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左手技術,右手內容
2014-02-28 13:33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周聰兒
- 摘要:
- 數字出版發展至今,進入了快速成長的階段,現有超千億的數字出版產值匯集了許多數字出版探險家的智慧。從現有的轉型模式探索中小結一下,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一類轉型立足于調整傳播行為,比如從書的發行改成電子書的發行,從報紙的媒體傳播改成網媒或手機媒體的傳播;一類轉型立足于調整生產行為,比如全媒體的流程改造,生產或創新新的數字產品;還有一類轉型立足資本進行跨界整并。
【CPP114】訊:數字出版發展至今,進入了快速成長的階段,現有超千億的數字出版產值匯集了許多數字出版探險家的智慧。從現有的轉型模式探索中小結一下,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一類轉型立足于調整傳播行為,比如從書的發行改成電子書的發行,從報紙的媒體傳播改成網媒或手機媒體的傳播;一類轉型立足于調整生產行為,比如全媒體的流程改造,生產或創新新的數字產品;還有一類轉型立足資本進行跨界整并。
在實踐中,數字出版的更新和變革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型硬件科技的升級而變化,出版業轉型探索經驗體系的建設與可印證模式的復制遇到了實際產業化過程中的障礙,一些當年經過縝密規劃的重點項目有了更多更新的不可控因素,投資風險提升,數字出版轉型從根本上成為了一個快速迭代的動態商業探索過程。因此,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在“快速成長”的這個產業生命周期里就凸顯出特別重要的價值。
關注市場微創新
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更側重于尋求新的市場變化中的商業機會,并不為了“數字”或“脫紙”而轉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閱讀、支付、社交和用戶交互手段等都在實時更新,數字出版絕不僅僅只關乎閱讀行為的數字化,數字出版一定是包含了所有互聯網金融與社交行為在內的商業項目。從“脫出版化”的角度看數字出版,才能比較平等地參與數字產業角逐,也才能相對視野寬廣地物色與遴選目標,再加入內容元素,用互聯網精神改造產業。比如,英國16歲少年尼克·阿洛伊西奧開發了一個應用,能把長篇新聞報道提煉摘要為幾個關鍵句(總字數在400字以內),在這個被信息過剩困擾的閱讀環境里,這樣的閱讀體驗和語義算法,都讓人耳目一新,這個應用獲得與硅谷擅長語義算法的研發機構斯坦福國際咨詢研究所(SRI)的合作,最終被雅虎以3000萬美元收購。數字出版的商業機會可能出于這樣的新“馬克·扎克伯格”之手,動態化轉型恰恰在于密切關注市場發展中的那些微創新。
借力硬件服務變革
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更注重新技術的變革所帶動的內容與環境數據累積。數字出版本身就是科技領跑并且重構出版行業的新產業形態,技術的變革與技術的破壞是并存的。已經刮來的蘋果旋風,因為硬件的創新與流行帶動整個軟件業和內容產業的變革,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手機”。在前不久舉辦的2014CES展上,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開始備受矚目。
硬件服務發展到現在,大數據的未來令人期許,特別是隨身硬件,通常陪伴著閱讀及其衍生行為的發生,技術的不斷完善能夠更加精準地記錄人與內容產生關聯、產生交互過程中所發生的所有數據。數字出版區別于紙質出版的最大價值,正是在于能夠克服傳統閱讀無法客觀即時記錄讀者閱讀行為的困難,通過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用最真實而逐步豐滿的數據解析不斷變化的閱讀行為。
圍繞需求做文章
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更依存于“人”要素的核心轉變。互聯網首先是一種關系,所以數字閱讀天生就具有社會性,“動態化”是從生產者和用戶兩個方面,都更加強調隨著人群的遷移和行為習慣的細微變化來進行轉變,甚至還要盡力引領和帶動這種變化。新技術總是能吸引人群的關注,讓接受它的人行為發生改變,當然,行為的歸集也在同樣的程度上改變技術的方向。在現在用戶的行為分析上,可以說3年就產生一個代溝,其實網民的行為習慣每時每刻都在呼應著發生變化,就像很多人的社交行為從微博遷移到微信,似乎也就是那么一轉眼的事。
