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代工廠深陷“斷糧”危局
2012-08-07 09: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在關閉中國最后一家工廠后,近日業內又傳出阿迪達斯將與其中國300家代工廠終止合作的消息。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珠三角地區調研發現,陷入困境的絕非阿迪下屬代工廠,訂單主動或被動外流正導致越來越多的代工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
【CPP114】訊:在關閉中國最后一家工廠后,近日業內又傳出阿迪達斯將與其中國300家代工廠終止合作的消息。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珠三角地區調研發現,陷入困境的絕非阿迪下屬代工廠,訂單主動或被動外流正導致越來越多的代工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
“現在代工廠的訂單大幅減少甚至沒有訂單,形勢比2008年還要嚴峻。”東莞卓為集團總經理李文凱表示,由于成本上升、訂單價格下降,外資品牌的代工廠正面臨有訂單也不敢接的“斷糧”危局。這和以往所說的“倒閉潮”有著根本不同——企業等待經濟好轉之后復工或者擴大生產規模的愿望恐怕會落空。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和企業人士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經濟奇跡的珠三角模式正面臨挑戰,勞動密集型、依賴外來訂單的企業必須轉型,企業一定要掌握自主營銷渠道和產品定價權。很多企業可能由于轉型不成功被淘汰出局,這是轉型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無米下鍋
從東莞火車站出來,打車經過大約30多分鐘便來到了全球最大的毛織產品集散地大朗鎮,當地的毛織貿易中心失去了往日客商人流如織的繁華景象,有些店鋪已經關張,還在維持運營的店鋪中,有的銷售人員對著電腦玩游戲打發時間。
興業針織有限公司是大朗鎮毛織品行業中的一家老牌企業。從1987年開始該企業進入紡織行業,開始的時候做內銷,由于看到海外市場的機遇,從2003年開始做出口,成為一家來料加工企業,訂單和主要原料來自香港客商,市場面向歐美。企業人數在頂峰時一度達到1200-1300人,如今只剩下500多人。
對于經營形勢發生的巨變,公司總經理助理廖石文介紹,今年以來,公司的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約五成,情況比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還要差,今年肯定會虧損。客商那里也積壓了很多貨,情況什么時候會好轉現在還看不清楚。
廖石文認為,出現當前這一狀況的最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成本上升,產品失去競爭優勢。發達國家經濟不景氣,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更為敏感,只能壓低代工廠的出廠價,但國內代工廠的利潤已經沒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
“大量的訂單流向了成本更低的國家,比如周邊的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地。那里的成本是我們這里15年以前的水平,價格上根本沒法競爭。”廖石文說。
代工廠的利潤則已經被“榨干”。據大朗鎮有關企業人士介紹,客商向代工廠購買毛衣的價格僅有40元每件,但是拿到歐美去賣價格能夠達到300元每件。“客商以前不知道國內加工貿易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知道了以后這部分利潤都要讓給他們。”
“成本沒法再降,如果給的工資再壓低就更加難招工。以前的工人只要能賺錢,生活和工作條件差一點沒關系,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廖石文介紹,近年來,公司的人工成本平均每年上漲20%,現在工人的工資扣完五險以后是每月3000元,每星期還要休息一天,以前是每月一天。
相比于其他單一做來料加工的企業,興業針織面臨的狀況“還算是好的”。廖石文說:“由于入不敷出,很多代工廠難以支撐下去,我們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是因為母公司其他業務板塊的輸血。”
廣東省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董小麟表示,加工貿易企業過分依賴外部訂單,忽略了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自主技術,當國際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就會面臨當前少米甚至無米下鍋的情形。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表示,沿海很多做代工的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很落后,過度依賴于廉價勞動力,不愿意在技術提升方面進行投入。可是現在廉價勞動力在中國找不到了,這類企業該淘汰就要淘汰。
“現在代工廠的訂單大幅減少甚至沒有訂單,形勢比2008年還要嚴峻。”東莞卓為集團總經理李文凱表示,由于成本上升、訂單價格下降,外資品牌的代工廠正面臨有訂單也不敢接的“斷糧”危局。這和以往所說的“倒閉潮”有著根本不同——企業等待經濟好轉之后復工或者擴大生產規模的愿望恐怕會落空。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和企業人士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經濟奇跡的珠三角模式正面臨挑戰,勞動密集型、依賴外來訂單的企業必須轉型,企業一定要掌握自主營銷渠道和產品定價權。很多企業可能由于轉型不成功被淘汰出局,這是轉型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無米下鍋
從東莞火車站出來,打車經過大約30多分鐘便來到了全球最大的毛織產品集散地大朗鎮,當地的毛織貿易中心失去了往日客商人流如織的繁華景象,有些店鋪已經關張,還在維持運營的店鋪中,有的銷售人員對著電腦玩游戲打發時間。
興業針織有限公司是大朗鎮毛織品行業中的一家老牌企業。從1987年開始該企業進入紡織行業,開始的時候做內銷,由于看到海外市場的機遇,從2003年開始做出口,成為一家來料加工企業,訂單和主要原料來自香港客商,市場面向歐美。企業人數在頂峰時一度達到1200-1300人,如今只剩下500多人。
對于經營形勢發生的巨變,公司總經理助理廖石文介紹,今年以來,公司的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約五成,情況比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還要差,今年肯定會虧損。客商那里也積壓了很多貨,情況什么時候會好轉現在還看不清楚。
廖石文認為,出現當前這一狀況的最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成本上升,產品失去競爭優勢。發達國家經濟不景氣,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更為敏感,只能壓低代工廠的出廠價,但國內代工廠的利潤已經沒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
“大量的訂單流向了成本更低的國家,比如周邊的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地。那里的成本是我們這里15年以前的水平,價格上根本沒法競爭。”廖石文說。
代工廠的利潤則已經被“榨干”。據大朗鎮有關企業人士介紹,客商向代工廠購買毛衣的價格僅有40元每件,但是拿到歐美去賣價格能夠達到300元每件。“客商以前不知道國內加工貿易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知道了以后這部分利潤都要讓給他們。”
“成本沒法再降,如果給的工資再壓低就更加難招工。以前的工人只要能賺錢,生活和工作條件差一點沒關系,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廖石文介紹,近年來,公司的人工成本平均每年上漲20%,現在工人的工資扣完五險以后是每月3000元,每星期還要休息一天,以前是每月一天。
相比于其他單一做來料加工的企業,興業針織面臨的狀況“還算是好的”。廖石文說:“由于入不敷出,很多代工廠難以支撐下去,我們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是因為母公司其他業務板塊的輸血。”
廣東省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董小麟表示,加工貿易企業過分依賴外部訂單,忽略了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自主技術,當國際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就會面臨當前少米甚至無米下鍋的情形。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表示,沿海很多做代工的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很落后,過度依賴于廉價勞動力,不愿意在技術提升方面進行投入。可是現在廉價勞動力在中國找不到了,這類企業該淘汰就要淘汰。
- 相關新聞:
- ·珠三角“金改”未能解決印刷企業當前問題 2012.08.03
- ·印刷業結構性用工短缺突出人才結構不合理 2012.07.20
- ·阻礙我國包裝印刷業健康發展的四大因素 2012.07.10
- ·2012年珠三角長三角包裝產值恐難兩位數增長 2012.07.0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