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檸:日本出版業(yè)的黃昏之美
2012-02-13 17:14 來源:東方早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談日本出版,不能只談圖書,而要關注涵蓋了圖書和雜志、報紙等紙質出版物及電子出版的內容與創(chuàng)意與產(chǎn)業(yè),是廣義的“大出版”概念。
【CPP114】訊:談日本出版,不能只談圖書,而要關注涵蓋了圖書和雜志、報紙等紙質出版物及電子出版的內容與創(chuàng)意與產(chǎn)業(yè),是廣義的“大出版”概念。原因很簡單,圖書出版與新聞媒體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版社既辦刊物,新聞媒體也辦出版社,許多還是大型社(著名者如中央公論社、文藝春秋社、朝日新聞社等)。從媒體到出版的距離很“短”,很直接。整個出版產(chǎn)業(yè),從1960年到1975年維持了兩位數(shù)增長,1976年到1996年維持了一位數(shù)增長,1996年達到高峰。1997年開始走下坡路,直至今天。
1976年,出版碼洋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大關;1989年,突破2萬億日元;在高峰的1996年,達2.6563萬億日元。從1976年起,雜志銷售額開始高出書籍碼洋,呈現(xiàn)“雜高書低”的態(tài)勢,雜志成為出版產(chǎn)業(yè)的最大推力。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降,書籍與雜志的比例為4:6。八十年代十年的增長為40.4%,而九十年代十年的增長僅為5.1%。
關于書籍
據(jù)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調查統(tǒng)計,2009年度,全國書籍、雜志的銷售額經(jīng)過連續(xù)五年的遞減,跌破2萬億日元(翌年又進一步跌破1.8萬億日元),此乃二十一年來的最低紀錄。其中,書籍銷售量減少4.5%,為7.1781萬冊;碼洋減少4.4%,為8492億日元。百萬級暢銷書只有村上春樹的《1Q84》(1、2卷)(223萬冊)和《似乎會讀卻又不會讀的易錯漢字》(114萬冊)兩種;而2005年以來,每年都會有百萬級暢銷書四至七種——種類減少(但2010年度又回到四種)。
書籍新發(fā)行冊數(shù),為7.8555萬冊,比過去增加2.9%。可見在所謂出版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之下,出版社為適應讀者趣味多樣化的需求而作的努力。書籍的平均單價在連續(xù)六年下降之后,2009年度為1123日元,比2000年低了7.0%。這是因為在全部圖書品種中,文庫版(東洋出版的標準化開本之一,即所謂的口袋本。因節(jié)省紙張,便于閱讀,故書價低廉,易于普及。早在1903年,即由當時的富山書房推出,其藍本是德國的萊克蘭文庫)、新書版(所謂“新書”,并非新舊的新,而是東洋出版的另一種標準化開本,尺寸為182mm×103mm,非常普及。早在1938年即由巖波書店作為“現(xiàn)代人教養(yǎng)新書”推出,其藍本是英國的鵜鶘叢書)和選書版(近年來定型的一種標準化普及開本,大致相當于我國的小32開。但因日本精裝本高度普及,選書一律為平裝本)的比重進一步上升的緣故。但退貨率持續(xù)惡化,達40.6%,連續(xù)兩年突破40%大關——市場進一步縮小。
因此,2010年度到“3.11”大地震前夕,業(yè)界通過減少新書供應,試圖遏制退貨率的居高不下,雖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卻進一步加速了圖書市場的萎縮。
關于雜志
2009年度,雜志發(fā)行量減少6.9%,為22.6974億冊;銷售碼洋減少3.9%,為1.0864萬億。其中,月刊減少5.9%,為15.1632億冊;周刊減少8.9%,為7.5432億冊。雜志整體6.9%的減少和周刊8.9%的減少為過去最大的銳減。2000年以后,雜志市場已縮水了33.3%。
再看銷售碼洋:月刊減少3.2%,為8445億日元;周刊減少6.1%,為2419億日元。碼洋跌幅之所以低于發(fā)行量跌幅,是因為刊物平均單價的上調。當然這背后是制作成本的上漲和廣告收入的下降,月刊上調2.9%,平均為569日元;周刊上調3.1%,平均為328日元。價格調整的雜志達250種以上。
