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業老板談如何開辟新的業務渠道
2013-06-08 09:46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錢瑩
- 摘要:
- 在2012全國印刷經理人年會同期舉辦的“海德堡東湖論壇”上,幾家在國內創新方面有特色的印刷企業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的創新經驗。
【CPP114】訊:在2012全國印刷經理人年會同期舉辦的“海德堡東湖論壇”上,幾家在國內創新方面有特色的印刷企業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的創新經驗。
要圖存就得創新
觀點代表人:姚松(北京頂佳創世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做廣告出身的北京頂佳創世紀投資有限公司,其經營理念跟傳統印刷企業思維完全“不搭”。傳統印刷企業只關注自己做的產品,而北京頂佳關注的是一個平臺——依托其建立的印刷城,匯集更多的印刷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來共同完善整個產業鏈。姚松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要想圖存,就得創新,印刷企業必須有轉型升級的意識。
姚松是2002年進入印刷業的,該公司旗下有廣告公司、印刷公司、傳媒公司、地產開發公司。他認為,過去的印刷企業大多用已知的方法去解決已知的問題,往往是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數量,擴大生產規模,買更多的設備,招更多的員工,生產更多的產品,然后獲取更多的財富。但現在的形勢已經完全不是這種格局了,這種粗放式增長將走到盡頭。
“創新沒有那么高深莫測。”姚松表示,創新不是大企業的專利,不是高消費,創新沒有一定之規,創新涉及管理、技術、文化等多方面,因此企業需要做好戰略創新和戰術創新的結合,進而實現彎道超越。
由創意設計驅動產業發展
觀點代表人:張久芝(上海金匯通創意設計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產品集中在茶葉、烘焙等大食品包裝領域的上海金匯通,擁有100多人的創新設計隊伍,龐大的產品設計人員給企業創造了不菲的銷售收入,從2007年的3000多萬元飆升至2011年的2.6億元。在幾億元的產值分布中,80%的份額來自創意及關聯服務,而純粹的印刷加工僅占余下的20%,真正實現了由創意設計驅動產業發展。
“我們是印刷人嗎?”“印刷行業究竟該向哪個方向發展?”“我們不應該做印刷人。”糾結的問題總是纏繞在印刷人的心里。在傳統概念里,印刷傳統落后,如何從被動加工型企業向主動服務型企業轉變?
張久芝經過多年的摸索,最終選擇將創意設計、加工、服務三位一體化,將印刷包裝產業鏈向創意設計和市場服務的兩頭延伸,進行跨界合力,成為創意集成服務商,為客戶提供貫通價值鏈全程所需的各種創意增值服務,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我們不能為了做印刷而做印刷,而是應該根據市場,看我們的客戶需要什么,而且必須從包裝設計、研發等方面融入這種思想,讓客戶獲得價值最大化的體驗。”這是張久芝的經營理念。
領先乃續本之木
觀點代表人:盛盧慶(上海四維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同樣是打造一個平臺,同樣有轉型升級意識,上海四維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走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
該公司不想做傳統印刷那種被動的來料加工業務,它要做升級版——從事現代服務業。因此它沒有把自己局限在傳統印刷業的范圍之內,而是定位在提供跨界服務,打造一個綜合的平臺。
該公司從2008年開始,自主研發了數字出版技術應用服務系統,建立了數字出版技術的云計算中心,完全替代了傳統的運營模式,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進而提高了業務的靈活性。同時,與世界知名軟件企業合作,以市場需求為目標,采取個性化軟件服務模式,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個性化系統。
在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的前提下,該公司逐步完善了向數字化方向的轉型,實現了從傳統向數字化的轉型升級。而這也正符合公司的經營理念——領先乃續本之木。
盛盧慶回顧這些年公司數字化革新的歷程,他體會最深的有4點:核心技術一定要自己掌握,產、學、研、用互動結合,建立職業化技術團隊,爭取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
他說:“唯有創新才是企業永恒的核心競爭力和推動力。企業必須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公司從引進先進技術、模仿學習開始,逐步過渡到自主研發,最后開發出適用于自身發展的新型服務平臺。但也需要謹記:創新必須要因地制宜。”
以產品為導向創新業務結構
觀點代表人:徐衛健(浙江華人數碼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
服務的客戶大都是國際知名IT廠商,這樣的客戶資源讓很多新老印刷企業羨慕不已。但從入行的“工齡”來算,浙江華人數碼印刷有限公司是印刷業的一個“新手”,2007年才開始從事印刷行業,因此它不按常理出牌,在印刷的“活路”上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生存創新之路。“我們是以產品為導向來構筑業務結構的。”徐衛健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
傳統印刷企業是來料加工,浙江華人數碼也給客戶做產品,但在產品設計上,作為服務外包的承載者,他們將設計引入到加工貿易服務的范疇,在客戶新產品試做初期,他們就參與進去,把上下游企業的相關資料集成起來,運用到印刷包裝成型生產中,從而保證產品的高品質高質量,贏得了客戶的好口碑。
徐衛健謙虛地說:“我們的客戶是國際資源行業中的高手,他們永恒不變的主題就是創新。借助他們‘創新圈子’的外力腿,我們努力配合他們的生產需求,并且將這種外力轉化為內力,從而保持企業的創新能力。”采取學習與融合的方法,主動和被動地利用印刷企業的各種資源,最終成就了該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由于企業的客戶多是IT業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也采用客戶熟悉的IT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并針對產品的特點,在印刷過程中采用數字化管理系統,摸索出一套適用于企業印刷產品的綜合流程控制方法,為此獲得2011年科技部關于服務外包流程控制的火炬立項。
徐衛健認為,創新必須緊跟客戶的需求,摸準市場需求的脈搏,所有創新應該是圍繞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進行的,沒有市場需求的,哪怕再怎樣好,都不必輕易投資。企業進行新業務開拓,要做自己最擅長的業務,不要盲目地為新業務而偏離了印刷業的主營業務。
- 相關新聞:
- ·惠創先機 共印未來——惠普數字印刷助印企揚帆遠航 2012.12.26
- ·印刷創新思維可借助于多企業技術結合 2012.10.23
- ·首家“中國標簽數字印刷人才培養基地”湖北掛牌 2012.06.25
- ·臺灣印刷業成立“創意產品開發聯盟” 2012.05.1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