大量的外部資本和資源向京津及臨近地區聚集,使京津經濟科技文化高地的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京津文化產業及整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將需要足夠的印刷、包裝能力與之相適應。地處經濟高速發展地區和即將到來的奧運盛會無疑是我省印刷業發展的兩大機遇。
第四,我省的印刷業具備了加快發展的產業基礎和經濟技術實力。截止2003年底,我省印刷企業已達5000余家,資產總量132.1億元,實現工業產值128.88億元,利稅12.29億元,提供了17.61萬個就業崗位。在全省出版產業總量中,印刷業的份額超過了2/3,已成為我省出版產業乃至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生力軍。除河北新華印刷一廠、二廠等大型國有企業外,近年還涌現出遷安戴爾特、保定市印、廊坊高氏、香河華林、涿州星河等一批投資過億元、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大型合資和民營企業。廊坊三河市和保定雄縣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出版物印裝基地和和塑料包裝印刷基地。一條以印刷業為主要業態,以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和石家莊等地印裝企業聚集區為支撐的環京津出版產業帶初步形成。同時,一輪采用新設備、新技術的投資熱潮正在全省印刷業興起,這些都為我省印刷業的成長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問題、挑戰與實現我省印刷業的跨越式發展
綜合分析,制約我省印刷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有:
第一、企業規模較小,技術裝備水平較落后。目前,我省印刷業的現狀概括起來講就是“小”和“低”。“小”就是企業個體規模小,缺少名牌企業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骨干企業。我省的印刷企業中,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只有15%左右,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2%左右,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目前只有4-5家;“低”就是勞動生產率低,技術水平低,低水平重復建設,一般印能過剩,高檔精細印刷不足,導致企業惡性競爭,行業利潤率偏低。從裝備水平看,多數還是單色的小膠印機,進口先進設備采用率低。代表當今印刷技術最高水平的一些設備,我省至今仍是空白。
第二、市場開發不夠,產品檔次不高。京津兩市擁有230多家出版社,4000多種報紙和期刊,每年用紙量在4000萬令以上,書、報、刊印刷業務在100億元以上,而我們目前只拿到不足1/3的市場份額,而且許多企業只是從事裝訂等簡單業務,附加值低。同時,京津和我省在其他商品包裝印刷方面也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估計業務量應在200億元以上。但由于我省包裝印刷企業技術裝備滯后,產品檔次不高,致使高檔精細印刷業務大量外流。
第三、員工素質不高,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我們到企業調研發現,一方面我省多數印刷企業技術水平落后,勞動者素質偏低,另一方面一些新企業和引進新設備的老企業,因普遍短缺能夠熟練操作現代印刷設備的技術人才,使企業的印刷產能和印刷水平受到影響。如何培訓提高員工素質,如何培養、吸引及留住高級技術人才已成為我省印刷業快速發展的突出問題。
第四、利用外資少,開放度低。利用國外和省外的資金少,承接境外定單少,是我省印刷行業的一個明顯弱勢。據統計,到2002年底,全省印刷業中外合資企業僅有37家,實際利用外資1.237億美元,分別占全國同行業總量的1 %強。印刷品出口也基本上是空白。
第五、印刷企業改革相對滯后。目前全省尚有317家國有印刷企業沒有改制,致使機制不活,經營狀況欠佳。調研中我們發現,同是規模和裝備相當的企業,民營企業生產業務繁忙,國有企業則處于間歇狀態,有的曾經是該地區最大的印刷企業,如今卻是景況衰敗,經營慘淡,處于破產的邊緣。但是已經改制的國有企業,如唐山潤豐、衡水紅旗印刷公司的經營狀況則蒸蒸日上。
第六、產業鏈條需要完善。一個完整的印刷產業鏈條,應該包括印刷物資供應、印刷設備制造、印刷加工、物流配送等諸多環節,但從目前看,印刷物資供應、設備制造和物流配送還是我省的薄弱環節。即便在印刷加工環節,我們也存在著重印中、輕印前和印后的問題,致使中段設備投入較多,而對制版和后裝訂工序技術投入不足,影響整體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對比先進地區我們的差距是:
從產業實力上說,我們在全國只能排在第6或第7的位置。2003年,廣東省印刷業銷售額達到659億元,已經成為廣東省的支柱產業,并在企業總數、民營企業數、三資企業數、總產值、加工出口額、經濟效益等10個方面創造了中國第一。“長三角”依托上海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和區域的整體經濟實力,印刷業也迅速崛起,去年上海的產值已達210億元,浙江和江蘇各為200億元。在集團建設方面,廣東省已有鶴山雅圖仕、深圳鴻興、中山張家邊等年銷售額超 20億元、員工萬人的印刷集團開始涌現。而我省目前只有遷安戴爾特和香河高氏集團這兩家年產值近3億元的企業集團。在產業園區建設上我們的差距更大。不僅像廣東、上海、江蘇、浙江這樣的沿海發達地區涌現了一批投資達數億元、數十億元的印刷城、印刷園,就是在中西部的湖南、四川等省份,占地上千畝、規劃設計先進、生產和服務設施齊全、入園企業高檔的印務園區,也已成規模并展現良好的發展前景。相比之下,我們有的園區建設剛剛開始起步,規模和水平都不算高,有的還尚在謀劃中。
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是:
如上所述,無論是“珠三角”,還是“長三角”,無論是中西部省份,還是東北地區,都把印刷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予以扶持,加快發展。就河北而言,我省的市場資源主要集中在京津和省會石家莊,但北京、天津也在采取舉措大力推進印裝園區建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而且,南方一些大型印刷企業已經開始北進瓜分京津的印刷市場,國外的一些出版印刷巨頭也紛紛搶灘中國的高端印刷市場,可以說我國加入世貿以后印刷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此外,發達地區的印刷企業紛紛采用優勢突出的直接制版和數字印刷技術,這對我省大群體、小規模的印刷業無疑也是嚴峻的挑戰。
所有這些問題、差距、挑戰等,都已經或將要對我省印刷業產生深刻影響,如果我們關注不夠,反映遲鈍,舉措不力,勢必會動搖我們現有的發展基礎,多年形成的良好局面就會前功盡棄,以印刷業為主力的我省出版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也將難以實現。為此,積極主動的采取措施,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已經刻不容緩。
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幾點舉措:
