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征收4%-12%的反補貼稅和8%-35.1%的反傾銷稅。這是歐盟在繼續動用反傾銷救濟手段的同時,首次對華進行的發補貼調查。“營造公平的貿易環境”,“雙反調查”的初衷,然而現在卻已背道而馳,
“雙反調查”是否就等同了“貿易救濟稻草”,中國“杯具”銅版紙又該何去何從?
繼今年2月對我國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后,歐盟于4月17日再次啟動銅版紙的反補貼調查。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發表談話表示,銅版紙案是歐盟對中國產品發起的第一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公眾和業界對此強烈不滿,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詳情】
“中國造紙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與全球造紙產業的相對平穩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部分造紙產品的出口,對國際上老牌造紙強國的固有利益有所影響,這也是中國造紙產業最近遭遇美歐國家反傾銷、反補貼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詳情】
近日歐盟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銅版紙征收從20%-39.1%不等的“雙反”關稅。這可能在抬高國際紙價的同時,讓中國市場的銅版紙價格承壓。遭遇“雙反”的中國企業堅持認為,此次裁決有失公平。 【詳情】
5月18日,我國商務部網站一天之內刊登了三起歐盟對華發起的貿易救濟案件,引發了國內市場的強烈反響。業界人士指出,中歐互征“雙反”稅余音未了,歐盟又再次挑起貿易爭端。 【詳情】
歐盟貿易委員會的裁定是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依據第三方的數據推測和猜想對我國銅版紙做出了反傾銷和反補貼不公正裁定,中國造紙協會及國內銅版紙生產企業就歐盟貿易委員會如此不尊重客觀事實,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做法表示無法理解并強烈不滿。 【詳情】
針對法國、荷蘭、德國等國的馬鈴薯淀粉廠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存在補貼行為,商務部5月16號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展開反補貼調查。僅在兩天前,歐盟委員會也剛剛對華銅版紙反傾銷反補貼案作出終裁,裁定對中國企業征收4%—12%的反補貼稅和8%—35.1%的反傾銷稅,這也是歐盟對華的第一起反傾銷反補貼案。 【詳情】
歐盟繼續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和第二大進口市場。中國則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地位。從趨勢看,中國也將很快超過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經貿合作促使中歐利益融合不斷加深,“雙反”制造摩擦,不利于雙贏。 【詳情】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當日表示,歐盟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華反傾銷調查中采取歧視、不公正的“替代國”做法的同時,執意對中國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對同一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反補貼雙重救濟,違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方企業人士也表示,歐盟此次“雙反”終裁有失公平,相關企業將向歐盟法庭提起上訴。 【詳情】
專家建議:中國造紙業以及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加強與歐美國家產業界的對話,建立協調機制,加強溝通,增進了解,相互理解,共同協商國際產業分工,減少國際貿易摩擦,使得中國紙業與國際紙業形成合作共贏的新格局。 【詳情】
5月14日,歐盟對中國銅版紙發起“雙反征稅”,三天后,中國宣告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進行反補貼調查裁定。“雙反調查”本意為保護貿易公平,而現在卻背道而馳。貿易保護并不意味著能促進本國貿易的發展,拿起“雙反利劍”真的有必要?是否互利互惠?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