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墻秦直道造紙術 不可不知的陜西歷史之"最"
2014-07-28 08:51 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編:劉曉燕
- 摘要:
- 造紙術、火藥、指南針與印刷術并稱我國古代四大發明。而其中,對于造紙術到底起源于何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人們一直沒能找到滿意的答案。傳統觀點認為,是由東漢人蔡倫發明了紙,但其實,早在西漢時期,陜西土地上就已經有了紙的出現。
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秦直道絕大部分路面或被沖毀,或湮沒于林莽和草原沙丘之中,但經考古工作者勘察,在淳化和淳化以北的山嶺森林中,發現了數段秦直道遺跡,有些為草木所覆蓋,有些至今還在利用。沿途還可見到許多秦漢時代的陶片磚瓦、鐵箭頭與驛館、烽火臺的遺跡。2006年6月,秦直道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造紙術、火藥、指南針與印刷術并稱我國古代四大發明。而其中,對于造紙術到底起源于何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人們一直沒能找到滿意的答案。傳統觀點認為,是由東漢人蔡倫發明了紙,但其實,早在西漢時期,陜西土地上就已經有了紙的出現。
這個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叫做灞橋紙。是1957年5月在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是西漢武帝時制造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57年5月8日,灞橋磚瓦廠在取土時,發現了一座西漢武帝時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銅鏡上,墊襯著幾層古紙。考古工作者細心地把粘附在銅鏡上的紙剔下來,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長寬各約10厘米,專家們給它定名“灞橋紙”,現陳列在陜西歷史博物館。
灞橋紙紙色暗黃,經化驗分析,原料主要是大麻,摻有少量苧麻。在顯微鏡下觀察,紙中纖維長度1毫米左右,絕大部分纖維呈不規則異向排列,有明顯被切斷、打潰的帚化纖維,說明在制造過程中經歷過被切斷、蒸煮、舂搗及抄造等處理。雖然質地還比較粗糙,表面也不夠平滑,但無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的紙。這一發現,把中國造紙術向前推了兩個世紀。
- 相關新聞:
- ·富陽舉辦紙文化藝術周 重現千年造紙技術 2014.06.16
- ·紙間印刷:西和麻紙民間手工造紙延續千年古韻 2014.05.26
- ·河北書畫家茶具上畫“造紙術” 展別樣瓷器藝術 2013.12.24
- ·國際臺巴基斯坦廣播孔子課堂宣傳中國造紙文化 2013.12.03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