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爆發的互聯網革命
2009-10-05 14:41 來源:新華網 責編:嚴影
- 摘要:
- 回頭對著鏡子再看看你自己,你也是小眾嗎?在《新周刊》上的一篇名為《發現小眾:e時代的市場觀》的封面文章上有一句這樣的話:"互聯網真正釋放的是那些不遺余力創造和展現個人趣味的人,它因為小眾的上位而升級。"請記住,你最好找到并加入你所屬于的小眾圈子。
第2章 社會化網絡的三波浪潮
"網絡的社會化不會朝生暮死,也不會曇花一現。網絡的社會化將逐漸影響到每個人,每家公司,深入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Forrester Research,Social Computing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米爾格倫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六度分隔理論"時,絕對沒有想到這個理論會在50年后的今天引發一場互聯網的革命。SNS已被公認為是最近幾年來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業務,不僅有Facebook、MySpace等SNS巨頭風靡全球,而且其他登陸各國證券所或拿到千萬美金巨額風投的SNS網站也不在少數。然而,SNS并非天外來星,為何它在面世幾年后才突然備受關注和熱捧呢?
六度分隔理論漂亮地落地--SNS的三波浪潮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現有的互聯網模式。這三波浪潮就是分別以Friendster、MySpace、Facebook為代表的SNS的三次崛起、發展遲緩和衰落。SNS被譽為第二代交友網站,而SNS經過三次跌宕起伏的發展后,對用戶來說早已不只是具有"交友"這一核心價值了。也正因為SNS核心價值的變化,才使得SNS網站的發展能一浪高過一浪,SNS的探索之路一直沒有停息。
中國的SNS網站基本上都是國外成功SNS網站的本土化,所以同樣也經歷了SNS的起起落落。很多先驅成了先烈,模仿只是希望邁向成功彼岸的第一步。聰明的模仿者會清楚地判斷出哪些是自己需要借鑒的精華,哪些是應該去掉的糟粕,他們會從模仿中汲取靈感,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創新是需要勇氣的,就如淪落在雞窩里的鷹需要勇氣去嘗試展翅一樣。聰明的模仿者會鼓足勇氣,去尋找真正創新的讓用戶持續關注和投入的價值點。2008年和2009年,國內的SNS站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這些SNS模仿者只是一味地模仿Facebook等成功SNS站點的產品或在線游戲,卻很少去研究校內網、51.com、開心網成功背后的創新細節。我們歌頌SNS革命性的價值,同樣也擔心有很多只懂得簡單模仿的SNS站點在2009年之后會逝去……
第1節 第一波浪潮:鼻祖Friendster和
國內的追隨者們
如今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互聯網上曾經有一個網站叫SixDegrees,也很少有人知曉是Friendster引發了第一波SNS浪潮,第一波SNS先行者"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不過其意義絕非如此。
SNS的概念是最近幾年隨著Facebook、校內網、開心網等SNS網站的成功而逐漸被人熟知的。其實,早在1997年,互聯網上就出現了第一個SNS網站--SixDegrees.Com。SixDegrees根據六度分隔理論構建,用戶可以向1~3度的好友發送站內信件,以站內信件形式促使好友關系的形成。該網站在巔峰時期也有近百萬用戶,但在2000年時被迫出售。其失敗原因在于SixDegrees的SNS概念太過超前,那時候的SixDegrees不像如今的Facebook,除了能加好友之外,還可以做很多事情。隨后出現了各種形式的SNS站點:LiveJournal、Asian Avenue、BlackPlanet、LunarStorm、MiGente、Cyworld、Ryze、Fotolog,等等。雖然這其中的一部分站點時至今日依然發展得不錯,但是這些站點都沒能在全球范圍內掀起SNS浪潮,直到2003年Friendster.com的誕生。
Friendster自2003年3月份推出之后,一炮走紅,短短幾個月,就發展了400萬注冊用戶。一年之后用戶數量翻番,達到800萬注冊用戶,高峰時期每周有20萬新用戶加入。據說,當時硅谷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使用Friendster的服務。Friendster由此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第一波SNS浪潮。
同年9月,Friendster便獲得了風險投資商 Kleier Perkins和Benchmark &Battery公司1 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美國各大媒體紛紛表示:SNS已經掀起了整個互聯網的第二波浪潮。此后,大批的模仿者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全球范圍內(包括中國)掀起了創建SNS網站的熱潮。
