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轉型的三大秘訣你知道嗎?
2015-02-06 13:32 來源:QAD暨e-works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中國制造業有很多突出的優勢使得我們的國際競爭對手無法小覷中國的制造力量,但同時也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和挑戰需要克服。
曾經考察過的企業從生產設備、產線產能規劃到供應鏈布局都非常理想,但是在推行精益制造時無法做到最好,其根源就是人的參與度不夠,精益制造的核心還是人和管理,而并不是簡單的設備和系統或者視覺上的數字化工廠,這點在推進精益制造時非常難以把握。
排在第三的是“供應鏈協同”,這說明中國制造業者對于供應鏈的重要性有著非常充分的認識。協同是最后的結果,很多企業會在供應商開發、交付管理、質量管理上有著非常好的管理能力,甚至于在供應商考核上有著非常完善的KPI體系,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和產品也有相應的懲罰條款,但是對于如何培育供應商的協同能力上卻投入不足。
供應商尋源非常關鍵,決定了你的產品從最基本的原材料和基礎加工質量上是否能夠保證滿足最后消費者的需求和產品設計的質量規范,但是僅僅考察供應商的產品加工能力和質量能力還不夠,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選定了供應商,即成就了合作關系,而不是簡單的供需關系。比較好的案例是汽車行業,很多整車廠商會和供應商分享其優秀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在遇到產品問題時,會派駐富有經驗的技術管理團隊去供應商現場尋找并嘗試解決具體的問題,幫助供應商建立質量、物流管理體系,以實現更好的合作和協同。
另一個實際的情況是,國內很多大的制造商已經有了很好的管理軟件平臺,如ERP系統、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等,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小規模的供應商們尚處于手工管理的狀態,如果這些制造商希望實現前文的“精益制造”,需要供應商提供“供應鏈協同”服務(包括及時的采購訂單確認、發貨通知、寄售服務、排序交付和電子對帳等服務)時,這些供應商很難做到系統級別的對接,只能依靠更多的人工服務來彌補系統投資的不足,好的對策是開放相應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允許供應商操作上傳必要的信息以實現供應鏈的協同對接。
另外,對于大的制造企業而言,如果已經形成了規模制造,比如在全球、全國分布有眾多的制造網絡,供應商尋源和協同管理能力也意味著創造價值,一般而言,建議從集團級別的供應商分類策略和每個產品類別中的供應商共享指標中一窺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較為集中的供應商網絡意味著較低的供應商開發和管理成本以及較高的議價能力,同時在物流配送上也意味著更多的成本控制空間。
對于“規劃業務流程、打造高效能企業”、“產業鏈延伸,推進服務化轉型”以及“推進電商,降低采購和營銷成本”投票結果不相上下,說明了中國制造業者對于業務流程和客戶服務、以及開源節流、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
簡單而言,電子商務可以幫助中國制造業者更好地實現供應鏈的協同,精確快速地傳遞供應鏈上下游間的需求信息,同時對于企業全球化的推進有著非常好的輔助作用,但是要充分實現其功效,還需要企業在自身建設上做好基礎的管理。
舉個可能每個網購者都有的需求,但網購者下單是會非常關注什么時候能夠拿到你心儀的商品,相當于電子商務中可供貨量(Available To Promise)和物流運達(Estimated To Delivery)的概念,著就需要企業在很多基礎的管理中做到及時準確的信息采集,比如原材料的庫存、在制品入庫的計劃預測、設備的保養計劃和執行是否準確等等,如果放到整個供應鏈上會非常復雜和不可控。“推進服務化轉型”也不是簡單的做服務,賣出去的產品具體買到哪里了、使用的環境如何、售出產品采用的關鍵零部件的信息(如子供應商、產品序列號、承保年限等)都關乎到企業提供服務的成本和客戶對于服務的滿意度。這對于企業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內容,需要在前期產品規劃設計、供應鏈的管理和制造過程、銷售環節的數據采集同樣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轉身為“可持續發展”、“全球化”、“高效能”的中國制造是個系統的命題,需要對企業自身的發展策略進行準確的定位,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收獲應有的企業收益,標準化業務管理流程(為企業全球化以及可能的兼并收購),讓每一個員工、企業部門間、供應鏈玩家之間展開良好的協同工作(供應鏈協同),發揮高能效,消除不必要的浪費。
- 相關新聞:
- ·中國制造業,真的很危險! 2015.02.03
- ·業績逐步見底 傳統制造業面臨逆襲良機 2015.01.30
- ·第三波制造業外企瘋狂撤退,包裝印刷業賺錢的思路該變了 2015.01.28
- ·“東莞制造2025”戰略實施 “翻身仗”指日可待? 2015.01.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