2009年新創(chuàng)刊雜志135種,比前年銳減42種,為僅次于1989年的低水準(1989年為112種,直接原因是經(jīng)濟泡沫崩潰)。而同時,停刊休刊雜志的數(shù)量為189種,比過去增加3種,為過去歷年的高水準。雜志總發(fā)行種類為3539種,減少2.0%。日本新聞出版業(yè)界近年來流行所謂“Scrap&Build”(廢舊建新)的說法,可事實上舊刊沒少廢(Scrap),新刊卻少有出臺(Build)。
1976年,出版碼洋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大關;1989年,突破2萬億日元;在高峰的1996年,達2.6563萬億日元。從1976年起,雜志銷售額開始高出書籍碼洋,呈現(xiàn)“雜高書低”的態(tài)勢,雜志成為出版產(chǎn)業(yè)的最大推力。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降,書籍與雜志的比例為4:6。八十年代十年的增長為40.4%,而九十年代十年的增長僅為5.1%。
關于書籍
據(jù)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調查統(tǒng)計,2009年度,全國書籍、雜志的銷售額經(jīng)過連續(xù)五年的遞減,跌破2萬億日元(翌年又進一步跌破1.8萬億日元),此乃二十一年來的最低紀錄。其中,書籍銷售量減少4.5%,為7.1781萬冊;碼洋減少4.4%,為8492億日元。百萬級暢銷書只有村上春樹的《1Q84》(1、2卷)(223萬冊)和《似乎會讀卻又不會讀的易錯漢字》(114萬冊)兩種;而2005年以來,每年都會有百萬級暢銷書四至七種——種類減少(但2010年度又回到四種)。
書籍新發(fā)行冊數(shù),為7.8555萬冊,比過去增加2.9%。可見在所謂出版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之下,出版社為適應讀者趣味多樣化的需求而作的努力。書籍的平均單價在連續(xù)六年下降之后,2009年度為1123日元,比2000年低了7.0%。這是因為在全部圖書品種中,文庫版(東洋出版的標準化開本之一,即所謂的口袋本。因節(jié)省紙張,便于閱讀,故書價低廉,易于普及。早在1903年,即由當時的富山書房推出,其藍本是德國的萊克蘭文庫)、新書版(所謂“新書”,并非新舊的新,而是東洋出版的另一種標準化開本,尺寸為182mm×103mm,非常普及。早在1938年即由巖波書店作為“現(xiàn)代人教養(yǎng)新書”推出,其藍本是英國的鵜鶘叢書)和選書版(近年來定型的一種標準化普及開本,大致相當于我國的小32開。但因日本精裝本高度普及,選書一律為平裝本)的比重進一步上升的緣故。但退貨率持續(xù)惡化,達40.6%,連續(xù)兩年突破40%大關——市場進一步縮小。
因此,2010年度到“3.11”大地震前夕,業(yè)界通過減少新書供應,試圖遏制退貨率的居高不下,雖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卻進一步加速了圖書市場的萎縮。
關于雜志
2009年度,雜志發(fā)行量減少6.9%,為22.6974億冊;銷售碼洋減少3.9%,為1.0864萬億。其中,月刊減少5.9%,為15.1632億冊;周刊減少8.9%,為7.5432億冊。雜志整體6.9%的減少和周刊8.9%的減少為過去最大的銳減。2000年以后,雜志市場已縮水了33.3%。
再看銷售碼洋:月刊減少3.2%,為8445億日元;周刊減少6.1%,為2419億日元。碼洋跌幅之所以低于發(fā)行量跌幅,是因為刊物平均單價的上調。當然這背后是制作成本的上漲和廣告收入的下降,月刊上調2.9%,平均為569日元;周刊上調3.1%,平均為328日元。價格調整的雜志達250種以上。
2009年新創(chuàng)刊雜志135種,比前年銳減42種,為僅次于1989年的低水準(1989年為112種,直接原因是經(jīng)濟泡沫崩潰)。而同時,停刊休刊雜志的數(shù)量為189種,比過去增加3種,為過去歷年的高水準。雜志總發(fā)行種類為3539種,減少2.0%。日本新聞出版業(yè)界近年來流行所謂“Scrap&Build”(廢舊建新)的說法,可事實上舊刊沒少廢(Scrap),新刊卻少有出臺(Build)。
- 相關新聞:
- ·日本紙媒危機:紙制印刷媒體正日薄西山 2011.10.18
- ·日本出版社首次“進軍”中國動漫市場 2011.09.07
- ·日本出版社將微博評為中國最受歡迎商品 2011.07.15
-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