中國的第一批SNS創業者幾乎在同一時間內被Friendster的成功所"打動",一些就讀名校的海歸精英,紛紛在謀劃著創辦中國的第一個SNS站點。2003年8月,兩位斯坦福畢業的海歸精英劉健和饒磊回國,模仿Friendster模式創立了中文SNS網站UUme.com。2003年底,UUme正式上線,同時得到了千橡互動集團陳一舟的天使投資。3個月之后,UUme憑借"中國版Friendster.com"的概念便獲得了美國兩大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數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其中一家是世界5大風險投資公司之一、并且從未在中國投資的AccelPartners,另外一家是頂級的資金管理公司DCM。
業內人稱為小馬云,非阿里巴巴馬云。
與UUme差不多時間問世的,國內早期還有另外一個重量級的SNS網站--億友網。其創始人馬云從網易無線互聯網業務部離職后,于2003年9月17日與其搭檔劉勇一起商討了億友網的"全新模式"--"六度分隔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億友網幾乎與Friendster于同一天在美國硅谷獲得 1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隨后,馬云和劉勇開始回國籌辦"億友網"。
此外,當時(2003年)還在美國特拉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王興也同樣為Friendster模式所著迷。2003年底,他放棄博士學位,回國開始SNS創業,與他的兩位老同學一起建立了最初的創業團隊。不過,王興不像劉健和馬云那樣能幸運拿到風投,他們三人自掏腰包湊了30萬元開發并推出了"多多友"--國內第一波社交網站之一。
不到一年時間(2003~2004年),國內出現十幾家類似于Friendster的SNS網站,而且新的同類型網站還在不斷涌現。除了UUme、億友網和多多友之外,比較知名的SNS網站還有友友網絡(YOYONet)、聯趣網(LianQu)和友友網(you2you)等。這批SNS先驅都在主導"第二代交友"模式--以Friend Of A Friend的方式(即"尋找朋友的朋友")來擴大交往圈子的一種新型網上交友方式。它們都不約而同以"六度分隔理論"為膜拜神論,但是"六度分隔理論"并不能有效地改善第一波SNS網站用戶數目增長緩慢、用戶在線使用率太低、用戶粘性不強、大部分沒有贏利等尷尬局面。很多先驅者們因缺乏資金支持、網站用戶體驗不夠好、營銷不利等原因,最終成了先烈……
此時,國內的互聯網經濟正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國內有8家互聯網企業登陸納斯達克并受到資本的追捧。2004年6月16日,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中國概念股增加的不僅僅是數量,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元化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互聯網的多元化發展,也從側面體現了網絡社會化產生的價值。
2004年到2005年,無論是痞子蔡、安妮寶貝和芙蓉姐姐等利用網絡迅速走紅的"網絡紅人",還是《老鼠愛大米》、《刺激2005》、《一萬個理由》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絡流行歌曲,以及木子美和天仙妹妹等網絡事件,都與SNS浪潮一起證明了國內外網民都在發掘社會化網絡的力量。然而,風投和創業者對社會化網絡又過于樂觀,以人為本的社會化網絡正處于萌芽時期。國內互聯網剛剛經歷了以個人為中心的個人主頁時代,正走向草根博客時代,國內絕大多數用戶還無法接受SNS的概念,SNS遭受冷遇似乎是必然的。
Friendster在美國的光芒很快被厄運所掩蓋,2004年,Friendster由于訪問量過大,服務器負載過重,從而導致網站訪問速度緩慢,甚至無法登錄,用戶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訪問速度慢是網站用戶體驗的頭號殺手,Friendster的大量用戶因此而流失,這給后來的MySpace和Facebook等競爭對手創造了機會。
在Friendster遭到挫敗后,中國的第一批SNS站點也紛紛遭遇發展瓶頸,最后迅速走向消亡。2005年,億友網借助移動增值服務,以SP(Service Provider)的身份盈利2 400萬人民幣,同時還獲得了2 000萬美元的融資。然而,好景不長,因為2005年底中國移動SP政策的調整,從2006 年開始,SP開始遭遇寒流,億友網的盈利模式面臨嚴峻考驗。最終,億友網于2006年被歐洲的婚戀交友網站Meetic以2 000萬美元并購,變為Meetic的中文版--蜜糖網,從此轉入婚戀交友領域。
與億友網同病相憐的UUme,于2005年8月被陳一舟收購,創始人劉健成為千橡集團的首席運營官。UUme被千橡"改頭換面"后,成為一個視頻分享站點。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2007年7月1日,UUme最終還是被千橡集團所放棄。
由FriendSter所引發的第一波SNS浪潮就這樣死在了沙灘上,但SNS并沒因此而消逝。相反,隨著互聯網的多元化、社會化的發展,第二波SNS浪潮正蓄勢待發。前面提到的MySpace和Facebook正是于此時登上SNS舞臺,后來居上。互聯網的發展給了人們很長的緩沖時間去接受SNS,此后的SNS可謂萬事俱備,第二波SNS浪潮必將在第一波SNS浪潮的基礎上實現巨大的超越!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