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倒下去的紙企致敬
2014-09-09 09:02 來源:紙界雜志 責編:徐赳赳
- 摘要:
- 某種程度上,一批批倒下去的紙企或許正是造紙行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石。
富陽大幅度壓縮造紙企業的空間,說白了就是逼那些帶病維持的造紙企業安樂死。死因大不相同,但活過來的就不一定造紙了:原來的富陽新民紙業造紙年產值近8000萬元,如今廠房里的造紙機器早不見蹤影,新安裝的是高爾夫球生產線,與造紙業毫無瓜葛。
具備典型意義的不僅僅是富陽,關停淘汰過剩產能的產業門檻,已經并且還將發生持續的擠出效應。
作為全國第一張國產機制新聞紙的誕生地,宜賓曾是整個西南地區最大造紙業基地。現在,紙企紛紛關閉,即便是碩果僅存的華盛紙業,雖然能夠生產,但是去年虧了2000多萬元,今年前5月企業還在虧。名不見經傳的華盛紙業不能證明什么,就連宜賓紙業都不是孤例了!
宜賓紙業是1944年在抗戰硝煙中誕生的中國紙廠。1945年1月,第一張國產機械磨木漿新聞紙就誕生在這里,此后長達60多年的時間里,逐步成長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紙漿、造紙企業。1997年,宜賓紙業成為上市公司。
然而,上市公司這道“護身符”在這家企業身上也失效了。自2011年開始,宜賓紙業沒有生產過一張紙。當年8月,公司的造紙生產線全部停產,所有設備進入拆除、搬遷過程。該公司占地80余公頃的老廠房,現在是一片荒地,其中一部分已變成了主題公園。
毫無疑問,宜賓紙業的命運極具象征性,因為,“批量”死亡的景象先后出現在四川造紙行業。僅去年,全省就關停造紙企業28家。目前,全省企業數已不及高峰時的二分之一。一個宜賓市高峰期就有30多家造紙企業,如今那些尚未關門的企業,大都僅僅就是活著,說得委婉一些就是:“開工不足”。
四川省內造紙企業的利潤空間在不斷收窄,能夠開工的也被限產。導致全省大范圍紙企關閉的根本原因,當然不只是環保高壓政策,也不只是產品本身或產品結構,說到底是市場需求的萎縮。事實上,四川紙企也到了為自己同質化擴張埋單的時候,產能過剩其實只是表象。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四川造紙業開始從巔峰跌落。此后幾年產量一直緩速下降,去年已降至300萬噸左右。要知道,在2009年全省380萬噸的紙張產量中,近三分之二為文化用紙和冥紙。這就是說,正是造紙企業的同質化擴張,要了造紙企業的命。今天的四川造紙行業或許會為此扼腕嘆息,他們的確也錯過了轉型的機會。然而,市場因素不能無視,“大浪淘沙”用來寫詩壯懷氣勢切切,用來描述造紙企業紛紛死在沙灘上的情形,卻是寫實。
不必為此悲觀:首先,一些紙企活下去的希望是存在的,比如延伸產業鏈,比如尋找小眾市場,核心是順應市場;其次,造紙企業的大批量死亡不是壞事,反而是挽救整個行業的利好。原因就在于,造紙行業的集中度、集約化,以及制約造紙業的種種瓶頸由此打通。
某種程度上,一批批倒下去的紙企或許正是造紙行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石。不必兔死狐悲,我們有理由向倒下去的紙企致敬!
具備典型意義的不僅僅是富陽,關停淘汰過剩產能的產業門檻,已經并且還將發生持續的擠出效應。
作為全國第一張國產機制新聞紙的誕生地,宜賓曾是整個西南地區最大造紙業基地。現在,紙企紛紛關閉,即便是碩果僅存的華盛紙業,雖然能夠生產,但是去年虧了2000多萬元,今年前5月企業還在虧。名不見經傳的華盛紙業不能證明什么,就連宜賓紙業都不是孤例了!
宜賓紙業是1944年在抗戰硝煙中誕生的中國紙廠。1945年1月,第一張國產機械磨木漿新聞紙就誕生在這里,此后長達60多年的時間里,逐步成長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紙漿、造紙企業。1997年,宜賓紙業成為上市公司。
然而,上市公司這道“護身符”在這家企業身上也失效了。自2011年開始,宜賓紙業沒有生產過一張紙。當年8月,公司的造紙生產線全部停產,所有設備進入拆除、搬遷過程。該公司占地80余公頃的老廠房,現在是一片荒地,其中一部分已變成了主題公園。
毫無疑問,宜賓紙業的命運極具象征性,因為,“批量”死亡的景象先后出現在四川造紙行業。僅去年,全省就關停造紙企業28家。目前,全省企業數已不及高峰時的二分之一。一個宜賓市高峰期就有30多家造紙企業,如今那些尚未關門的企業,大都僅僅就是活著,說得委婉一些就是:“開工不足”。
四川省內造紙企業的利潤空間在不斷收窄,能夠開工的也被限產。導致全省大范圍紙企關閉的根本原因,當然不只是環保高壓政策,也不只是產品本身或產品結構,說到底是市場需求的萎縮。事實上,四川紙企也到了為自己同質化擴張埋單的時候,產能過剩其實只是表象。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四川造紙業開始從巔峰跌落。此后幾年產量一直緩速下降,去年已降至300萬噸左右。要知道,在2009年全省380萬噸的紙張產量中,近三分之二為文化用紙和冥紙。這就是說,正是造紙企業的同質化擴張,要了造紙企業的命。今天的四川造紙行業或許會為此扼腕嘆息,他們的確也錯過了轉型的機會。然而,市場因素不能無視,“大浪淘沙”用來寫詩壯懷氣勢切切,用來描述造紙企業紛紛死在沙灘上的情形,卻是寫實。
不必為此悲觀:首先,一些紙企活下去的希望是存在的,比如延伸產業鏈,比如尋找小眾市場,核心是順應市場;其次,造紙企業的大批量死亡不是壞事,反而是挽救整個行業的利好。原因就在于,造紙行業的集中度、集約化,以及制約造紙業的種種瓶頸由此打通。
某種程度上,一批批倒下去的紙企或許正是造紙行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石。不必兔死狐悲,我們有理由向倒下去的紙企致敬!
- 相關新聞:
- ·廣州造紙業“地震”凸顯行業兩極分化 2014.09.02
- ·內地紙業產能過剩 貿易企業掙扎盈虧線 2014.09.02
- ·造紙業化解產能過剩 還需繼續努力 2014.08.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