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預言:2018紙質書走向末日?
2009-10-30 00:00 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技術革命帶來的新渠道與新介質沖擊起傳統產業來,總是不留情面。前些年談論比較多的是唱片,這一次法蘭克福書展告訴我們的是書籍,但對這些被預言逝去的東西也一樣會依依不舍。尤其是書—它應該是人類文明中最美好、最值得稱道的那一部分吧。
2018年。從法蘭克福回來的每個人都記住了這個年份。
這個“電子書超越傳統書”的歷史日子距離現在只有9年了,那些將成為未來巨無霸的公司現在已經初露崢嶸。
按照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的說法,顛覆傳統出版業一共有三種模式:kindle模式、谷歌模式以及盛大模式。第一種對應著亞馬遜、索尼、方正、漢王等硬件制造商;第二種谷歌,不用太多解釋;第三種目前只有盛大。
如果2018年傳統出版業真的倒下去,這些掠食者都有機會成長為商業巨頭。不過現在看起來,最大的獲利者可能還不在它們當中—在中國,享受2018年的,很有可能還是中國移動。
漢王科技聯手中國移動于9月9日推出“全球首款手寫3g電紙書”。漢王提供閱讀器產品,中國移動則提供了內容、網絡甚至客戶—用戶被限定在中國移動用戶之內。
方正集團也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推出其“文房”閱讀器。該公司因為與中國移動的子公司卓望信息的合作而認為自己在商業模式上具有了優勢。它們的合作開始于今年3月。方正把二者的合作與這些模式比擬成“iphone(手機上網)+itunes”。它們認為自己的數字出版經驗和資源聯手卓望的手機報用戶,會生發出些驚喜。
作為獨立出版商和作家的方希需要中國移動的幫助,如果沒有移動夢網首頁的連續三周推廣,4萬人次的下載量肯定無法達成。方希的合作者中文在線能夠號稱“每年大眾類出版物的百分之五六十我們都獲得了授權”,最主要的背景當然還是這家公司是中國移動兩家手機閱讀“運營合作伙伴”之一。這種資格如此寶貴,以至于即使中國移動從每本被下載的電子書中分走六成收入,中文在線也依然大有賺頭。
縱然是在書展上出盡風頭、唯一能夠生產內容的數字出版者盛大文學,也要依靠中國移動來過日子—盛大文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是“微支付”,如果沒有中國移動的鼎力幫助,這種每千字只收三分錢的商業模式幾乎無法支撐。更何況,盛大已經在謀劃著挺進手持閱讀器市場。那時候,中國移動的3g網絡就變得更加不可缺少。
在美國,亞馬遜與運營商的合作只是“管道”合作,kindle用戶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verizon的evdo上網模塊,而運營商只是收取上網的流量費。可是在中國,中國移動已經決定打破這個命運。
繼2007年推出夢網書城之后,中移動又在去年年底在浙江建立了手機閱讀基地,2009年6月手機閱讀wap和客戶端產品開始在浙江省內試用推廣,目前平臺用戶已近200萬。
更多的用戶直接來自手機使用者—對手機閱讀發展潛力的市場調研發現,愿意用手機閱讀的用戶占比32.3%,愿意付費閱讀的占21.7%。
考慮到中國移動用戶群如此巨大,這家公司似乎只要張開雙臂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未來出版行業的終端巨無霸。
這會是真的嗎?
2018年,紙質書消亡?
技術革命帶來的新渠道與新介質沖擊起傳統產業來,總是不留情面。前些年談論比較多的是唱片,這一次法蘭克福書展告訴我們的是書籍,未來某一天可能會說是我們雜志自身 縱然我們是新技術的信仰者,隨時準備擁抱新創造,但對這些被預言逝去的東西也一樣會依依不舍。尤其是書—它應該是人類文明中最美好、最值得稱道的那一部分吧。
我對書的前景不是很樂觀,我對于通過什么途徑看書其實并不在意,不樂觀在于,在今天,讀書還是件必須的事嗎?
當然,不管是記者從法蘭克福看到的還是在我們身邊,圖書出版并沒有顯示出式微跡象,傳統出版對電子書的態度也比當年唱片業更開放。但變化正在發生,這些變化當中至少有兩點值得玩味。
第一個是圖書出版作為一個產業的獨立性受到沖擊。最突出的是文學作品,它越來越成為產業鏈的一個環節,一本好的小說對作者來說,版稅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收入來自于“邊緣收益”,比如電影電視版權。不要低估商業的作用,它會讓作者更趨向于直接創作那些更容易“改編”的作品。
第二個來自于我前些天看的《免費》這本書。放下它探討的商業模式變化不談,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在看一個ppt。ppt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我們常說互聯網改變了人的閱讀方式,既而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但我想至少對于公司人來說,ppt更顛覆一些—給老板匯報工作、面對客戶、工作總結,乃至在婚禮上、聚會時,它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傳遞想法、感情的手段。現在,書的結構和寫法也ppt化了。
文藝書像電視劇本,學術書像演示文稿,它們共同犧牲掉的可能是一本書所應該具有的最不可替代的那一部分—文字與思維之美。簡化與直接當然帶來高效率,但我最近還看過另外一些被稱為“非虛構作家”的商業記者所寫的故事,它們由扎實的采訪、縝密的邏輯、精巧的結構和優美的語言組織而成,它們可能談不上是偉大的作品,但它們有一個偉大作品所必須包含的人類智慧和理想。
我在看這些書的時候,偶爾會停下來,合上書—我們可以做的事還真是有很多啊:我們有很多人物可以寫,有很多領域可以涉入,并且更重要的是盡管周刊在理論上還是傳遞信息為主,是“快餐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們還是希望由我們的記者寫出更優美的報道。除了信息,我們還應該提供給讀者愉悅的閱讀體驗。我們可以讓閱讀雜志變成享受。
這當然更是書籍這種文明在未來得以傳承的根本。它或許可以避免最壞的那種情況發生—沒有人讀書,不管這書是源自ppt還是依賴文字優美;不管它是印在紙上還是儲存在一個閱讀器當中。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