(一)要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培育創新精神和進取意識。對于河北的印刷業而言,可以說形勢喜人,形勢逼人,在他人迅猛發展的情勢下,我們不僅是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是“逆水行舟,小進即退”。要加快發展,就必須打破常規,不斷地創新和進取。要敢于在管理體制、企業機制、技術手段、發展戰略、發展環境上創新。不但國有企業要創新,民營企業也要創新,政府部門也應創新。只要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提高企業和地區的競爭力,有利于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就要敢闖、敢試、敢干。惟有如此,河北的印刷業才能在搶抓機遇中占上風,在應對挑戰中不敗北。
(二)要大力推進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于國有印刷企業,要加快推進產權改革、股份制改造和機制轉換步伐,可以讓國有資本從這個競爭性產業領域退出。對一些私營企業而言,要正確處理家族式企業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系,要敢于實行股權的多元化,大膽地聘請職業經理人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優勢的私企不僅要積極參與國企的改制,而且要善于利用聯合、兼并的方式,進行企業整合,擴大規模,建立印刷企業集團。
(三)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發展外向型印刷業。我省的印刷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抓住國家對印刷和發行領域政策不斷放開的機遇,抓住國內外資金向環京津、環渤海地區轉移的機遇,加大對內對外開放的力度。要學習唐山第一包裝印刷公司與著名跨國公司合資經營的經驗,學習香河縣創優投資環境,吸引華林印務公司等省外企業來我省投資發展的做法,把引資和引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相結合,把引進外商和民營投資與開拓國內外市場相結合,不斷提高我省印刷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企業競爭能力。
(四)要進一步拓展和細分市場,延伸產品和服務的鏈條,走專而特的規模經濟之路。要在“大強”、“小專”兩種模式上,構筑集約化、專業化、創新型的印刷工業格局。大型企業要通過合資、參股、收購等整合手段,集聚成若干個大型企業集團,提高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實力。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則要走專業性強、特色鮮明、質量優良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向“專、特、精、新”的方向發展,走“小巨人”道路。
(五)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抓好園區建設,提高產業集約度和產業競爭力。一方面,我省印刷業要進一步依托地緣、挖掘人緣、擴大活源,拓展業務網絡。通過強化企業管理、降低加工成本,充分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爭取與更多的京津、外省出版單位以及國外商業客戶與我們合作;另一方面,要依托現有的產業聚集優勢,加快各類園區建設。要學習推廣保定雄縣集約式發展包裝印刷產業園區的經驗,扎實推進廊坊市組團式印刷基地的建設步伐,加快唐山遷安包裝裝潢基地、石家莊印裝園區和滄州肅寧民營出版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進度。并在廊坊、石家莊兩地積極謀劃建設出版物流集散中心。通過這些措施提高我省的產業集約度,壯大產業規模,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總量適度、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工藝精湛的全國重要印刷基地。
(六)要抓緊科學地制定、實施好印刷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發展戰略。在編制“十一五”新聞出版業總體發展規劃時,要重點編制好印刷業發展規劃,特別是產業園區、基地的發展規劃,從而明確行業的發展目標、思路和舉措。各優勢骨干企業則要立足微觀,放眼大勢,科學謀劃制訂本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的要求,根據全省新聞出版產業統計調查,經過測算,全省印刷業基本確立這樣一個奮斗目標,即爭取到2010 年,全省印刷業的總產值每年遞增10-15%,2010年達到251-342億元,印刷業完成的增加值對全省GDP的貢獻率要從現在的0.7%提高到 0.8-1.1%。我省印刷業總產值占全國同行業的比重從2003年的6.2%提高到8.5 %左右,如期建設成為印刷強省。
三、協調、服務與我省印刷業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省印刷業的持續健康和快速發展,需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過去一段時間,受觀念、政策和體制的影響,管理部門對印刷企業習慣于治理整頓,在引導和促進發展上關注不夠,招數不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正確認識包括印刷業在內的出版產業的“兩個屬性”,即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在保證文化安全的同時,要把促進產業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制定發展規劃,出臺產業政策,規范執法行為,努力為全省印刷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
第二,正確處理好發展與規范的關系。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印刷業既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加工工業和服務產業,又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建設、傳播和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加快印刷企業發展的同時,管理部門要做到“守土有責”,堅決防范和打擊非法印刷活動。企業則要切實做到嚴格自律,守法經營。同時,要建立健全各級印刷協會,充分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會員權益、規劃行業發展、制定行業標準、組織行業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協作的關系。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無論是省內企業間、地區間,還是我省印刷企業與京津同類企業都存在著競爭關系。但是協調好關系,搞好分工協作,就完全可以避免惡性競爭,實現雙贏或多贏。為此,京津冀行業管理部門和企業界須在經濟一體化的共識和框架下,加強溝通和協商,積極探索形成一個互相開放、管理有序的共同市場,努力消除目前政策上、體制上給企業發展造成的阻隔和障礙,從而在整體上做強京津冀印刷基地的實力,共同參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