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一本書應該多少錢?
2008-01-22 00:00 來源:東方早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紙張價格的上漲導致圖書價格的必然上揚;面對壓力,出版業(yè)的產業(yè)提升成為當務之急
“什么都漲了,就是書價不漲!”這是和許多出版人聊天時,記者聽到的最多抱怨之一,而在出版界已經默契地形成了一個未公開的共識:2008年書價肯定要漲,只是多少問題。也許,在享受了多年“低”書價的幸福時光之后,我們即將不得不接受書價上漲的事實。“生活用品、各種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書價為什么就不能漲?”這已經是不少出版人的心聲了,圖書漲價也許即將靜悄悄地來臨。
20%!紙張價格的夢魘
20%!所有出版人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無一不掛在嘴邊的一個數字,這是近幾個月來紙張價格瘋狂上漲的幅度。得益于整個行業(yè)的景氣程度,造紙企業(yè)在股票市場上也是不少投資機構力薦的板塊。而造紙企業(yè)股票近幾月的上漲,對各大出版社來說絕對是個噩夢,“一本書如果盈利的話,毛利潤也就只有17%~20%,而紙張價格在這幾個月就快速上漲超過20%,這個漲幅就幾乎已經吃掉了書的毛利潤。”99讀書人圖書文化公司老總黃育海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說。僅僅紙張成本的上漲已經把幾乎所有出版社的經營壓得喘不過氣來,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韓衛(wèi)東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應對紙張價格瘋漲,“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內部消耗成本。”價格上漲嚴重影響了出版社的經營,但“能拿到紙已經算不錯了!現在大家都在搶紙,真的是洛陽紙貴!”北京的出版人小岳無奈地向記者表示。
這一切都源于去年針對造紙行業(yè)的一系列環(huán)保政策的陸續(xù)出臺。去年6月4日,《國務院關于印發(fā)節(jié)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發(fā)布,10月31日《造紙產業(yè)發(fā)展政策》頒布實施,而這兩個政策不約而同將矛頭指向國內眾多規(guī)模小、污染嚴重的小型造紙企業(yè)。凡年產3.4萬噸以下草漿生產裝置、年產1.7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排放不達標的年產1萬噸以下以廢紙為原料的紙廠,皆在關停之列,據估算迄今受此系列政策影響全國約有一千多家小造紙廠關停,行業(yè)供求關系短期內趨于緊張。于是,大型造紙企業(yè)股票不斷“翻紅”受到“力薦”,出版社愁眉苦臉到處求人找紙“做飯”,而且近期內這種狀況不會改變,“我們從許多紙老板那里得到的回答都是(紙)還要漲,有紙老板直言不諱地對我說,2008年繼續(xù)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朱杰人說。而除了關停小造紙企業(yè)因素,由于油、電、運輸等成本在過去一年的上漲,也帶動了紙張成本,更何況國際進口木漿也有非常大的漲幅。
除了紙張成本的瘋漲,各大出版社不約而同地指出,因為整個市場大環(huán)境的物價在漲,人工成本和管理、運營成本也在提高,這對出版社無疑是雪上加霜,“我們已經基本停止了員工規(guī)模的擴張了。”朱杰人說,其他出版社也表示只能從其他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成本。而在出版人看來,挖掘內部成本也許只是權宜之計,漲價才是硬道理,雖然大家都有點“不敢”。
低?出版社的困惑
“大陸的書價總體算是比較低的,雖然老百姓一直在抱怨書價高。”上海書城負責媒體宣傳的江利向早報記者表示。各出版社老總也不明白,為什么在書價相對便宜的現在,老百姓還抱怨書價高,“普通書的平均價格在25元左右,可是25元到底能做什么?”一位出版人抱怨道,雖然大陸這邊的總體收入不高,但是綜合物價和購買力以及圖書占收入比,目前平均25元左右的書價也是比較低的。占書成本最重要部分的紙張價格在全世界基本相同,但大陸的書價只有港臺的1/4左右,只有歐美的1/8左右,“大陸的低書價對臺灣出版業(yè)造成了一些沖擊,許多臺灣書店開始直接從大陸這邊進書然后在臺灣賣。”旅居上海的臺灣女作家張惠菁向早報記者感嘆大陸圖書便宜。
“我們的電影在1970年代時5分錢,當時的書價也差不多這個水平,但現在電影平均價格都在60元以上,書的價格大部分還只有20-30元,大家現在慢慢接受電影的這個價格了,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芙邮軙鴥r上漲呢?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漲價到60元。但想象一下,現在電影都只有20元左右,我們能出《集結號》《投名狀》嗎?他們的票房至少要減掉一半以上。”一位出版人用電影和書做了個對比。
目前既賣書又做書的黃育海和書已經打了20多年交道,黃育海認為,目前的低書價已經嚴重影響了整個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了。“目前的價格從總體上損害了整個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個嚴重惡果,就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學、學術著作很難甚至無法出版。我們的圖書表面上維持著繁榮的低書價,但實際上低價并不代表繁榮,這可能是個危機。”
據黃育海介紹,在歐美和港臺,一本學術著作只要印刷2000—3000冊就可達到盈利,但價格不會太低,而大陸這里大部分圖書要印刷6000冊以上才能保本,“大家都知道學術著作不可能有那么大銷量,除非有基金和出版計劃贊助,否則這類書是不可能出版的,比如《1948年晉察冀邊區(qū)財務政策》,這里的出版社愿意出么?我保證沒人愿意出,雖然大家都會同意其價值,但在美國就出了。”最后的結果是出版社為了盈利只能迎合市場出版那些毫無價值的暢銷書、垃圾書、跟風書。
但相關主管部門并不希望出版社漲書價,甚至希望用低書價來滿足老百姓的讀書需求,但是目前的低書價真的吸引了越來越多讀者嗎?讀者抱怨最多的反而是好書的少,“書價低,然后好書少,最后讀者讀的大部分其實是垃圾書!”黃育海的觀點雖有些極端,但他同時表示,“賣書不是賣紙張,定價應該無關厚薄,書承擔著特別的文化價值,但我們的讀者和出版人大部分情況還是看紙張多少來定價。”在他看來,主管部門、讀者和部分出版人都沒有認識到,書的價格應該由其文化價值所定而不是厚薄。
但大部分出版人可能忽視的地方是,一本25元左右的圖書在上海等沿海城市確實非常便宜,但在廣大農村和西部這已經是個天價。如果考慮這些因素,合理的書價到底多少,沒人知道。而這已經超出了出版社所考慮的范疇了,他們目前最關心的是如何在不減少讀者數量的前提下悄悄把書價往上拉幾塊錢。
漲!2008年的趨勢
2008年圖書漲價也許是個趨勢,只是漲多少,什么時候漲而已。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