數字出版從閱讀開端,它的未來會承載更多的跨界與融合,基于動態的方式探索轉型,能讓我們用更開放的狀態和更靈活的思維模式去尋找出版的數字未來,就像《連線》雜志的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所表述的,當他最早遇到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的時候,他也在質疑誰會用搜索引擎,而搜索又會如何產生業務模式,而現在谷歌成為了一種標志,是一種高科技的象征,所以,用更開放的心態仔細觀察變化的世界吧,革命總是發生在大家不愿意去的地方。
在實踐中,數字出版的更新和變革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型硬件科技的升級而變化,出版業轉型探索經驗體系的建設與可印證模式的復制遇到了實際產業化過程中的障礙,一些當年經過縝密規劃的重點項目有了更多更新的不可控因素,投資風險提升,數字出版轉型從根本上成為了一個快速迭代的動態商業探索過程。因此,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在“快速成長”的這個產業生命周期里就凸顯出特別重要的價值。
關注市場微創新
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更側重于尋求新的市場變化中的商業機會,并不為了“數字”或“脫紙”而轉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閱讀、支付、社交和用戶交互手段等都在實時更新,數字出版絕不僅僅只關乎閱讀行為的數字化,數字出版一定是包含了所有互聯網金融與社交行為在內的商業項目。從“脫出版化”的角度看數字出版,才能比較平等地參與數字產業角逐,也才能相對視野寬廣地物色與遴選目標,再加入內容元素,用互聯網精神改造產業。比如,英國16歲少年尼克·阿洛伊西奧開發了一個應用,能把長篇新聞報道提煉摘要為幾個關鍵句(總字數在400字以內),在這個被信息過剩困擾的閱讀環境里,這樣的閱讀體驗和語義算法,都讓人耳目一新,這個應用獲得與硅谷擅長語義算法的研發機構斯坦福國際咨詢研究所(SRI)的合作,最終被雅虎以3000萬美元收購。數字出版的商業機會可能出于這樣的新“馬克·扎克伯格”之手,動態化轉型恰恰在于密切關注市場發展中的那些微創新。
借力硬件服務變革
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更注重新技術的變革所帶動的內容與環境數據累積。數字出版本身就是科技領跑并且重構出版行業的新產業形態,技術的變革與技術的破壞是并存的。已經刮來的蘋果旋風,因為硬件的創新與流行帶動整個軟件業和內容產業的變革,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手機”。在前不久舉辦的2014CES展上,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開始備受矚目。
硬件服務發展到現在,大數據的未來令人期許,特別是隨身硬件,通常陪伴著閱讀及其衍生行為的發生,技術的不斷完善能夠更加精準地記錄人與內容產生關聯、產生交互過程中所發生的所有數據。數字出版區別于紙質出版的最大價值,正是在于能夠克服傳統閱讀無法客觀即時記錄讀者閱讀行為的困難,通過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用最真實而逐步豐滿的數據解析不斷變化的閱讀行為。
圍繞需求做文章
動態化轉型模式的探索更依存于“人”要素的核心轉變。互聯網首先是一種關系,所以數字閱讀天生就具有社會性,“動態化”是從生產者和用戶兩個方面,都更加強調隨著人群的遷移和行為習慣的細微變化來進行轉變,甚至還要盡力引領和帶動這種變化。新技術總是能吸引人群的關注,讓接受它的人行為發生改變,當然,行為的歸集也在同樣的程度上改變技術的方向。在現在用戶的行為分析上,可以說3年就產生一個代溝,其實網民的行為習慣每時每刻都在呼應著發生變化,就像很多人的社交行為從微博遷移到微信,似乎也就是那么一轉眼的事。
數字出版從閱讀開端,它的未來會承載更多的跨界與融合,基于動態的方式探索轉型,能讓我們用更開放的狀態和更靈活的思維模式去尋找出版的數字未來,就像《連線》雜志的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所表述的,當他最早遇到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的時候,他也在質疑誰會用搜索引擎,而搜索又會如何產生業務模式,而現在谷歌成為了一種標志,是一種高科技的象征,所以,用更開放的心態仔細觀察變化的世界吧,革命總是發生在大家不愿意去的地方。
- 相關新聞:
- ·中國出版集團2013年利潤同比增長92% 2014.02.24
- ·印刷企業如何突破按需出版印刷贏利困境 2014.02.22
- ·金陵華軟與中國印刷集團合作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 2014.02.21
- ·臺灣圖書館發布出版趨勢最新報告 2014.02.1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