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與有限印刷:兩個經常混淆的概念
2013-08-27 14:27 來源:新聞晨報 責編:錢瑩
- 摘要:
- 版畫確實與眾不同。不同之處,各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說:版畫是“印”出來的。我的理解:版畫確實還是“畫”出來的,只不過所用的“畫筆”不同,“畫法不同”,因此特殊而有趣。
在國外,常有畫廊選擇畫家的部分作品(往往是油畫、水彩、雕塑、攝影而非版畫),委托印刷廠照相、分色、制版,印成海報招貼和宣傳品,或贈送,或出售。如果印刷品質量較高,印數不多,還會編號并讓所有簽名。一般價格不高,給愛好者留個紀念,也可供學習臨摹,或用于裝飾環境,值得推廣。這樣的印刷品被稱為有限印刷—而不是版畫。但在國內,版畫和有限印刷二者常被有意無意地混淆誤讀。一些有限印刷品被標上“版畫”二字,裝個框,也價格不菲。
其實,版畫與有限印刷二者之間有清晰的分野。
版畫是畫家以制版拓印為手段創造未知圖象。有限印刷是工人用制版拓印的方法復制已知的原作。
版畫好比是所有苦心經營的實驗室成果。有限印刷品好比工人在流水線上生產的產品。
版畫家會因一個意外的印痕感到驚喜,改變原先的設想,一路追尋契而不舍。印刷工人則認為這意外印痕偏離了原作,是敗筆。
畫家制版,鐫刻腐蝕涂繪,都是手工操作隨意偶然。毀版后連畫家本人都無法重復。印刷廠制版,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哪怕版子毀了,底片還在,可以一次次重來。
因此,版畫具有原創性,是原作。印刷品和有限印刷品只不過是復制品。
印刷是技術復制,做版畫是藝術創造。
最大的區別還在于,版畫作品可以堂而皇之地送美術館參加展覽,如果作品有意思,博物館還會收藏—哪怕作者一時還是無名之輩。有限印刷則對不起了,美術館不會展,博物館不會收—哪怕原作者是位大師。有例為證:改革開放之初,一位已在美國頗有名氣的華裔畫家來上海美術館辦展覽,看到館里收藏版畫不少,以為國內同胞閉目塞聽,送了一張有限印刷品給上海美術館,還好意思索要收藏證。美術館心里明白,但也不想拂名家面子,經研究,最后的辦法是:感謝信一封,收藏證SORRY。
版畫和其他藝術品一樣,隨時間推移,隨作者日漸成熟,價格也會上升。但有限印刷品的命運則更象新華書店出售的印得光鮮漂亮的月歷,舊了就不值錢,不見畫廊博覽會和拍賣行經營二手貨的。
若問:假使有人指鹿為馬,如何辨別?如果你曾在展覽會、畫冊或其他地方看到過此件作品的油畫國畫或其他畫種的母本,那么自然就有理由懷疑這“版畫”可能是復制品。
- 相關新聞:
- ·從美術館走向私人空間:歐洲海報與版畫印刷藝術展 2013.07.23
- ·石版畫新材料與新印刷技術的創新及應用 2013.04.07
- ·印刷文化遺產保護:無紙化印刷時代的中國命題 2012.03.09
- ·快樂的版畫“苦力” 天津媳婦畫進羅浮宮 2011.02.2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