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圖書:如何“死海”變“藍海”
2013-10-30 13:54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對于老年圖書的市場潛力,出版界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了足夠清晰的認識,但當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這塊圖書市場卻依舊是“死海”微瀾,所謂的市場潛力還只是停留在想象的層面。
【CPP114】訊:對于老年圖書的市場潛力,出版界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了足夠清晰的認識,但當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這塊圖書市場卻依舊是“死海”微瀾,所謂的市場潛力還只是停留在想象的層面。那么,老年圖書市場的這片“死海”到底有沒有可能迎來市場的春天呢?筆者以為,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四個方面展開戰略思考。
社會需求的變化
與十幾年前相比,老年閱讀已經不是老年讀者零星的、自發的選擇,而是日益演變成為一種社會性的需求。這是與國家倡導的“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精神內涵相吻合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符合科學養生、科學養老規律的一種生活方式。具體地說,老年閱讀與年輕人為了掌握更多實用技能,通過各類考試認真而開展的讀書活動是截然不同的。老年閱讀是一種去功利化的純粹的精神愉悅,對延緩老年人思維衰老,充實老年人生活,促進健康長壽大有裨益。所謂書卷乃養生第一妙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閱讀是一種最便捷、最經濟、最有效的精神養老方式。其次,老年閱讀對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大有裨益。美國社會學家奧利弗·溫德爾·福爾莫斯說過:人類最大的悲哀,一是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二是莫過于人力資源的浪費。在老齡化社會,“老有所為”不應該只是個體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更應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老年人力資源在特定的領域仍將發揮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民政部開展的“銀齡行動”,以及延長退休年齡的呼聲,其實折射出的正是社會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需求。
所以說,從今天的現實情況來看,當我國日漸迎來老齡化社會后,老年閱讀已經日益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社會需求。
政策導向的變化
目前,國家層面越來越重視老年文化工作。國務院頒布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加強老年文化工作”作為繁榮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任務,鼓勵老年出版業的發展。2012年9月,全國老齡辦與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等15個部委機關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意見》,著力建設老年文化品牌,發展老年教育。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國家政策對于某個行業發展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有了國家政策這只手的支持,市場之手也就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可見,在政策傾斜的導向下,致力于老年圖書出版和閱讀,將會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目標讀者的變化
據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的文化素質水平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具備閱讀習慣的老年人數量倍增。新中國成立前后出生的群體現在開始步入老年,而這個群體得益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閱讀能力。同時,這一批老年人大多具備不錯的經濟實力。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60~65歲的老年人口中約45%的人還在就業,而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存款,僅退休金一項2010年增加到8383億元。另據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對中國的老年市場進行的調查研究,老年消費者的人均消費能力預計將從2005年的1620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4112美元。
顯然,面對這樣一個具備閱讀能力及習慣,并且具備良好經濟實力的目標讀者,老年出版和閱讀將大有可為。
閱讀習慣的延續
當前,受電子新媒體的沖擊,紙質閱讀的市場日漸萎縮。但是,業已邁入老年的讀者卻依然固守著數十年來養成的紙質閱讀習慣,而對新媒體電子閱讀不甚“感冒”。同時,作為老年人,他們還擁有相對于年青一代堪稱奢侈的大量閑暇時間。
總之,從社會需求、政策導向、讀者變化、閱讀習慣等四個方面的簡略分析,我們可以大致得出結論:盡管電子閱讀對傳統紙質閱讀的沖擊越來越猛烈,但是,將有錢有閑、偏愛紙質閱讀的老年人作為目標讀者的出版者,還是能夠在符合社會需求,吻合政策導向的前提下,激活老年圖書的死水,讓其成為激情澎湃的出版藍海。
社會需求的變化
與十幾年前相比,老年閱讀已經不是老年讀者零星的、自發的選擇,而是日益演變成為一種社會性的需求。這是與國家倡導的“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精神內涵相吻合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符合科學養生、科學養老規律的一種生活方式。具體地說,老年閱讀與年輕人為了掌握更多實用技能,通過各類考試認真而開展的讀書活動是截然不同的。老年閱讀是一種去功利化的純粹的精神愉悅,對延緩老年人思維衰老,充實老年人生活,促進健康長壽大有裨益。所謂書卷乃養生第一妙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閱讀是一種最便捷、最經濟、最有效的精神養老方式。其次,老年閱讀對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大有裨益。美國社會學家奧利弗·溫德爾·福爾莫斯說過:人類最大的悲哀,一是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二是莫過于人力資源的浪費。在老齡化社會,“老有所為”不應該只是個體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更應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老年人力資源在特定的領域仍將發揮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民政部開展的“銀齡行動”,以及延長退休年齡的呼聲,其實折射出的正是社會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需求。
所以說,從今天的現實情況來看,當我國日漸迎來老齡化社會后,老年閱讀已經日益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社會需求。
政策導向的變化
目前,國家層面越來越重視老年文化工作。國務院頒布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加強老年文化工作”作為繁榮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任務,鼓勵老年出版業的發展。2012年9月,全國老齡辦與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等15個部委機關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意見》,著力建設老年文化品牌,發展老年教育。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國家政策對于某個行業發展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有了國家政策這只手的支持,市場之手也就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可見,在政策傾斜的導向下,致力于老年圖書出版和閱讀,將會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目標讀者的變化
據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的文化素質水平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具備閱讀習慣的老年人數量倍增。新中國成立前后出生的群體現在開始步入老年,而這個群體得益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閱讀能力。同時,這一批老年人大多具備不錯的經濟實力。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60~65歲的老年人口中約45%的人還在就業,而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存款,僅退休金一項2010年增加到8383億元。另據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對中國的老年市場進行的調查研究,老年消費者的人均消費能力預計將從2005年的1620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4112美元。
顯然,面對這樣一個具備閱讀能力及習慣,并且具備良好經濟實力的目標讀者,老年出版和閱讀將大有可為。
閱讀習慣的延續
當前,受電子新媒體的沖擊,紙質閱讀的市場日漸萎縮。但是,業已邁入老年的讀者卻依然固守著數十年來養成的紙質閱讀習慣,而對新媒體電子閱讀不甚“感冒”。同時,作為老年人,他們還擁有相對于年青一代堪稱奢侈的大量閑暇時間。
總之,從社會需求、政策導向、讀者變化、閱讀習慣等四個方面的簡略分析,我們可以大致得出結論:盡管電子閱讀對傳統紙質閱讀的沖擊越來越猛烈,但是,將有錢有閑、偏愛紙質閱讀的老年人作為目標讀者的出版者,還是能夠在符合社會需求,吻合政策導向的前提下,激活老年圖書的死水,讓其成為激情澎湃的出版藍海。
- 相關新聞:
- ·重慶出版集團探索出6種圖書輸出模式 2013.10.28
- ·朱贏椿:圖書將向小眾化、精英化、貴族化發展 2013.10.24
- ·北京將對書刊印刷委托書實行網上備案 2013.10.23
- ·KBA亮相2013年柏林圖書出版世界博覽會 2013.10.1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