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小包裝緣何遭遇“滑鐵盧”?
2007-04-04 00:00 來源:作者:鄔時民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中藥是我國醫藥寶庫的瑰寶。中藥藥效溫和,副作用較小,尤其適用于慢性病的治療,在杏壇素有“偏方一劑,氣死名醫”一說。因此,中藥飲片盡管需要煎服,但還是受到患者的歡迎,至今相沿不衰。
傳統包裝:該進歷史博物館
不過,中藥飲片也有其自身的弱點:攜帶不便、包裝落后。長期以來,大多數中藥材和飲片采用麻袋、蔑蔞、浦草包等低劣材料進行包裝。近年來出現紙箱、塑料袋包裝,每包大則上百斤,小則數十公斤。
中藥飲片調配,很多中藥店一直以戥秤逐一稱量調配為主。一位老藥工不無驕傲地對筆者說,戥秤見于我國宋代,猶如算盤,是我國傳統器具,應該保存流傳下去。戥秤調配作業方式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應該說是可行的.具有歷史功績。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其弊端已逐步顯現出來,如工作人員站立作業,往返頻繁走動,勞動負荷重;藥物散包存放,在群體作業過程中造成空氣污染嚴重,室內“臟、亂、差”的現象較常見,易使藥劑人員的身心健康長時間受到損害。與算盤一樣,戥秤應該放人歷史博物館。當然,作為一門古老技能,保留流傳另當別論。
小包裝替代傳統包裝
有鑒于此,一些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推出了小包裝中藥飲片,質量、劑量均比傳統包裝有保障。據業內人士介紹,煎湯藥所用的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經過炒、煅燒等加工手段炮制而成。但是,由于進貨渠道混亂,有些藥店以及醫院傳統包裝方法的飲片質量難免參差不齊。
更有甚者,利用消費者對飲片知識的缺乏,竟然打起了傳統包裝方法的飲片歪主意。口頭上恭恭敬敬地稱用戶是“上帝”,背地里卻在愚弄“上帝”。或以次充好,或劑量不準,或張冠李戴,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甚至有損于消費者的人體健康。
與傳統的包裝相比,小包裝飲片能夠避免上述瑕疵。所謂小包裝飲片,就是把每一味藥都按照醫生處方常用的劑量分別包裝,并在包裝袋上明確標明藥品生產日期、批號以及產地和執行標準等。小包裝飲片能夠方便消費者核對所購藥品的品種和數量,有效避免了缺斤少兩、錯配誤配等問題。采用小包裝單劑量分裝后,能使中藥飲片不受空氣、陽光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在密封狀態下,確保規定期限內的藥品質量。
另外,采用小包裝能夠減輕藥劑人員的勞動強度。除了少數特殊藥物外,單劑量粉狀后,無需用戥秤調配,可以省卻繁瑣的稱量、分劑量、包扎等程序,提高勞動效率,并能使工作場所潔凈度提高,有利于藥劑人員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可謂省時省力。
小包裝遭遇“滑鐵盧”
然而,小包裝飲品卻在市場上遭遇“滑鐵盧”。那么,原因何在?一位中藥店經理坦言,對于中藥店來說,還是經營傳統包裝飲片劃算。散裝的飲片存放,藥柜的一個藥斗子可以同時放三味藥品,但是采用小包裝后,同一味藥的包裝規格有多種,這樣一來藥柜存放藥品的種類就減少了,想要經營齊全就得擴大藥柜規模。而對于一些“寸土如金”的地段來說,擴大營業面積難上加難,其不菲的租金不是藥店所能承擔的。
不光是藥店,生產企業也有一本難念的經。一位飲片廠廠長告訴筆者,飲片采用小包裝后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一服湯藥二十幾味藥加在一起價格比散裝的貴一元錢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藥品的銷量。
當然,傳統的消費習慣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對于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來說,他們認為還是傳統包裝的飲片服用方便,小包裝飲片既要仔細看袋上說明,還要拆掉小包裝,比較麻煩。傳統消費習慣,使一些消費者認為“老的總比新的好”,猶如寧可到銀行排隊取錢,而不愿利用自動取款機取錢那樣,小包裝在老年消費市場更小。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認為,小包裝飲片是今后的方向,應該加以推廣。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